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乡县魏家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秘密?
发布时间: 2020-07-13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2009年,姚庆水支书、主任“一肩挑”时,魏家窑村账上欠着27万元;

2019年,魏家窑村支部强、产业兴、百姓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

整整10年,从一个“欠款户”到一个“富裕户”,武乡县魏家窑村集体经济是如何长“大”的?扭亏为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秘诀是什么?

农村富不富 关键看支部

魏家窑村位于丰州镇东南部,浊漳河南岸,距离县城仅有4公里,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庄。然而,就是这个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只有330户936口人的魏家窑村,贫困户就有114户346口人。

贫困人口多、历史欠账多,姚庆水刚“当家”就意识到穷家难当,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党支部没有威信和凝聚力,不但不能为乡亲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更是力不从心。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带领乡亲们奔富路,首先要有一个坚强的“党建引擎”。

找到病灶,对症下药,姚庆水一方面从自身做起,遇事就开会、“三务”都公开,把“微权力”晒在阳光下,让乡亲们心里有本“明白账”;另一方面从建强党组织抓起,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让全村党员过上了正常的党组织生活,让党员有了荣誉感、责任感。

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愿与村干部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共谋一盘棋。

以前村里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人都不积极。现在一喊开会,人头很齐,不用点名。一位老党员说:“跟着支部走,日子有奔头。”

秘诀一: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最有效的政治保障。

经济强不强 产业来帮忙

屋顶架上“蓝板板”,村里多了“金罐罐”。最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魏家窑村发展光伏扶贫产业,挣上了“阳光钱”。

第一步利用23万元扶贫资金,在村委会屋顶上建起30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稳定在6万元以上;第二步利用荒山,申报安装200千瓦联村光伏电站,年分红30多万元。每年,魏家窑村仅光伏收益合计达36万元以上。

“村集体留20%收益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事业,剩余资金分红给贫困户,带动了30户80余人增收,户均增收6000元。”

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东风,魏家窑村理清了机动地权属关系,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办起了集农耕采摘、体验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生态体验园,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2017年,魏家窑村如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秘诀二:深化改革,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是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最重要的核心支撑。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体验园就在家门口,俺白天晚上在体验园看大门,每月工资1000元。”贫困户魏玉田说。

今年70岁的魏玉田,家里就他和老伴儿。老伴儿得了眼疾看不见,他心脏装了4个支架,不能干重活。正在老两口发愁时,村里建起了综合生态体验园,支村“两委”在家门口为魏玉田老汉谋了一个好差事。不止魏玉田,魏家窑村有30多户贫困户在综合生态体验园打工。

村集体有了收入,还在村里为贫困户设置了打扫卫生、护林防火、防汛抗旱等9类岗位,带动了8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

“俺负责管护全村的自来水,一年收入2400元,再加上种了4亩油用牡丹、2亩核桃树、5亩玉米,一年下来也能收入10000多元哩。”贫困户姚书炎高兴地说。

党建激活一盘棋,乡村振兴有活力,百姓致富有动力。据统计,魏家窑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2万元发展到2019年的5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7559元。

秘诀三:大河有水小河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风气正,人心齐。

如今,在魏家窑村,基层党组织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正涌动起带动乡亲们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滚滚热潮。(来源:长治日报)

原标题:村集体经济长“大”记——看魏家窑村如何激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壶关:“五型”模式不断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 黎城县助推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围绕“三要”开展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武乡县
揭秘:武乡县魏家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秘密?

2009年,姚庆水支书、主任“一肩挑”时,魏家窑村账上欠着27万元;

2019年,魏家窑村支部强、产业兴、百姓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

整整10年,从一个“欠款户”到一个“富裕户”,武乡县魏家窑村集体经济是如何长“大”的?扭亏为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秘诀是什么?

农村富不富 关键看支部

魏家窑村位于丰州镇东南部,浊漳河南岸,距离县城仅有4公里,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庄。然而,就是这个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只有330户936口人的魏家窑村,贫困户就有114户346口人。

贫困人口多、历史欠账多,姚庆水刚“当家”就意识到穷家难当,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党支部没有威信和凝聚力,不但不能为乡亲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更是力不从心。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带领乡亲们奔富路,首先要有一个坚强的“党建引擎”。

找到病灶,对症下药,姚庆水一方面从自身做起,遇事就开会、“三务”都公开,把“微权力”晒在阳光下,让乡亲们心里有本“明白账”;另一方面从建强党组织抓起,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让全村党员过上了正常的党组织生活,让党员有了荣誉感、责任感。

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愿与村干部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共谋一盘棋。

以前村里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人都不积极。现在一喊开会,人头很齐,不用点名。一位老党员说:“跟着支部走,日子有奔头。”

秘诀一: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最有效的政治保障。

经济强不强 产业来帮忙

屋顶架上“蓝板板”,村里多了“金罐罐”。最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魏家窑村发展光伏扶贫产业,挣上了“阳光钱”。

第一步利用23万元扶贫资金,在村委会屋顶上建起30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稳定在6万元以上;第二步利用荒山,申报安装200千瓦联村光伏电站,年分红30多万元。每年,魏家窑村仅光伏收益合计达36万元以上。

“村集体留20%收益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事业,剩余资金分红给贫困户,带动了30户80余人增收,户均增收6000元。”

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东风,魏家窑村理清了机动地权属关系,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办起了集农耕采摘、体验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生态体验园,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2017年,魏家窑村如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秘诀二:深化改革,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是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最重要的核心支撑。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体验园就在家门口,俺白天晚上在体验园看大门,每月工资1000元。”贫困户魏玉田说。

今年70岁的魏玉田,家里就他和老伴儿。老伴儿得了眼疾看不见,他心脏装了4个支架,不能干重活。正在老两口发愁时,村里建起了综合生态体验园,支村“两委”在家门口为魏玉田老汉谋了一个好差事。不止魏玉田,魏家窑村有30多户贫困户在综合生态体验园打工。

村集体有了收入,还在村里为贫困户设置了打扫卫生、护林防火、防汛抗旱等9类岗位,带动了8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

“俺负责管护全村的自来水,一年收入2400元,再加上种了4亩油用牡丹、2亩核桃树、5亩玉米,一年下来也能收入10000多元哩。”贫困户姚书炎高兴地说。

党建激活一盘棋,乡村振兴有活力,百姓致富有动力。据统计,魏家窑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2万元发展到2019年的5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7559元。

秘诀三:大河有水小河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风气正,人心齐。

如今,在魏家窑村,基层党组织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正涌动起带动乡亲们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滚滚热潮。(来源:长治日报)

原标题:村集体经济长“大”记——看魏家窑村如何激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