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首铿锵有力的《游击队之歌》,每当唱起来,就让人振奋斗志、激昂奔放,仿佛自己已经加入到了抗日游击队的行列,浑身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力量。而在我们的太行山根据地,就曾有一支名震全国的游击队——名扬游击队,他的创始人就是出生于武乡县枣烟村的魏名扬,1940年4月中旬,他从朱德总司令手中接过“太行名扬游击队”队旗。
名扬的旧居在枣烟
走进枣烟村,就被乡村记忆馆的门头所吸引,迈入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几名党员干部正面对鲜红的党旗,郑重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在老党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早期革命黎明曙光、烽火年代、激情岁月、改革春风四部分历史。深入村落,便看到了一处灰砖的老房子,听村里干部介绍,那便是魏名扬的故居。
在抗日战争时期,武乡县有位传奇式人物——魏名扬,名震全国的游击队——名扬游击队成立于此,创始人魏名扬就是枣烟村人。在党的领导下,他出生入死,英勇奋战,领导创建的“名扬游击队”前后六次组建,又六次集体参加八路军,向八路军输送了3400余名优秀兵员,成为八路军名副其实的“兵源库”。
1907年,魏名扬出生于武乡县大有乡枣烟村一个贫农家庭,8岁丧父,少年时,魏名扬便给地主做长工,受尽了各种磨难,也没机会读书。当时武乡尚武风气盛行,魏名扬被当地的一名拳师看中,于是他苦练了三年习得一身武艺。他甚至还学会了魔术杂耍,沿街卖艺谋生。但当时社会黑暗,穷人生活困苦,他思来想去,觉得一个人武艺再强也办不成大事,只有团结更多的人,社会才能有个大的变革。1927年,20岁的魏名扬开办了自己的拳房,并挂牌——名扬国术团。1933年武乡建立党组织时,魏名扬在师兄赵恩全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投身革命,为武乡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名扬游击队”名震太行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浪潮很快波及到山西。当时,山西的阎锡山十分恐慌,为阻挠红军东渡,一面派兵过河“剿共”,一面成立“防共团”。武乡党组织遭受挫折后,魏名扬打入国民党“防共团”内部,以耍拳练武、结弟交友为掩护,保护党的组织,并且利用“防共团员”的身份,掌握敌人情况,给党组织通风报信,使许多党员免遭抓捕,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武乡县党组织安排他六次组建游击队,并亲任大队长,为八路军输送了大批兵源。第一次组建“名扬游击队”,是在同年的10月,在武乡县城由11名革命青年发起成立,经过宣传发动,到年底迅速发展到500多人,按照党的指示,编入了决死队游击二团。第二次是1938年,在马村发动成立,以过去老国术团员为基础,组织青壮年参加,到反敌“九路围攻”前夕,已发展到300多人,并编入八路军。“名扬游击队”有时分散到各个村庄,带领民兵开展麻雀战、窑洞战、地雷战,打得日本鬼子头破血流,炸得日本鬼子尸骨成堆。日军贴出布告,用五千金圆券赏金捉拿魏名扬。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魏名扬,日本鬼子抓不到魏名扬,屡屡失败,名扬威震太行。之后,他又连续三次组建“名扬游击队”。最后一次是1941年,这一次他又组建起一支1400多人的队伍,包括老队员800余人,新队员600余人,这支部队在1945年解放段村后,编入太行纵队。
抗击日寇的有功之臣
1940年4月中旬,八路军总部在韩北召开联欢会,朱德总司令在会上表扬了名扬领导的太行游击队:“名扬同志智勇双全,是一位好指挥员;名扬同志一颗红心似火焰,时刻听从党召唤。”“名扬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日寇“九路围攻”,开展了游击战争,把一批一批的游击队员补充到主力部队。在这次会上,朱德总司令把这支游击队正式命名为“八路军太行游击大队”,1940年6月,日军占领段村后,这支游击队就在太行山各地打游击。
在后来的抗战中,他参加了百团大战等几十次战役,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红旗勋章等4枚勋章。“名扬游击队”由地方武装起家,“越游越大,越战越强”,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地方武装的概念,而已经成为一支名震太行的正规化的抗日武装力量,成为为八路军源源不断地输送有生力量的“兵源库”。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魏名扬和他的抗日游击队威震太行山区,名扬晋冀鲁豫,与山东的铁道游击队媲美,与冀中的平原游击队齐名。1960年,他从部队转业,后居住于太原市并担任北城区名誉区长直至1994年在并去世。(王晴娟、王伟鸿、李燎原)
原标题:威震太行的“名扬游击队”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首铿锵有力的《游击队之歌》,每当唱起来,就让人振奋斗志、激昂奔放,仿佛自己已经加入到了抗日游击队的行列,浑身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力量。而在我们的太行山根据地,就曾有一支名震全国的游击队——名扬游击队,他的创始人就是出生于武乡县枣烟村的魏名扬,1940年4月中旬,他从朱德总司令手中接过“太行名扬游击队”队旗。
名扬的旧居在枣烟
走进枣烟村,就被乡村记忆馆的门头所吸引,迈入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几名党员干部正面对鲜红的党旗,郑重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在老党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早期革命黎明曙光、烽火年代、激情岁月、改革春风四部分历史。深入村落,便看到了一处灰砖的老房子,听村里干部介绍,那便是魏名扬的故居。
在抗日战争时期,武乡县有位传奇式人物——魏名扬,名震全国的游击队——名扬游击队成立于此,创始人魏名扬就是枣烟村人。在党的领导下,他出生入死,英勇奋战,领导创建的“名扬游击队”前后六次组建,又六次集体参加八路军,向八路军输送了3400余名优秀兵员,成为八路军名副其实的“兵源库”。
1907年,魏名扬出生于武乡县大有乡枣烟村一个贫农家庭,8岁丧父,少年时,魏名扬便给地主做长工,受尽了各种磨难,也没机会读书。当时武乡尚武风气盛行,魏名扬被当地的一名拳师看中,于是他苦练了三年习得一身武艺。他甚至还学会了魔术杂耍,沿街卖艺谋生。但当时社会黑暗,穷人生活困苦,他思来想去,觉得一个人武艺再强也办不成大事,只有团结更多的人,社会才能有个大的变革。1927年,20岁的魏名扬开办了自己的拳房,并挂牌——名扬国术团。1933年武乡建立党组织时,魏名扬在师兄赵恩全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投身革命,为武乡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名扬游击队”名震太行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浪潮很快波及到山西。当时,山西的阎锡山十分恐慌,为阻挠红军东渡,一面派兵过河“剿共”,一面成立“防共团”。武乡党组织遭受挫折后,魏名扬打入国民党“防共团”内部,以耍拳练武、结弟交友为掩护,保护党的组织,并且利用“防共团员”的身份,掌握敌人情况,给党组织通风报信,使许多党员免遭抓捕,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武乡县党组织安排他六次组建游击队,并亲任大队长,为八路军输送了大批兵源。第一次组建“名扬游击队”,是在同年的10月,在武乡县城由11名革命青年发起成立,经过宣传发动,到年底迅速发展到500多人,按照党的指示,编入了决死队游击二团。第二次是1938年,在马村发动成立,以过去老国术团员为基础,组织青壮年参加,到反敌“九路围攻”前夕,已发展到300多人,并编入八路军。“名扬游击队”有时分散到各个村庄,带领民兵开展麻雀战、窑洞战、地雷战,打得日本鬼子头破血流,炸得日本鬼子尸骨成堆。日军贴出布告,用五千金圆券赏金捉拿魏名扬。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魏名扬,日本鬼子抓不到魏名扬,屡屡失败,名扬威震太行。之后,他又连续三次组建“名扬游击队”。最后一次是1941年,这一次他又组建起一支1400多人的队伍,包括老队员800余人,新队员600余人,这支部队在1945年解放段村后,编入太行纵队。
抗击日寇的有功之臣
1940年4月中旬,八路军总部在韩北召开联欢会,朱德总司令在会上表扬了名扬领导的太行游击队:“名扬同志智勇双全,是一位好指挥员;名扬同志一颗红心似火焰,时刻听从党召唤。”“名扬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日寇“九路围攻”,开展了游击战争,把一批一批的游击队员补充到主力部队。在这次会上,朱德总司令把这支游击队正式命名为“八路军太行游击大队”,1940年6月,日军占领段村后,这支游击队就在太行山各地打游击。
在后来的抗战中,他参加了百团大战等几十次战役,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红旗勋章等4枚勋章。“名扬游击队”由地方武装起家,“越游越大,越战越强”,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地方武装的概念,而已经成为一支名震太行的正规化的抗日武装力量,成为为八路军源源不断地输送有生力量的“兵源库”。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魏名扬和他的抗日游击队威震太行山区,名扬晋冀鲁豫,与山东的铁道游击队媲美,与冀中的平原游击队齐名。1960年,他从部队转业,后居住于太原市并担任北城区名誉区长直至1994年在并去世。(王晴娟、王伟鸿、李燎原)
原标题:威震太行的“名扬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