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万落绘新景!武乡县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发布时间: 2022-02-09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连接起千家万户;亮点纷呈的文化墙绘声绘色,培树着文明新风;宽敞安逸的庭院焕然一新,增色了乡村图景……武乡县沟壑峁梁间的村落在悄然间“改头换面”,盘活的生态资源、更新的乡村面貌,消解着人们对老区留存的记忆。

经济相对薄弱,发展略微滞后,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先天不足,凭借着敢吃苦、打硬仗的精神内核,县委、县政府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从机构队伍、经费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制定《武乡县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长效管理办法》,在武乡县全面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工作。

清除“脏乱差”,建设“洁净美”,提振“精气神”,2021年,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一体管理”的思路,坚持标本兼治、上下同心、干群合力,持续深入开展垃圾不落地、街巷硬化、整治门市牌匾、完善村规民约、村庄绿化等各方面工作,扮靓老区新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武乡。

攻坚破局 硬核整治

破解设施不健全瓶颈

生态环境关系群众的生活质量,影响城市的品位与形象。要治理好城乡环境,彻底告别垃圾堆墙根、污水倒入河沟的现象,面临最大瓶颈是什么?是基础设施不全。

“城乡生活垃圾,不能成为阻挡武乡县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农村卫生脏乱差,必须把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环卫服务功能作为全面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的突破口。

投资1100余万元购置51辆环卫作业车辆及500个垃圾箱设施;投资50余万元购置工作服、扫帚、铁锹、垃圾夹等日常保洁物资;招聘45名环卫站管理人员,809名乡村保洁员,397名国道、省道及县乡村“五级”道路保洁员,40名作业车司机……

大刀阔斧破旧开新。目前,全县建成日处理量达120吨的垃圾填埋场1座和日处理量达2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为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如火如荼推进中,12个乡镇环卫站全部挂牌成立,并组建专业保洁队,垃圾清运车定时收集、定点倾倒。一场家门口的“垃圾革命”吹响了集结号。

对于村内焕然一新的面貌,蟠龙镇东坡村民刘国峰眉眼间露出欣喜,“现在我们走在房前屋后,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臭烘烘的,垃圾统一倒在垃圾桶后及时清运,苍蝇蚊子几乎不见了。”谈起身边的变化,东坡村党支部书记连庆红不禁想起先前,没有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时,大部分农户采用原始处理方式,将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在房前屋后、溪沟河流。

如今,农村生活垃圾无人管、无处去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家家户户发配了垃圾桶,村路边隔几十米就放置垃圾箱,每20个垃圾箱配套1辆垃圾清运车,保持常态化清洁,整村环境清洁度大幅提升。连庆红说,改变得益于全县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得益于规划布局合理、操作务实高效、各类保障到位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整合资源 多元发力

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

农村环境“旧貌”换“新颜”,面对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发力?如何科学规范运行?又成了摆在眼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村庄分散,聚居点分散,人口密度小,户与户间跨度大,按200人1座配套的密闭式垃圾箱不能满足村民生活垃圾倾倒需求,且村民已习惯使用独轮车倾倒垃圾,配备的密闭式垃圾箱无法直接倒入,带来不便。”村民对封闭式垃圾箱存在抵触情绪,让县园林环卫中心主任李刚始料未及。

只有坚持刀刃向内,敢于揭短亮丑,才能解决问题。“环卫站工作职能、职责发挥不充分。”“老旧清运车辆安全无保障,原有垃圾箱待维修。”“村内保洁面积大,边坡多,沟渠深,户家房前屋后区域划分难。”唇枪舌剑间,一场场关于环境整治的思辨会相继召开。

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县园林环卫中心变压力为动力,勇于探索,大胆变革,以“向自己开刀”的勇气和担当,向管理不力的顽疾动刀子、下狠手。

——健全管理机制。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实行县、乡双重管理。县级管理部门为县园林环卫中心,主要负责规划协调、资金投入、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等监督考核工作,乡级管理部门即乡、镇环卫工作站,主要负责本乡镇环卫工人管理、日常清扫、情况报告等具体工作。

——优化资源配置。国省干线每2公里、县道每3公里、乡道每4公里设置1个大中型垃圾投放箱,县环卫中心每周集中转运1—2次;乡镇根据实际配套3—5个垃圾处理点;每村设置1个建筑垃圾填埋场和生活垃圾处理场;每辆清运车固定1个垃圾处理点,由专职环卫保洁员每日收集,做到垃圾日清理、日填埋、日处置。

——强化督导考核。采取教育引导、通报表扬批评、严肃追责的方式,倒逼居民、商店、饭店、企业、单位树立和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浓厚氛围;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支持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检查、评价工作;开展2021年评先评优活动,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专栏、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宣传工作,让农村居民认识到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有效手段,更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保洁员旗帜作用,以点带面,影响和带动身边居民共同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中来,实现环境净化、村庄绿化、村容美化。

干净舒心的生活环境让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蟠龙镇关家垴村村民关卫伟谈到村内的环境卫生,话语中掩不住内心的喜悦:“现在村里可干净了,大家都自觉维护村内卫生,柴草不乱堆,垃圾不乱扔,住着越来越舒心。”

坚强的组织领导为引领,高效的运行体系作保障,再加上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和广泛支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久久为功 蝶变重生

描绘城乡环境新图景

自由呼吸、自在武乡。武乡县破除“缺钱、少人、无技术”等重重困难,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转运体系,定时定点集中收集处理,一片一箱、一村一场、一箱一人、一车一点,定时收集、定点倾倒、定车清运、定人管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环境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网络。

蟠龙镇温庄村保洁员朱桃芬说道:“近段时间,村内的环境卫生变化太大了,一天下来,捡拾的垃圾很少,很好管理。”42岁的朱桃芬因为前年得了一场大病,不能外出工作,家庭负担比较重。村里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让她负责国道过村路段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每天巡逻两到三次。如愿在家门口有份工作的朱桃芬很是高兴。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全县12个乡镇环卫所优先聘用像朱桃芬这样家庭困难的人员进行清扫保洁,269个行政村全部实施环卫日常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除,主次干道、河塘沟渠、房前屋后、田头林间实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

“村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垃圾得到了有效整治,这成了群众最欢迎、最拥护、最支持的满意工程和民心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不仅改变了农村卫生环境,也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更优化了农村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城乡环境在精细化管理运作下,“颜值”不断刷新。“一纵两横”沿线4座公厕与县城道路提质改造同步进行,并投入使用;2021年县城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万平方米,绿地率增加0.1个百分点,达到40.32%;绿化覆盖率增加0.12个百分点,达到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0.19平方米,达到18.81平方米;县城街道、公园照明亮化率达98%。

美丽环境是形象,更是竞争力、生产力,武乡县实现转型升级、动能转化的决心越来越清晰、越走越踏实。合着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的铿锵节拍,感受乡村文化、回归田园生活的休闲旅游业在武乡县蓬勃发展,“环卫+经济”成为环卫一体化新的升级版,夯实巩固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武乡“会客厅”也将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张琪)


[编辑:张乐]

  相关链接
· 长治唯一!武乡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 武乡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 【新春走基层】武乡县领导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干部
· 武乡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孕育发展“热市场”
· 武乡县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防控组演练会议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武乡县
千村万落绘新景!武乡县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连接起千家万户;亮点纷呈的文化墙绘声绘色,培树着文明新风;宽敞安逸的庭院焕然一新,增色了乡村图景……武乡县沟壑峁梁间的村落在悄然间“改头换面”,盘活的生态资源、更新的乡村面貌,消解着人们对老区留存的记忆。

经济相对薄弱,发展略微滞后,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先天不足,凭借着敢吃苦、打硬仗的精神内核,县委、县政府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从机构队伍、经费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制定《武乡县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长效管理办法》,在武乡县全面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工作。

清除“脏乱差”,建设“洁净美”,提振“精气神”,2021年,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一体管理”的思路,坚持标本兼治、上下同心、干群合力,持续深入开展垃圾不落地、街巷硬化、整治门市牌匾、完善村规民约、村庄绿化等各方面工作,扮靓老区新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武乡。

攻坚破局 硬核整治

破解设施不健全瓶颈

生态环境关系群众的生活质量,影响城市的品位与形象。要治理好城乡环境,彻底告别垃圾堆墙根、污水倒入河沟的现象,面临最大瓶颈是什么?是基础设施不全。

“城乡生活垃圾,不能成为阻挡武乡县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农村卫生脏乱差,必须把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环卫服务功能作为全面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的突破口。

投资1100余万元购置51辆环卫作业车辆及500个垃圾箱设施;投资50余万元购置工作服、扫帚、铁锹、垃圾夹等日常保洁物资;招聘45名环卫站管理人员,809名乡村保洁员,397名国道、省道及县乡村“五级”道路保洁员,40名作业车司机……

大刀阔斧破旧开新。目前,全县建成日处理量达120吨的垃圾填埋场1座和日处理量达2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为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如火如荼推进中,12个乡镇环卫站全部挂牌成立,并组建专业保洁队,垃圾清运车定时收集、定点倾倒。一场家门口的“垃圾革命”吹响了集结号。

对于村内焕然一新的面貌,蟠龙镇东坡村民刘国峰眉眼间露出欣喜,“现在我们走在房前屋后,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臭烘烘的,垃圾统一倒在垃圾桶后及时清运,苍蝇蚊子几乎不见了。”谈起身边的变化,东坡村党支部书记连庆红不禁想起先前,没有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时,大部分农户采用原始处理方式,将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在房前屋后、溪沟河流。

如今,农村生活垃圾无人管、无处去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家家户户发配了垃圾桶,村路边隔几十米就放置垃圾箱,每20个垃圾箱配套1辆垃圾清运车,保持常态化清洁,整村环境清洁度大幅提升。连庆红说,改变得益于全县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得益于规划布局合理、操作务实高效、各类保障到位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整合资源 多元发力

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

农村环境“旧貌”换“新颜”,面对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发力?如何科学规范运行?又成了摆在眼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村庄分散,聚居点分散,人口密度小,户与户间跨度大,按200人1座配套的密闭式垃圾箱不能满足村民生活垃圾倾倒需求,且村民已习惯使用独轮车倾倒垃圾,配备的密闭式垃圾箱无法直接倒入,带来不便。”村民对封闭式垃圾箱存在抵触情绪,让县园林环卫中心主任李刚始料未及。

只有坚持刀刃向内,敢于揭短亮丑,才能解决问题。“环卫站工作职能、职责发挥不充分。”“老旧清运车辆安全无保障,原有垃圾箱待维修。”“村内保洁面积大,边坡多,沟渠深,户家房前屋后区域划分难。”唇枪舌剑间,一场场关于环境整治的思辨会相继召开。

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县园林环卫中心变压力为动力,勇于探索,大胆变革,以“向自己开刀”的勇气和担当,向管理不力的顽疾动刀子、下狠手。

——健全管理机制。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实行县、乡双重管理。县级管理部门为县园林环卫中心,主要负责规划协调、资金投入、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等监督考核工作,乡级管理部门即乡、镇环卫工作站,主要负责本乡镇环卫工人管理、日常清扫、情况报告等具体工作。

——优化资源配置。国省干线每2公里、县道每3公里、乡道每4公里设置1个大中型垃圾投放箱,县环卫中心每周集中转运1—2次;乡镇根据实际配套3—5个垃圾处理点;每村设置1个建筑垃圾填埋场和生活垃圾处理场;每辆清运车固定1个垃圾处理点,由专职环卫保洁员每日收集,做到垃圾日清理、日填埋、日处置。

——强化督导考核。采取教育引导、通报表扬批评、严肃追责的方式,倒逼居民、商店、饭店、企业、单位树立和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浓厚氛围;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支持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检查、评价工作;开展2021年评先评优活动,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专栏、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宣传工作,让农村居民认识到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有效手段,更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保洁员旗帜作用,以点带面,影响和带动身边居民共同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中来,实现环境净化、村庄绿化、村容美化。

干净舒心的生活环境让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蟠龙镇关家垴村村民关卫伟谈到村内的环境卫生,话语中掩不住内心的喜悦:“现在村里可干净了,大家都自觉维护村内卫生,柴草不乱堆,垃圾不乱扔,住着越来越舒心。”

坚强的组织领导为引领,高效的运行体系作保障,再加上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和广泛支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久久为功 蝶变重生

描绘城乡环境新图景

自由呼吸、自在武乡。武乡县破除“缺钱、少人、无技术”等重重困难,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转运体系,定时定点集中收集处理,一片一箱、一村一场、一箱一人、一车一点,定时收集、定点倾倒、定车清运、定人管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环境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网络。

蟠龙镇温庄村保洁员朱桃芬说道:“近段时间,村内的环境卫生变化太大了,一天下来,捡拾的垃圾很少,很好管理。”42岁的朱桃芬因为前年得了一场大病,不能外出工作,家庭负担比较重。村里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让她负责国道过村路段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每天巡逻两到三次。如愿在家门口有份工作的朱桃芬很是高兴。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全县12个乡镇环卫所优先聘用像朱桃芬这样家庭困难的人员进行清扫保洁,269个行政村全部实施环卫日常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除,主次干道、河塘沟渠、房前屋后、田头林间实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

“村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垃圾得到了有效整治,这成了群众最欢迎、最拥护、最支持的满意工程和民心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不仅改变了农村卫生环境,也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更优化了农村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城乡环境在精细化管理运作下,“颜值”不断刷新。“一纵两横”沿线4座公厕与县城道路提质改造同步进行,并投入使用;2021年县城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万平方米,绿地率增加0.1个百分点,达到40.32%;绿化覆盖率增加0.12个百分点,达到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0.19平方米,达到18.81平方米;县城街道、公园照明亮化率达98%。

美丽环境是形象,更是竞争力、生产力,武乡县实现转型升级、动能转化的决心越来越清晰、越走越踏实。合着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的铿锵节拍,感受乡村文化、回归田园生活的休闲旅游业在武乡县蓬勃发展,“环卫+经济”成为环卫一体化新的升级版,夯实巩固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武乡“会客厅”也将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