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改革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0-10-21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不仅关乎个体发展、家庭幸福,而且关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图为:中考体育测试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言之谆谆,寄托着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

意之殷殷,为我们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写好“奋进之笔”,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省委书记楼阳生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着力推动教育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武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牢记嘱托,扛起责任。教育是民生之本,基础教育更是牵动着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

图为:市实验中学地理实践智拓课堂

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三个重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结合市情、深入调研,谋划思路、制定措施,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将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列入全市改革发展的20个重点课题重点推进,不断探索基础教育改革的“长治路径”,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2019年6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供给、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举办艺体类特色高中、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加强中小学思政工作、改革中考招生评价标准、推行校长职级制、实行教师县管校聘、提高教师待遇,以10个方面、24项内容的务实之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翻开了长治基础教育新的篇章。

让教育点亮未来。如今,无论在山村还是城市,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师们敬业的身姿、家长们衷心的点赞,正是对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成果最直观、最生动的注解。

这是一条践行初心之路——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长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以此为路标,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集众智、汇众力,倾力把优先发展教育落到实处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在长期形成的高度重视教育的环境中,读书至上的观念在当代仍然深入人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普遍很高。

不想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课内“拼分数”,课外“拼特长”,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不少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孩子背上的负担越来越重,苦不堪言。

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激发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如何从根本上破解教育难题、顽疾,增进民生福祉?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聚焦教育改革短板、群众关注热点,拿出“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勇气,紧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市委、市政府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省教育厅的鼎力支持下,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市委书记孙大军亲自领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勤荣协调指导,副市长景普秋牵头组织,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多方参与制定《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

图为:潞州区紫坊小学学生佩戴具备定向通话、家校互联、门禁管理、图书借阅等功能的智能电子学生证

围绕一系列堵点问题和实践问题,市教育局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各县区、市直各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代表的建议,征求了省教育厅各处室的意见。市委改革办牵头向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等13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征求了意见。

集思广益,兼收并蓄。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市委常委会对《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进行了专题审议。《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于2019年6月17日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文件正式印发。

《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明确了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共涉及10个方面24项内容,内容分为两类:一方面紧扣中央和省委精神,结合长治市实际,创新性地将有关政策目标化、具体化;另一方面突出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在对接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经验,自主创新办法,体现长治特色。

这是一次有益探索。“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坚持和加强党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和全省教育大会、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思路。其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中小学思政工作、提高教师待遇等举措,聚焦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行动指南,体现了贯彻落实与创新发展的有机衔接。

这是一次破冰攻坚。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直面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针对性地提出对策、落实措施,更好地回应社会期待、满足群众需求。《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中,实施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推行校长职级制、实行教师县管校聘等举措,将有效解决基础教育资源短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

这是一次创新提升。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治理幼儿园“小学化”、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规范和整肃教育教学秩序,进一步明确学校、培训机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

这是一次积极开拓。改革中考招生评价标准、启用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强化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突出素质教育导向,凝聚各部门力量,统筹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协作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是一次改革探路。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教师招聘按男女1:1比例设岗、为艺体特色高中引进培训机构……坚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攻坚克难、率先突破,既彰显了增资源、补短板、强弱项的改革初衷,又提出力度大、可操作、接地气的具体办法。

建设优先投入,人才优先引进,困难优先解决,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行动的方向更加明确,前进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这是一条担当使命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长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以此为坐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孩子,用改革实招破解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的堵点难点焦点问题,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有坚实保障

超标、超时、超量等过重课业负担将成为过去时,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

在全市中小学陆续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建立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课堂模式……

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教育大厦地基的基础教育,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在历时三个月广泛调研、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广泛深入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融入诸多创新内容的《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方案一经公布,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扩大供给,解决“入园难”问题。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为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验收、移交等各环节的工作机制,配建幼儿园成为小区规划建设一票否决项。新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位列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目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1%。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岗位补充幼儿教师,920名非在编教师实现同工同酬。幼儿园“小学化”整治纳入教育生态建设,游戏活动成为基本教学形式。

图为:上党区一中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阳光课堂”,让课堂焕发活力。建立“目标导航、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引导启发”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将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贯穿课堂始终,全市中小学实现课改全覆盖,教师参与率达72%,“填鸭式”“独角戏”等陈旧模式彻底告别长治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建成市级综合实践基地1个、县级基地14个、校级基地326个,统筹开展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强化体育课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实现了课堂教学向课外、家庭、社会延伸。当下,“‘让每个孩子都享有个性展示和成功体验’的课堂理念,力求打造快乐、公平、高效的课堂”已经成为长治市许多学校的常态。

学习轻松,让课业全面“减负”。划定家庭作业完成时限红线,作业布置情况及效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和师德档案。控制考试频次,取消小学阶段市级、县级统考,校级考试减少50%。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坚持取缔与规范并重,净化校外培训市场。各级财政保障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覆盖学校678所,受益学生32万人,中小学生负担太重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自主办学,补齐特色高中短板。实施艺体类培训机构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公开遴选优质社会培训机构纳入进校园名录,特色高中自主签约,联合开展专业培训,收费标准不高于市场价格60%,减轻了家庭负担,缓解了特色高中专业教师不足问题,遏制了学生因离校培训所引发的抽烟、打架等不良行为。建立入校培训机构服务跟踪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

智慧校园,为学生安全护航。研发具有定向通话、门禁管理、电子围栏、实时定位等功能的智能电子学生证,保障禁止手机入校园政策落实,解决了手机禁止入校园所形成的家校互通不畅问题。目前,已覆盖192所学校、10.1万名学生。

招招有新意,条条有亮点。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领域入手,长治市教育改革破解了一些长期难啃的“硬骨头”,给老百姓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

这是一条彰显精神之路——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长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以此为航标,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学们,战争是残酷的,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学会珍惜……”9月28日,已是满头银发的老战士魏爱文来到市火炬中学,和孩子们分享刻骨铭心的回忆和英勇作战的故事。

一个个红色故事犹如一颗颗红色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我们一定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将来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播美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新时代教育必须答好的命题。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长治,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立德树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把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方向,长治市中小学把思政课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图为:市直学校校长聘任大会

在规模以上中小学设立党组织专职副书记、配备专职思政员,将网络思政学堂学习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组织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思政专题拓展学习。目前,已为千人以上学校设立党组织专职副书记 165 名,配备专职思政员 334 名,保障了思政工作“专人管、专人办”。

组织开展红色研学、红歌赛、邀请老英雄作讲座、为烈士扫墓和爱国爱党知识竞赛……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校园充满了活力,也让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理想和信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让“五育”并举真正落到实处,长治市从改革中考招生评价标准入手,加大体育分值权重,由现行50分增至70分。同时增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创新实践五个维度作为评价主要内容。

目前,长治市已在市级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增设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为全市 191 所学校、35406 名初中学生建立了档案信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推广,广大中小学生已在体育课上体验到运动乐趣,锻炼了体魄和意志,并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除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外,长治市更注重教育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推行校长职级制,激发办学活力。学校行政级别全部取消,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校长,实施年度职级档次认定和任期考核,推行校长职级制工资,实现了校长“管理归口,待遇优化,专业提升”。全市聘任校长579名,交流调整校长127名,校长平均年龄由改革前的51岁降低为47岁,师范类院校专业校长占比达到100%。

实行教师县管校聘,竞出工作新风。建立编制、人社部门控制编制、岗位总量,教育部门进行动态调整的教师管理机制,教师交流1407名、落聘67名。建立“有编即补、退补相当”、按男女1:1比例设岗招聘的教师补充机制。建立教师离岗退养教育、编办、人社、财政四部门联审联批制度,117名病养教师完成退出。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注重师德建设,严查有偿补课和收受学生礼品礼金现象。

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推行10%—20%的教师增量绩效政策,成立教育基金,发放奖励金、帮扶金4642万元。二甲以上公立医院设立教师挂号窗口,33161名在编在岗教师和4032名代课教师免费乘坐城乡公交、参观旅游景点。

图为:市六中校运会学生啦啦操表演

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长治教育的每一步前行,都将带给人民对美好生活更为真切的获得感和自信心。

漳河浪潮涌,风起再扬帆。

面向未来,激流勇进。长治要以这次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层次研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身心投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度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真正让教育点亮未来!(来源:长治日报)

原标题:让教育点亮未来——长治市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改革新路径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长治市基础教育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 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现场会(长子)工作汇报会召开
· 教育部调研长治基础教育改革工作
· 2020年长治市将完成八项基础教育重点工作任务
· 长治市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亮相全国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长治市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改革新路径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不仅关乎个体发展、家庭幸福,而且关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图为:中考体育测试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言之谆谆,寄托着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

意之殷殷,为我们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写好“奋进之笔”,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省委书记楼阳生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着力推动教育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武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牢记嘱托,扛起责任。教育是民生之本,基础教育更是牵动着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

图为:市实验中学地理实践智拓课堂

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三个重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结合市情、深入调研,谋划思路、制定措施,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将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列入全市改革发展的20个重点课题重点推进,不断探索基础教育改革的“长治路径”,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2019年6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供给、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举办艺体类特色高中、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加强中小学思政工作、改革中考招生评价标准、推行校长职级制、实行教师县管校聘、提高教师待遇,以10个方面、24项内容的务实之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翻开了长治基础教育新的篇章。

让教育点亮未来。如今,无论在山村还是城市,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师们敬业的身姿、家长们衷心的点赞,正是对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成果最直观、最生动的注解。

这是一条践行初心之路——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长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以此为路标,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集众智、汇众力,倾力把优先发展教育落到实处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在长期形成的高度重视教育的环境中,读书至上的观念在当代仍然深入人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普遍很高。

不想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课内“拼分数”,课外“拼特长”,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不少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孩子背上的负担越来越重,苦不堪言。

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激发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如何从根本上破解教育难题、顽疾,增进民生福祉?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聚焦教育改革短板、群众关注热点,拿出“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勇气,紧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市委、市政府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省教育厅的鼎力支持下,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市委书记孙大军亲自领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勤荣协调指导,副市长景普秋牵头组织,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多方参与制定《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

图为:潞州区紫坊小学学生佩戴具备定向通话、家校互联、门禁管理、图书借阅等功能的智能电子学生证

围绕一系列堵点问题和实践问题,市教育局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各县区、市直各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代表的建议,征求了省教育厅各处室的意见。市委改革办牵头向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等13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征求了意见。

集思广益,兼收并蓄。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市委常委会对《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进行了专题审议。《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于2019年6月17日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文件正式印发。

《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明确了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共涉及10个方面24项内容,内容分为两类:一方面紧扣中央和省委精神,结合长治市实际,创新性地将有关政策目标化、具体化;另一方面突出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在对接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经验,自主创新办法,体现长治特色。

这是一次有益探索。“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坚持和加强党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和全省教育大会、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思路。其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中小学思政工作、提高教师待遇等举措,聚焦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行动指南,体现了贯彻落实与创新发展的有机衔接。

这是一次破冰攻坚。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直面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针对性地提出对策、落实措施,更好地回应社会期待、满足群众需求。《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中,实施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推行校长职级制、实行教师县管校聘等举措,将有效解决基础教育资源短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

这是一次创新提升。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治理幼儿园“小学化”、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规范和整肃教育教学秩序,进一步明确学校、培训机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

这是一次积极开拓。改革中考招生评价标准、启用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强化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突出素质教育导向,凝聚各部门力量,统筹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协作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是一次改革探路。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教师招聘按男女1:1比例设岗、为艺体特色高中引进培训机构……坚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攻坚克难、率先突破,既彰显了增资源、补短板、强弱项的改革初衷,又提出力度大、可操作、接地气的具体办法。

建设优先投入,人才优先引进,困难优先解决,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行动的方向更加明确,前进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这是一条担当使命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长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以此为坐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孩子,用改革实招破解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的堵点难点焦点问题,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有坚实保障

超标、超时、超量等过重课业负担将成为过去时,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

在全市中小学陆续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建立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课堂模式……

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教育大厦地基的基础教育,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在历时三个月广泛调研、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广泛深入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融入诸多创新内容的《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方案一经公布,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扩大供给,解决“入园难”问题。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为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验收、移交等各环节的工作机制,配建幼儿园成为小区规划建设一票否决项。新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位列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目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1%。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岗位补充幼儿教师,920名非在编教师实现同工同酬。幼儿园“小学化”整治纳入教育生态建设,游戏活动成为基本教学形式。

图为:上党区一中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阳光课堂”,让课堂焕发活力。建立“目标导航、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引导启发”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将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贯穿课堂始终,全市中小学实现课改全覆盖,教师参与率达72%,“填鸭式”“独角戏”等陈旧模式彻底告别长治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建成市级综合实践基地1个、县级基地14个、校级基地326个,统筹开展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强化体育课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实现了课堂教学向课外、家庭、社会延伸。当下,“‘让每个孩子都享有个性展示和成功体验’的课堂理念,力求打造快乐、公平、高效的课堂”已经成为长治市许多学校的常态。

学习轻松,让课业全面“减负”。划定家庭作业完成时限红线,作业布置情况及效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和师德档案。控制考试频次,取消小学阶段市级、县级统考,校级考试减少50%。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坚持取缔与规范并重,净化校外培训市场。各级财政保障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覆盖学校678所,受益学生32万人,中小学生负担太重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自主办学,补齐特色高中短板。实施艺体类培训机构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公开遴选优质社会培训机构纳入进校园名录,特色高中自主签约,联合开展专业培训,收费标准不高于市场价格60%,减轻了家庭负担,缓解了特色高中专业教师不足问题,遏制了学生因离校培训所引发的抽烟、打架等不良行为。建立入校培训机构服务跟踪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

智慧校园,为学生安全护航。研发具有定向通话、门禁管理、电子围栏、实时定位等功能的智能电子学生证,保障禁止手机入校园政策落实,解决了手机禁止入校园所形成的家校互通不畅问题。目前,已覆盖192所学校、10.1万名学生。

招招有新意,条条有亮点。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领域入手,长治市教育改革破解了一些长期难啃的“硬骨头”,给老百姓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

这是一条彰显精神之路——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长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以此为航标,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学们,战争是残酷的,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学会珍惜……”9月28日,已是满头银发的老战士魏爱文来到市火炬中学,和孩子们分享刻骨铭心的回忆和英勇作战的故事。

一个个红色故事犹如一颗颗红色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我们一定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将来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播美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新时代教育必须答好的命题。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长治,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立德树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把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方向,长治市中小学把思政课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图为:市直学校校长聘任大会

在规模以上中小学设立党组织专职副书记、配备专职思政员,将网络思政学堂学习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组织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思政专题拓展学习。目前,已为千人以上学校设立党组织专职副书记 165 名,配备专职思政员 334 名,保障了思政工作“专人管、专人办”。

组织开展红色研学、红歌赛、邀请老英雄作讲座、为烈士扫墓和爱国爱党知识竞赛……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校园充满了活力,也让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理想和信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让“五育”并举真正落到实处,长治市从改革中考招生评价标准入手,加大体育分值权重,由现行50分增至70分。同时增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创新实践五个维度作为评价主要内容。

目前,长治市已在市级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增设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为全市 191 所学校、35406 名初中学生建立了档案信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推广,广大中小学生已在体育课上体验到运动乐趣,锻炼了体魄和意志,并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除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外,长治市更注重教育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推行校长职级制,激发办学活力。学校行政级别全部取消,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校长,实施年度职级档次认定和任期考核,推行校长职级制工资,实现了校长“管理归口,待遇优化,专业提升”。全市聘任校长579名,交流调整校长127名,校长平均年龄由改革前的51岁降低为47岁,师范类院校专业校长占比达到100%。

实行教师县管校聘,竞出工作新风。建立编制、人社部门控制编制、岗位总量,教育部门进行动态调整的教师管理机制,教师交流1407名、落聘67名。建立“有编即补、退补相当”、按男女1:1比例设岗招聘的教师补充机制。建立教师离岗退养教育、编办、人社、财政四部门联审联批制度,117名病养教师完成退出。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注重师德建设,严查有偿补课和收受学生礼品礼金现象。

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推行10%—20%的教师增量绩效政策,成立教育基金,发放奖励金、帮扶金4642万元。二甲以上公立医院设立教师挂号窗口,33161名在编在岗教师和4032名代课教师免费乘坐城乡公交、参观旅游景点。

图为:市六中校运会学生啦啦操表演

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长治教育的每一步前行,都将带给人民对美好生活更为真切的获得感和自信心。

漳河浪潮涌,风起再扬帆。

面向未来,激流勇进。长治要以这次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层次研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身心投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度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真正让教育点亮未来!(来源:长治日报)

原标题:让教育点亮未来——长治市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改革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