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人民检察院运用高科技提升公益诉讼办案质效
发布时间: 2022-02-25   |  来源: 山西法制报
 
分享到:

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云平台”,一张公益诉讼大数据电子地图就能将所有公益诉讼案件带入沁源县电子地图中,不再需要跋山涉水去案件现场,输入案号即能看见案情简介、案件整改前后的对比效果图,并对案件类型、案发地的分布有一个直观呈现。这是科技信息为沁源县检察公益诉讼带来的红利。

自2017年公益诉讼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沁源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在党委坚强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和人大有力监督及各级行政机关的积极配合下,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全面打造公益诉讼专业团队;运用大数据、高科技,打造智慧检察“云平台”;握指成拳,凝聚各方合力,捍卫英烈尊严。牢牢抓住公益核心,全力提升办案质效,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017年至今,沁源县检察院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88件。仅2021年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6件,同比上升49.3%,发出诉前检察建议90件。诉前整改率128%,案件质量、效果、效率持续优化提升,公益诉讼工作品牌引领作用成效凸显。

高位统筹,打造“1+3+5”专业公益诉讼团队

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沁源县检察院始终把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检察长坚持带头办案,重大案件亲自办理、亲自协调、亲自督导,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持续加大倾斜力度。同时,将重点案件办理情况第一时间主动向党委、政府、人大汇报。通过向人大常委会作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专题报告,促进诉前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的提升。目前,县人大已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纳入每年的专题视察。

司法体制改革后,公益诉讼工作由试点到全面开展,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不仅有业务素能要求,更需要有担当作为,方能打开工作新局面。沁源县检察院将环境专业、民商法专业的人员充实到“益+绿色沁源”公益诉讼团队,形成1名员额检察官、3名助理、5名无人机飞手的公益诉讼专业团队,并加强队伍业务素能提升培训。2021年4月,参加省级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竞赛,代表省院参加全国比赛,以赛代训,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在县委坚强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和人大有力监督下,该院公益诉讼工作呈现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更注重与被监督的行政执法部门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充分发挥上下一体化办案优势,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及时向市检察院汇报、请示,借助市检察院督办、领办和指导办等不同方式,不仅克服了办案阻力,同时也提升了办案质效。

科技赋能,提升公益诉讼战斗力

信息化时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必须向高科技、向大数据要战斗力。为进一步拓展案件线索,提升办案质效,沁源县检察院自主研发了“智慧检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集举报、监管、服务于一体,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设置了公益诉讼线索举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等10个模块,真正涵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方便群众随手拍举报违法行为。

2021年8月,该院新配备新型无人机,建成公益诉讼检测室,配置了水质检测仪,农药、兽药残留检测仪等先进设备,为公益诉讼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利用新型无人机的三维建模、红外线热成像等功能,通过飞行图像收集比对变化,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数据,既增强了监督时效,又可以主动拓展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案件来源,使数据采集更为精准,办案取证更加便捷,把科技生产力转化为公益诉讼战斗力,为公益诉讼工作插上智慧的翅膀。在办理凤凰台等4家煤矿用煤矸石修筑便道案件中,该院先后联合出警13次,使用无人机、勘察箱5次,并对倾倒的煤矸石成分,倾倒地段的河水、地下水、土壤、占地面积及地类进行司法鉴定,大量的调查取证,将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做成了刚性。

沁源县检察院自主研发的公益诉讼大数据电子地图,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云平台”,将2017年至今办理的288件公益诉讼案件带入沁源电子地图中,不再需要去案件现场,输入案号即能看见案情简介,案件整改前后的对比效果图,从而对行政机关是否积极履职进行比较,为党委政府考核、选拔提供重要参考,也为该院研判分析决策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目前,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已建成,通过5G数据画面实时传输,实现“千里眼”“顺风耳”,将为沁源生态环境和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

磋商合力,共同守护“益+绿沁源”公共利益

“公益诉讼不是为诉而诉,而是要促进问题的解决,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沁源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进军在沁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检察工作报告时义正词严地汇报道。

为真正贯彻双赢多赢共赢的司法理念,沁源县检察院灵活运用磋商机制、公开宣告、公开听证等办案方式,通过督促、协调、配合,形成同心同向的公益诉讼保护合力,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近年来,全国连续发生多起充气城堡致人伤亡事故,为严防同类事故继续发生,沁源县检察院对本辖区内充气城堡未按规范安装、摆放涉及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线索进行摸排,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由公益诉讼与未检部门联合办案。及时查明违法事实和固定客观证据,工作程序规范,履行职责充分。为更彻底有效地治理临时游乐设施安全监管问题,该院依法举行了公开听证会,协调县应急管理局、市监局、卫体局、住建局等7家行政机关召开磋商会议,一周内即制定出《沁源县充气城堡等临时游乐设施安全监管实施办法》,为沁源儿童游乐安全筑起新防线,该案件的公开听证会,被山西省检察院以现场观摩的形式推广。

该院还积极联合石家庄军事检察院办理了学孟村烈士纪念碑被毁损行政公益诉讼案,使损毁的烈士纪念碑得以修复,并对全县42处烈士纪念碑进行排查,建立管护制度。在五龙川烈士纪念碑前种植了400余棵松柏的“检察公益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领全县人民形成“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和爱护红色文物的良好氛围。

每一个群众关切的领域,都是公益诉讼应该注重的地方。在发现公共利益受损线索后,该院主动联系职能部门,面对面研究解决办法,督促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以最小司法投入获得维护公益的最佳社会效果。在开展“飞线充电”“饮用水安全”“母婴室建设”等专项活动中通过公开宣告,引进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督促行政机关积极主动进行整改,助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2021年1月13日,省检察院颁布了《赡养类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案规程(试行)》,1月29日,该院在办理郜某等4人不履行赡养义务民事公益诉讼案中,严格按照该规程办案,在新建成的检察听证室依法举行公开听证释法说理,既传递了检察温度,又促进社会和谐,强化了法律监督权威性和规范性。

“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答好公益诉讼这一考卷,我们将继续立足本地县情,积极拓展监督新领域,持续抓好诉前工作,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坚持‘益’心为民,努力做好公共利益‘守护人’。”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进军说道。(杨瑾)

原标题:握指成拳 “益”心为民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黎城县检察院积极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 长治市人民检察院首次开展认罪认罚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工作
· 长治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活动
· 沁源县人民检察院举行“全国文明单位”揭牌仪式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政法
沁源县人民检察院运用高科技提升公益诉讼办案质效

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云平台”,一张公益诉讼大数据电子地图就能将所有公益诉讼案件带入沁源县电子地图中,不再需要跋山涉水去案件现场,输入案号即能看见案情简介、案件整改前后的对比效果图,并对案件类型、案发地的分布有一个直观呈现。这是科技信息为沁源县检察公益诉讼带来的红利。

自2017年公益诉讼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沁源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在党委坚强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和人大有力监督及各级行政机关的积极配合下,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全面打造公益诉讼专业团队;运用大数据、高科技,打造智慧检察“云平台”;握指成拳,凝聚各方合力,捍卫英烈尊严。牢牢抓住公益核心,全力提升办案质效,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017年至今,沁源县检察院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88件。仅2021年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6件,同比上升49.3%,发出诉前检察建议90件。诉前整改率128%,案件质量、效果、效率持续优化提升,公益诉讼工作品牌引领作用成效凸显。

高位统筹,打造“1+3+5”专业公益诉讼团队

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沁源县检察院始终把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检察长坚持带头办案,重大案件亲自办理、亲自协调、亲自督导,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持续加大倾斜力度。同时,将重点案件办理情况第一时间主动向党委、政府、人大汇报。通过向人大常委会作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专题报告,促进诉前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的提升。目前,县人大已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纳入每年的专题视察。

司法体制改革后,公益诉讼工作由试点到全面开展,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不仅有业务素能要求,更需要有担当作为,方能打开工作新局面。沁源县检察院将环境专业、民商法专业的人员充实到“益+绿色沁源”公益诉讼团队,形成1名员额检察官、3名助理、5名无人机飞手的公益诉讼专业团队,并加强队伍业务素能提升培训。2021年4月,参加省级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竞赛,代表省院参加全国比赛,以赛代训,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在县委坚强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和人大有力监督下,该院公益诉讼工作呈现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更注重与被监督的行政执法部门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充分发挥上下一体化办案优势,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及时向市检察院汇报、请示,借助市检察院督办、领办和指导办等不同方式,不仅克服了办案阻力,同时也提升了办案质效。

科技赋能,提升公益诉讼战斗力

信息化时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必须向高科技、向大数据要战斗力。为进一步拓展案件线索,提升办案质效,沁源县检察院自主研发了“智慧检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集举报、监管、服务于一体,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设置了公益诉讼线索举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等10个模块,真正涵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方便群众随手拍举报违法行为。

2021年8月,该院新配备新型无人机,建成公益诉讼检测室,配置了水质检测仪,农药、兽药残留检测仪等先进设备,为公益诉讼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利用新型无人机的三维建模、红外线热成像等功能,通过飞行图像收集比对变化,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数据,既增强了监督时效,又可以主动拓展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案件来源,使数据采集更为精准,办案取证更加便捷,把科技生产力转化为公益诉讼战斗力,为公益诉讼工作插上智慧的翅膀。在办理凤凰台等4家煤矿用煤矸石修筑便道案件中,该院先后联合出警13次,使用无人机、勘察箱5次,并对倾倒的煤矸石成分,倾倒地段的河水、地下水、土壤、占地面积及地类进行司法鉴定,大量的调查取证,将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做成了刚性。

沁源县检察院自主研发的公益诉讼大数据电子地图,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云平台”,将2017年至今办理的288件公益诉讼案件带入沁源电子地图中,不再需要去案件现场,输入案号即能看见案情简介,案件整改前后的对比效果图,从而对行政机关是否积极履职进行比较,为党委政府考核、选拔提供重要参考,也为该院研判分析决策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目前,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已建成,通过5G数据画面实时传输,实现“千里眼”“顺风耳”,将为沁源生态环境和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

磋商合力,共同守护“益+绿沁源”公共利益

“公益诉讼不是为诉而诉,而是要促进问题的解决,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沁源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进军在沁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检察工作报告时义正词严地汇报道。

为真正贯彻双赢多赢共赢的司法理念,沁源县检察院灵活运用磋商机制、公开宣告、公开听证等办案方式,通过督促、协调、配合,形成同心同向的公益诉讼保护合力,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近年来,全国连续发生多起充气城堡致人伤亡事故,为严防同类事故继续发生,沁源县检察院对本辖区内充气城堡未按规范安装、摆放涉及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线索进行摸排,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由公益诉讼与未检部门联合办案。及时查明违法事实和固定客观证据,工作程序规范,履行职责充分。为更彻底有效地治理临时游乐设施安全监管问题,该院依法举行了公开听证会,协调县应急管理局、市监局、卫体局、住建局等7家行政机关召开磋商会议,一周内即制定出《沁源县充气城堡等临时游乐设施安全监管实施办法》,为沁源儿童游乐安全筑起新防线,该案件的公开听证会,被山西省检察院以现场观摩的形式推广。

该院还积极联合石家庄军事检察院办理了学孟村烈士纪念碑被毁损行政公益诉讼案,使损毁的烈士纪念碑得以修复,并对全县42处烈士纪念碑进行排查,建立管护制度。在五龙川烈士纪念碑前种植了400余棵松柏的“检察公益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领全县人民形成“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和爱护红色文物的良好氛围。

每一个群众关切的领域,都是公益诉讼应该注重的地方。在发现公共利益受损线索后,该院主动联系职能部门,面对面研究解决办法,督促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以最小司法投入获得维护公益的最佳社会效果。在开展“飞线充电”“饮用水安全”“母婴室建设”等专项活动中通过公开宣告,引进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督促行政机关积极主动进行整改,助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2021年1月13日,省检察院颁布了《赡养类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案规程(试行)》,1月29日,该院在办理郜某等4人不履行赡养义务民事公益诉讼案中,严格按照该规程办案,在新建成的检察听证室依法举行公开听证释法说理,既传递了检察温度,又促进社会和谐,强化了法律监督权威性和规范性。

“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答好公益诉讼这一考卷,我们将继续立足本地县情,积极拓展监督新领域,持续抓好诉前工作,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坚持‘益’心为民,努力做好公共利益‘守护人’。”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进军说道。(杨瑾)

原标题:握指成拳 “益”心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