【国际博物馆日】走进长治市博物馆看“宝贝”
发布时间: 2022-05-18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穿越时空,经历风雨,往日光彩夺目的宝物如今静静坐落在博物馆的展台上,等待着与我们的相遇。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市博物馆,观赏珍贵的馆藏文物,追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悠久历史,感受长治市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底蕴。

春秋扉棱蟠螭纹铜鼎

来到文物展厅,记者看见了这件端庄大气、古朴雄浑的镇馆之宝——春秋扉棱蟠螭纹铜鼎。“这件文物属于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市博物馆资深讲解员杨艳英老师告诉记者,这件铜鼎1960年出土于长治分水岭26号墓。通高49.1厘米、口径44.7厘米、腹深19厘米。该铜鼎形制较大,两只立耳在鼎最上方两侧,便于提携。铜鼎身口沿部铸四兽首(螭首)扉棱,鼎腹部上一周饰蟠螭纹和垂叶纹,三蹄足膝面作饕餮兽面。之所以成为镇馆之宝,因为此鼎纹饰精美,制作精良,造型独具风格,在同一时期的青铜器中并不多见。而蟠螭纹是东周时期非常流行的装饰纹样。蟠,是环绕、盘附的意思,蟠螭纹是环绕、屈曲的无角小龙。铜鼎风格古朴,工艺精湛,有着宴飨、祭祀之用。可归入东周镬鼎之列,是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青铜精品。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我们的青铜铸造工艺已非常发达。

明镂空堆塑人物故事珐华罐

在杨艳英老师的介绍下,记者又看到了第二件国家一级文物,它虽然饱经沧桑,釉面多处脱落,但依然掩盖不住端庄典雅的气息。这就是明镂空堆塑人物故事珐华罐。

这件珐华罐高40.53厘米、口径16.72厘米、腹径35.42厘米、底径18.13厘米。双层腹壁,腹部外层镂雕人物和树石,分为四层:颈部为枝蔓堆塑的花形纹饰;肩部为如意云头仙鹤云肩纹;腹部用捏塑、刻画、贴花、沥粉、镂雕等技法,装饰出大罐主题纹饰即太子出行的盛大场景;近胫部为凸出简化的仰莲纹饰。通体施蓝、白、青、紫色釉,釉色素雅,形体较大,胎体套烧、制作讲究、典雅大方,体现了明代上党地区珐华器高超的制作工艺,对了解明代上党地区民土风情、服饰文化、农业、宗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辽千佛座铜鎏金卢舍那佛坐像

采访中,另一件出自辽代的国家一级文物让记者眼前一亮,它就是千佛座铜鎏金卢舍那佛坐像。这件文物由坐佛和千佛座两部分组成,通高200厘米、宽83.04厘米,坐佛高110厘米、宽70厘米、底径77厘米;千佛座筒状,底径内收圈足外撇,子母口,底座内空。座表满饰仰莲化佛,每层50尊佛像,共计20层,满千佛之数。

“该佛重约千斤,体量如此之大,在长治地区还十分少见。”杨艳英老师介绍,该铜像头戴五佛冠,螺发面丰圆、双目下垂、眉间白毫,原嵌宝珠已俟。大耳垂肩,耳垂饰云托法轮,冠侧宝缯顺肩而下,上饰化佛与折枝莲花。身着通肩莲花方格纹袈裟,袒胸,乳间饰“卐”字,双肩弯曲,掌心上仰,十指微伸,裙衣束腰结带,结跏趺坐,跣足。两肩宽厚,身躯饱满,给人以凛凛堂堂,伟岸端正之感,残留着唐造像浓厚遗风。佛像铸造用铜更精,偏重于合金铜质和红铜质地,制造工艺精湛,神态庄严肃穆,衣纹自然流畅。(陈艳华

原标题:今天带你一起看“宝贝”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国际博物馆日】长治市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
· 满屏活力!长治市博物馆职工运动会精彩“连连看”
· 《长治珍宝“话”历史》第七集:琉璃
· “琉”光溢彩!山西特色琉璃专题展在长治开幕
· 长治市博物馆携市文化艺术学校打造文博实践课堂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文物旅游
【国际博物馆日】走进长治市博物馆看“宝贝”

穿越时空,经历风雨,往日光彩夺目的宝物如今静静坐落在博物馆的展台上,等待着与我们的相遇。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市博物馆,观赏珍贵的馆藏文物,追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悠久历史,感受长治市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底蕴。

春秋扉棱蟠螭纹铜鼎

来到文物展厅,记者看见了这件端庄大气、古朴雄浑的镇馆之宝——春秋扉棱蟠螭纹铜鼎。“这件文物属于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市博物馆资深讲解员杨艳英老师告诉记者,这件铜鼎1960年出土于长治分水岭26号墓。通高49.1厘米、口径44.7厘米、腹深19厘米。该铜鼎形制较大,两只立耳在鼎最上方两侧,便于提携。铜鼎身口沿部铸四兽首(螭首)扉棱,鼎腹部上一周饰蟠螭纹和垂叶纹,三蹄足膝面作饕餮兽面。之所以成为镇馆之宝,因为此鼎纹饰精美,制作精良,造型独具风格,在同一时期的青铜器中并不多见。而蟠螭纹是东周时期非常流行的装饰纹样。蟠,是环绕、盘附的意思,蟠螭纹是环绕、屈曲的无角小龙。铜鼎风格古朴,工艺精湛,有着宴飨、祭祀之用。可归入东周镬鼎之列,是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青铜精品。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我们的青铜铸造工艺已非常发达。

明镂空堆塑人物故事珐华罐

在杨艳英老师的介绍下,记者又看到了第二件国家一级文物,它虽然饱经沧桑,釉面多处脱落,但依然掩盖不住端庄典雅的气息。这就是明镂空堆塑人物故事珐华罐。

这件珐华罐高40.53厘米、口径16.72厘米、腹径35.42厘米、底径18.13厘米。双层腹壁,腹部外层镂雕人物和树石,分为四层:颈部为枝蔓堆塑的花形纹饰;肩部为如意云头仙鹤云肩纹;腹部用捏塑、刻画、贴花、沥粉、镂雕等技法,装饰出大罐主题纹饰即太子出行的盛大场景;近胫部为凸出简化的仰莲纹饰。通体施蓝、白、青、紫色釉,釉色素雅,形体较大,胎体套烧、制作讲究、典雅大方,体现了明代上党地区珐华器高超的制作工艺,对了解明代上党地区民土风情、服饰文化、农业、宗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辽千佛座铜鎏金卢舍那佛坐像

采访中,另一件出自辽代的国家一级文物让记者眼前一亮,它就是千佛座铜鎏金卢舍那佛坐像。这件文物由坐佛和千佛座两部分组成,通高200厘米、宽83.04厘米,坐佛高110厘米、宽70厘米、底径77厘米;千佛座筒状,底径内收圈足外撇,子母口,底座内空。座表满饰仰莲化佛,每层50尊佛像,共计20层,满千佛之数。

“该佛重约千斤,体量如此之大,在长治地区还十分少见。”杨艳英老师介绍,该铜像头戴五佛冠,螺发面丰圆、双目下垂、眉间白毫,原嵌宝珠已俟。大耳垂肩,耳垂饰云托法轮,冠侧宝缯顺肩而下,上饰化佛与折枝莲花。身着通肩莲花方格纹袈裟,袒胸,乳间饰“卐”字,双肩弯曲,掌心上仰,十指微伸,裙衣束腰结带,结跏趺坐,跣足。两肩宽厚,身躯饱满,给人以凛凛堂堂,伟岸端正之感,残留着唐造像浓厚遗风。佛像铸造用铜更精,偏重于合金铜质和红铜质地,制造工艺精湛,神态庄严肃穆,衣纹自然流畅。(陈艳华

原标题:今天带你一起看“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