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改水’使用冲水马桶以后,厕所里再不见苍蝇蚊子了,安全、方便又干净,新时代享受到了新生活,日子真是越过越好啦。”看着自家墙面洁白、地面平整、通风透气的卫生厕所,上党区北呈乡六家村村民原卫星欣慰的笑容里,盛满了幸福的喜悦。
图为:改造后的卫生厕所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2019年以来,一场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的农村厕所革命,在上党区各乡镇渐次展开。当年底,该区20个示范村6000座旱厕改造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在今年印发的《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发现的山西省典型经验做法清单》中,长治市光荣上榜,上党区“旱厕通风改良+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站”的改厕模式被评为全省三条典型经验做法之一。
习惯了“两块砖一个坑”老式厕所的农民群众,如何在短期内接受了卫生厕所这一“洋事物”?当前改厕进度如何?工作中是否遇到了阻力和难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在上党区部分乡镇、村庄进行了走访调查。
学先进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推广切合当地实际的改厕模式
万事开头难。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最初听说要改厕,村民中或多或少存在“传统习惯不想改、刨墙破土不愿改、担心效果不敢改”等顾虑。“群众满意是改厕工作的最高标准。”面对村民的担忧,区委、区政府明确表态,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
为切实把这项民生大事落到实处,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领导组。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与各成员单位共同推进。
领导组先后多次组织全区各乡村和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赴兄弟县区参观学习改厕的经验做法。看到兄弟县区的改厕样板,大家备受震撼:原来农村厕所也可以这么干净卫生,农村也可以这么整洁美丽。
学习归来,领导组要求各村开好群众座谈会,把改厕的意义宣讲到位,让群众充分了解卫生厕所的好处和优势,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增强群众的自觉自愿意识。座谈会上,听着干部们耐心细致的讲解,看着他们用手机拍回来的干净整洁的“别人家的厕所”,不少村民怦然心动。
在充分征求广大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聘请改厕专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地指导后,领导组最终确定在全区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能够接受的“旱厕通风改良+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站”改厕模式,达到“三无、三净、三有、一处理”标准,即无蚊蝇、无臭味、无渗漏,地面净、墙面净、厕位净,有墙、有顶、有灯,实现无害化处理的效果。
整村推进,合理用工,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走进韩店镇柳林村村民李玉宁家的小院,院里的改厕施工队正干得热火朝天。“砌墙,封旱厕口、平整地面、安装马桶,加顶……一户完工大概需要两天左右。遇上有的农户近几年刚翻盖过房屋,整修过厕所,基础比较好,进度会更快些。”村委会副主任崔会兵介绍,“施工队优先吸纳本村低收入家庭成员、剩余劳动力和妇女为主力,这样一来,改厕受益的是村民,得到经济实惠的还是村民,自己为自己办事,工程质量有了保障,工程进度也大大加快。”
柳林村和六家村都是今年区里的改厕示范村。工作开展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首先到去年全区农村厕所革命的试点村——北呈乡北张村和荫城镇琚寨村参观学习,详细了解具体施工流程、技术标准、注意事项等,力求做到“精、细、美”,让群众改得放心、用得舒心。借鉴这两个村的先进经验,他们先在村里选择示范户进行改造,树立样板。其间,对少数还在观望的村民,村干部则时不时请他们体验改造后的厕所。“真干净,太方便了!”明显的对比,让这些村民不再犹豫,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改厕。
图为:排气管和抽粪口设在户外
工作中,他们严格按照领导组确立的“政府引导、村民主体、整村推进”原则,由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标准、指导技术、检查监督、验收考核、拨付资金,村里具体负责实施,村干部是主要负责人,全程参与、监督工程施工。在统一改厕模式的前提下,厕具的选择、施工队的确定、工程的进度,全部授权由村民说了算,村民的满意度是检验工程质量的唯一标尺。选择施工队伍时,优先选用本乡本地施工企业,积极吸收下岗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低收入家庭成员加入施工队伍,增加群众收入。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各村普遍通过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或议标等形式确定施工队伍,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施工成本,有力调动了广大村民响应政策、参与改厕的积极性。
“我们年纪大了,不方便出门打工,村里照顾,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我们一定保质保量把厕所给大家改好,不辜负政府的关爱和大伙儿的信任。”正在李玉宁家忙活的村民们乐呵呵地说。
“本村人施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户主和施工方彼此熟悉,很容易沟通,如果以后使用中出现问题,维护起来也非常方便。”采访中,北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红如是说。
以民为本,加强管护,厕所革命改出了农村新气象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改厕后,各村配备了抽粪车,建设了无害化粪污处理站,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全部作为农家肥施用到农田里。他们还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努力做到“五有”:有制度,制定维修维护、抽粪抽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相关管理办法;有标准,明确维修、抽取、转运、处理的具体要求;有队伍,配备专职抽粪司机和维修服务人员;有经费,保障日常管护工作正常开展;有督查,由村干部组成督查组,定期督查,防止厕所出现不卫生、使用不当等现象。有效的后期管护工作,确保设施坏了有人修、管道堵了有人通、粪污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消除了农户的诸多后顾之忧,保证了卫生厕所的正常使用。
图为:琚寨村无害化处理站
“今年我们计划对全区32个村的1.2万座农厕进行改造,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真正把厕所革命打造成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幸福工程,使其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该区改厕领导组负责人表示。
小厕所,大民生。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正是因为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到了实处,充分调动起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党区农村改厕工作才得以顺利推进、健康运行。近两年大刀阔斧的厕所革命,让农民群众彻底告别了“土茅坑”,真正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改出了农村新气象,改出了群众新面貌。(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张力云)
原标题:让农民群众更方便——上党区农村改厕情况调查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旱改水’使用冲水马桶以后,厕所里再不见苍蝇蚊子了,安全、方便又干净,新时代享受到了新生活,日子真是越过越好啦。”看着自家墙面洁白、地面平整、通风透气的卫生厕所,上党区北呈乡六家村村民原卫星欣慰的笑容里,盛满了幸福的喜悦。
图为:改造后的卫生厕所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2019年以来,一场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的农村厕所革命,在上党区各乡镇渐次展开。当年底,该区20个示范村6000座旱厕改造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在今年印发的《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发现的山西省典型经验做法清单》中,长治市光荣上榜,上党区“旱厕通风改良+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站”的改厕模式被评为全省三条典型经验做法之一。
习惯了“两块砖一个坑”老式厕所的农民群众,如何在短期内接受了卫生厕所这一“洋事物”?当前改厕进度如何?工作中是否遇到了阻力和难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在上党区部分乡镇、村庄进行了走访调查。
学先进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推广切合当地实际的改厕模式
万事开头难。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最初听说要改厕,村民中或多或少存在“传统习惯不想改、刨墙破土不愿改、担心效果不敢改”等顾虑。“群众满意是改厕工作的最高标准。”面对村民的担忧,区委、区政府明确表态,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
为切实把这项民生大事落到实处,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领导组。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与各成员单位共同推进。
领导组先后多次组织全区各乡村和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赴兄弟县区参观学习改厕的经验做法。看到兄弟县区的改厕样板,大家备受震撼:原来农村厕所也可以这么干净卫生,农村也可以这么整洁美丽。
学习归来,领导组要求各村开好群众座谈会,把改厕的意义宣讲到位,让群众充分了解卫生厕所的好处和优势,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增强群众的自觉自愿意识。座谈会上,听着干部们耐心细致的讲解,看着他们用手机拍回来的干净整洁的“别人家的厕所”,不少村民怦然心动。
在充分征求广大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聘请改厕专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地指导后,领导组最终确定在全区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能够接受的“旱厕通风改良+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站”改厕模式,达到“三无、三净、三有、一处理”标准,即无蚊蝇、无臭味、无渗漏,地面净、墙面净、厕位净,有墙、有顶、有灯,实现无害化处理的效果。
整村推进,合理用工,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走进韩店镇柳林村村民李玉宁家的小院,院里的改厕施工队正干得热火朝天。“砌墙,封旱厕口、平整地面、安装马桶,加顶……一户完工大概需要两天左右。遇上有的农户近几年刚翻盖过房屋,整修过厕所,基础比较好,进度会更快些。”村委会副主任崔会兵介绍,“施工队优先吸纳本村低收入家庭成员、剩余劳动力和妇女为主力,这样一来,改厕受益的是村民,得到经济实惠的还是村民,自己为自己办事,工程质量有了保障,工程进度也大大加快。”
柳林村和六家村都是今年区里的改厕示范村。工作开展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首先到去年全区农村厕所革命的试点村——北呈乡北张村和荫城镇琚寨村参观学习,详细了解具体施工流程、技术标准、注意事项等,力求做到“精、细、美”,让群众改得放心、用得舒心。借鉴这两个村的先进经验,他们先在村里选择示范户进行改造,树立样板。其间,对少数还在观望的村民,村干部则时不时请他们体验改造后的厕所。“真干净,太方便了!”明显的对比,让这些村民不再犹豫,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改厕。
图为:排气管和抽粪口设在户外
工作中,他们严格按照领导组确立的“政府引导、村民主体、整村推进”原则,由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标准、指导技术、检查监督、验收考核、拨付资金,村里具体负责实施,村干部是主要负责人,全程参与、监督工程施工。在统一改厕模式的前提下,厕具的选择、施工队的确定、工程的进度,全部授权由村民说了算,村民的满意度是检验工程质量的唯一标尺。选择施工队伍时,优先选用本乡本地施工企业,积极吸收下岗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低收入家庭成员加入施工队伍,增加群众收入。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各村普遍通过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或议标等形式确定施工队伍,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施工成本,有力调动了广大村民响应政策、参与改厕的积极性。
“我们年纪大了,不方便出门打工,村里照顾,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我们一定保质保量把厕所给大家改好,不辜负政府的关爱和大伙儿的信任。”正在李玉宁家忙活的村民们乐呵呵地说。
“本村人施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户主和施工方彼此熟悉,很容易沟通,如果以后使用中出现问题,维护起来也非常方便。”采访中,北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红如是说。
以民为本,加强管护,厕所革命改出了农村新气象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改厕后,各村配备了抽粪车,建设了无害化粪污处理站,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全部作为农家肥施用到农田里。他们还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努力做到“五有”:有制度,制定维修维护、抽粪抽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相关管理办法;有标准,明确维修、抽取、转运、处理的具体要求;有队伍,配备专职抽粪司机和维修服务人员;有经费,保障日常管护工作正常开展;有督查,由村干部组成督查组,定期督查,防止厕所出现不卫生、使用不当等现象。有效的后期管护工作,确保设施坏了有人修、管道堵了有人通、粪污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消除了农户的诸多后顾之忧,保证了卫生厕所的正常使用。
图为:琚寨村无害化处理站
“今年我们计划对全区32个村的1.2万座农厕进行改造,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真正把厕所革命打造成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幸福工程,使其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该区改厕领导组负责人表示。
小厕所,大民生。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正是因为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到了实处,充分调动起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党区农村改厕工作才得以顺利推进、健康运行。近两年大刀阔斧的厕所革命,让农民群众彻底告别了“土茅坑”,真正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改出了农村新气象,改出了群众新面貌。(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张力云)
原标题:让农民群众更方便——上党区农村改厕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