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沁源“颜值”再刷新
发布时间: 2020-06-16   |  来源: 沁源融媒
 
分享到:

一条条柏油公路四通八达,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公园花团锦簇……

近年来,凡是到过沁源的人,几乎都异口同声地感慨城乡“世外桃源”“焕然一新”“变化巨大”“越变越美”“恍如隔世”。

外人到沁源,说真美!游子归故里,赞大变!就连日日生活于此的沁源人,也常叹日新月异!

绿色沁源,的确变了,如春园之韭般悄无声息地在变。如今,行走在沁源小城,目之所及,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县城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小山区一跃成为“山城、水城、绿城、红城、趣城、慢城”特色县城,奏响了一曲高歌猛进的华彩乐章。

规划先行 绘发展新蓝图

一座城市的崛起需要决策者的睿智、勇气和决心,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纲要。

近年来,沁源县以“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战略为指引,紧紧围绕“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完善城市功能”的发展目标,认真践行“先清底再梳理、先调研再发言、先定位再部署、先论证再决策、先策划再规划、先设计再建设”“六先六再”工作法,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以“一城一路”为龙头的项目建设,在城市功能、城乡统筹、民生保障、城市品位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城镇公共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镇品位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载体功能明显增强,魅力新城特色逐渐显现。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沁河之水,必有其源。

今年以来,沁源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起点编制战略规划,充分发挥青山环抱、绿水相拥的特色优势,全面加强历史元素、文化符号的挖掘运用,注重把握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深度融合,以城市建设为纽带,按照“多规合一”的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促进“产城融合”,实现“一图全覆盖”总体布局,开启了一场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

随着丁城渠景观带及西环路和“袖珍古城”概念性规划、国家级“1+14”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规划、县城“四横四纵”水系布局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及县域乡村建设等一个个“大手笔”的规划相继实施启动,县城品质品位不断提升,县城精美特布局逐步显现。一张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服务齐全、舒适宜居宜游的城镇宏伟蓝图正逐渐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砖石瓦砾上,区域经济蓄势起飞,成为引领绿色沁源转型崛起的新引擎。

多管齐下 圆群众安居梦

棚户区改造项目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福人民的解困工程、民心工程,是政府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的具体体现。棚户区改造对居民而言,意味着他们将告别恶劣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平房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更意味着在一幅和谐美好的城市画卷上留下明丽的一笔。

为圆群众“安居梦”,沁源县积极实施棚户区改造,紧抓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有力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倾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出台了《关于规范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编制了《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作流程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拆迁补偿流程图》《强制拆迁流程图》《沁源县城中村改造指挥部相关工作制度》等,坚持谋定后动,拆建并举、让利于民的原则,严格把关,阳光操作,一个政策讲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管到底,确保了拆迁安置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紧抓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按程序建设完成县城公租房6栋684套,郭道公租房3栋150套、王和公租房1栋84套和李元公租房2栋120套,新建8栋384套住房的安馨佳园建设项目(限价商品房)主体已完工,正在抓紧实施附属工程,最大限度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

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聘请第三方房屋鉴定机构对全县包括精准贫困户在内的“四类重点对象”12000余户住房进行准确鉴定,并对其他30000余户农房进行了安全性普查,对于发现的危房及时进行修缮或重建。从2017年—2020年,共实施危房改造5000余户。

承载保供 促品位再提升

老城改造如火如荼,西环路、丁城渠生态治理项目紧锣密鼓,篮球主题公园人声鼎沸,内河清水穿城美轮美奂……

一个个项目改变着老城的“颜值”,刷新着老城的“气质”。

围绕城蕴水韵,“一城一路”再加新力。老城区更新改造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总占地面积10.18公顷,总建筑面积12.8万㎡,于2020年4月开工,该项目在保留县衙遗址和城西小学的基础上,对老城旧址进行改造。项目在传承历史基因,保留文化脉络的同时,融入文旅元素,成为县城新型产业版块。西环路、丁城渠生态治理项目总投资约1.18亿元,拟建西环路道路长度约为5公里,道路设计标准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 10m,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交通、照明等。

围绕二青盛会,秀美沁源再添新颜。以二青会三人篮球赛在沁源县举办为契机,用50余天完成了篮球主题公园的场地改造、广场新建、门球场、网球场改造及铺装、绿化、构筑物安装等工程。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内河生态修复排水一期工程。通过实施河道铺底、堤坝砌筑、壅水堰、景观桥新建及动感音乐喷泉安装、夜景亮化等工程,彻底整治了内河的黑臭水体,现在的内河白天清水穿城、人水相映;新建河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建设了绿色驿站,新建换热站三座;新建长江支队纪念雕塑广场,在通洲小区东侧安装了“红色文化宣传园地”。

围绕乡村复兴,文旅沁源再增新景。以乡村复兴论坛·沁源峰会举办为契机,对韩洪沟村、五龙川村、黑峪村及化肥厂进行改造,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给全国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一厂三村”作为全国乡村复兴、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向全国辐射推广。

行走在绿色沁源,处处皆景,清新宜居的城市环境让群众喜上眉梢。沁源,这座美丽的县城正崛起沁河畔,亮相在青山绿水间。

缓堵保畅 抓设施再完善

沁河镇琴泉村接上了供热,实施了河道排污治理,建成了休闲娱乐广场2个,现在还要建设琴泉山森林特色小镇……可谓变化巨大。而这只是全县城建变化的一个缩影。

沁源已变,变在宏观,变在微观;沁源在变,变在超前,变在精细。

加快路网建设进度,让城市通行更通畅。在继续完善河西路网工程、官渠南北路、E5街配套设施的同时,改造了桥西街、河西街2条路面,新建了3条道路。实施沁园路南延道排工程、南园南巷道排工程、郭家巷道排工程等;

加快供水项目进度,让百姓心情更通畅。对一水厂水质提升工程进行重点实施,满足了城镇生活水饮用标准。二水厂新建工程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实施进场道路及设备安装工作;

加快污水处理进度,让城市脉络更通畅。对县城污水厂进行提标改造,改造完成后,处理后水质将达到Ⅲ类标准,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标准。郭道污水项目预计于2020年8月底试运行;

快立面整治,让城市视野更通畅。以“两下两进两拆”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管线下地、户外及楼顶广告牌的整顿治理等工作。制定了具有沁源特色的《城乡建筑“第五立面”指导手册》,对县域第五立面建设管理进行规范……

垃圾分类 “沁源模式”获赞

没有垃圾池,农村垃圾往哪里倒?

沁源县扩充建设了与生活垃圾分类相衔接的八大终端分类处置设施,形成了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垃圾综合处理体系,探索走出了一条“借船出海、前后协同、闭环运行”的垃圾分类处置“沁源模式”,实现了从简单填埋到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跨越式发展。

突出借船出海,探索运行新模式。坚持将原有的县城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实行转型升级,变更为山西红崖绿谷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化同浙江波普公司在源头分类、公厕管理、驿站服务等方面的合作;通过重组原县供销社收购站,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和垃圾清运系统的“两网合一”。

突出前后协同,形成封闭收运处置体系。将工作分成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一体协同,全程封闭。前端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等方面因地制宜在县城建城区所有居民小区实行“定点投放”“楼长制”、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实行“垃圾分类不落地”,覆盖率达到100%。后端在分类处置、循环利用等方面,大力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综合打造了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塑料颗粒加工中心等八大终端,体系化推动“垃圾变资源”。截止目前,八大终端共产出沼气6万方、有机肥500吨、沼液3000吨、塑料颗粒100吨,分类售卖可回收废品400吨,发电9万余度,实现纯利润150万元。

突出资源整合,一体化打造城乡垃圾分类处理队伍。组建了“沁源县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在各乡镇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所,在各行政村(社区)设立管理员,全面构筑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加快形成规范化、一体化、日常化的管理体制。目前,已在现有“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体系基础上,充分整合县乡村三级保洁队伍,进一步配足清运人员、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和垃圾分类转运车辆,提升乡村中转能力,并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配置专门的分类垃圾车转运生活垃圾。截止目前,郭道垃圾分类分选处置站已建成运行,灵空山镇的“绿色驿站”垃圾分类处置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其余乡镇的8个移动式生活垃圾压缩设备正在配备中。

同时,沁源县积极通过探索创新全范围推广、全智能分类、全天候监管、全资源利用的工作机制,建设了智慧监管平台,在县城建立了一套智能化的“生活垃圾分类信息管理系统”,探索构建了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全覆盖综合智慧监管平台。

一条条路线清晰、终点明确的分类处置路线,四类垃圾都有了各自的“好归宿”;从“脏、乱、差”到“净、畅、丽”,垃圾分类“沁源模式”已成为沁源县环保的一条新路子。

……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

如今放眼看沁源,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马路,跃动着畅达快捷的发展节奏;一块块绿意盎然的街头绿地,展示出清新靓丽的优美环境;一个个迅速崛起的高楼地标,彰显着经济快速腾飞的生动景象……沁源人的生活因城市的美丽而变得更加精彩,明天的沁源也必将变得更加富饶、幸福、美丽!(来源:沁源融媒 记者廉玉、崔俊)

原标题:精彩蝶变 绿色沁源绽芳华——沁源县城市建设发展侧记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沁源县审计局开展“审计质量创优年”活动
· 沁源县全面吹响抓项目、促转型冲锋号角
· 沁源县举行2020年防洪抢险应急演练活动
· 沁源县官滩乡开辟育牛项目“新方式”
· 准备就绪!沁源县小学低段、幼儿园6月2日开学复课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沁源县
城市建设!沁源“颜值”再刷新

一条条柏油公路四通八达,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公园花团锦簇……

近年来,凡是到过沁源的人,几乎都异口同声地感慨城乡“世外桃源”“焕然一新”“变化巨大”“越变越美”“恍如隔世”。

外人到沁源,说真美!游子归故里,赞大变!就连日日生活于此的沁源人,也常叹日新月异!

绿色沁源,的确变了,如春园之韭般悄无声息地在变。如今,行走在沁源小城,目之所及,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县城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小山区一跃成为“山城、水城、绿城、红城、趣城、慢城”特色县城,奏响了一曲高歌猛进的华彩乐章。

规划先行 绘发展新蓝图

一座城市的崛起需要决策者的睿智、勇气和决心,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纲要。

近年来,沁源县以“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战略为指引,紧紧围绕“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完善城市功能”的发展目标,认真践行“先清底再梳理、先调研再发言、先定位再部署、先论证再决策、先策划再规划、先设计再建设”“六先六再”工作法,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以“一城一路”为龙头的项目建设,在城市功能、城乡统筹、民生保障、城市品位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城镇公共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镇品位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载体功能明显增强,魅力新城特色逐渐显现。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沁河之水,必有其源。

今年以来,沁源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起点编制战略规划,充分发挥青山环抱、绿水相拥的特色优势,全面加强历史元素、文化符号的挖掘运用,注重把握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深度融合,以城市建设为纽带,按照“多规合一”的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促进“产城融合”,实现“一图全覆盖”总体布局,开启了一场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

随着丁城渠景观带及西环路和“袖珍古城”概念性规划、国家级“1+14”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规划、县城“四横四纵”水系布局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及县域乡村建设等一个个“大手笔”的规划相继实施启动,县城品质品位不断提升,县城精美特布局逐步显现。一张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服务齐全、舒适宜居宜游的城镇宏伟蓝图正逐渐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砖石瓦砾上,区域经济蓄势起飞,成为引领绿色沁源转型崛起的新引擎。

多管齐下 圆群众安居梦

棚户区改造项目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福人民的解困工程、民心工程,是政府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的具体体现。棚户区改造对居民而言,意味着他们将告别恶劣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平房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更意味着在一幅和谐美好的城市画卷上留下明丽的一笔。

为圆群众“安居梦”,沁源县积极实施棚户区改造,紧抓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有力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倾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出台了《关于规范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编制了《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作流程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拆迁补偿流程图》《强制拆迁流程图》《沁源县城中村改造指挥部相关工作制度》等,坚持谋定后动,拆建并举、让利于民的原则,严格把关,阳光操作,一个政策讲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管到底,确保了拆迁安置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紧抓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按程序建设完成县城公租房6栋684套,郭道公租房3栋150套、王和公租房1栋84套和李元公租房2栋120套,新建8栋384套住房的安馨佳园建设项目(限价商品房)主体已完工,正在抓紧实施附属工程,最大限度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

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聘请第三方房屋鉴定机构对全县包括精准贫困户在内的“四类重点对象”12000余户住房进行准确鉴定,并对其他30000余户农房进行了安全性普查,对于发现的危房及时进行修缮或重建。从2017年—2020年,共实施危房改造5000余户。

承载保供 促品位再提升

老城改造如火如荼,西环路、丁城渠生态治理项目紧锣密鼓,篮球主题公园人声鼎沸,内河清水穿城美轮美奂……

一个个项目改变着老城的“颜值”,刷新着老城的“气质”。

围绕城蕴水韵,“一城一路”再加新力。老城区更新改造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总占地面积10.18公顷,总建筑面积12.8万㎡,于2020年4月开工,该项目在保留县衙遗址和城西小学的基础上,对老城旧址进行改造。项目在传承历史基因,保留文化脉络的同时,融入文旅元素,成为县城新型产业版块。西环路、丁城渠生态治理项目总投资约1.18亿元,拟建西环路道路长度约为5公里,道路设计标准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 10m,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交通、照明等。

围绕二青盛会,秀美沁源再添新颜。以二青会三人篮球赛在沁源县举办为契机,用50余天完成了篮球主题公园的场地改造、广场新建、门球场、网球场改造及铺装、绿化、构筑物安装等工程。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内河生态修复排水一期工程。通过实施河道铺底、堤坝砌筑、壅水堰、景观桥新建及动感音乐喷泉安装、夜景亮化等工程,彻底整治了内河的黑臭水体,现在的内河白天清水穿城、人水相映;新建河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建设了绿色驿站,新建换热站三座;新建长江支队纪念雕塑广场,在通洲小区东侧安装了“红色文化宣传园地”。

围绕乡村复兴,文旅沁源再增新景。以乡村复兴论坛·沁源峰会举办为契机,对韩洪沟村、五龙川村、黑峪村及化肥厂进行改造,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给全国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一厂三村”作为全国乡村复兴、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向全国辐射推广。

行走在绿色沁源,处处皆景,清新宜居的城市环境让群众喜上眉梢。沁源,这座美丽的县城正崛起沁河畔,亮相在青山绿水间。

缓堵保畅 抓设施再完善

沁河镇琴泉村接上了供热,实施了河道排污治理,建成了休闲娱乐广场2个,现在还要建设琴泉山森林特色小镇……可谓变化巨大。而这只是全县城建变化的一个缩影。

沁源已变,变在宏观,变在微观;沁源在变,变在超前,变在精细。

加快路网建设进度,让城市通行更通畅。在继续完善河西路网工程、官渠南北路、E5街配套设施的同时,改造了桥西街、河西街2条路面,新建了3条道路。实施沁园路南延道排工程、南园南巷道排工程、郭家巷道排工程等;

加快供水项目进度,让百姓心情更通畅。对一水厂水质提升工程进行重点实施,满足了城镇生活水饮用标准。二水厂新建工程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实施进场道路及设备安装工作;

加快污水处理进度,让城市脉络更通畅。对县城污水厂进行提标改造,改造完成后,处理后水质将达到Ⅲ类标准,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标准。郭道污水项目预计于2020年8月底试运行;

快立面整治,让城市视野更通畅。以“两下两进两拆”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管线下地、户外及楼顶广告牌的整顿治理等工作。制定了具有沁源特色的《城乡建筑“第五立面”指导手册》,对县域第五立面建设管理进行规范……

垃圾分类 “沁源模式”获赞

没有垃圾池,农村垃圾往哪里倒?

沁源县扩充建设了与生活垃圾分类相衔接的八大终端分类处置设施,形成了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垃圾综合处理体系,探索走出了一条“借船出海、前后协同、闭环运行”的垃圾分类处置“沁源模式”,实现了从简单填埋到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跨越式发展。

突出借船出海,探索运行新模式。坚持将原有的县城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实行转型升级,变更为山西红崖绿谷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化同浙江波普公司在源头分类、公厕管理、驿站服务等方面的合作;通过重组原县供销社收购站,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和垃圾清运系统的“两网合一”。

突出前后协同,形成封闭收运处置体系。将工作分成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一体协同,全程封闭。前端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等方面因地制宜在县城建城区所有居民小区实行“定点投放”“楼长制”、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实行“垃圾分类不落地”,覆盖率达到100%。后端在分类处置、循环利用等方面,大力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综合打造了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塑料颗粒加工中心等八大终端,体系化推动“垃圾变资源”。截止目前,八大终端共产出沼气6万方、有机肥500吨、沼液3000吨、塑料颗粒100吨,分类售卖可回收废品400吨,发电9万余度,实现纯利润150万元。

突出资源整合,一体化打造城乡垃圾分类处理队伍。组建了“沁源县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在各乡镇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所,在各行政村(社区)设立管理员,全面构筑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加快形成规范化、一体化、日常化的管理体制。目前,已在现有“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体系基础上,充分整合县乡村三级保洁队伍,进一步配足清运人员、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和垃圾分类转运车辆,提升乡村中转能力,并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配置专门的分类垃圾车转运生活垃圾。截止目前,郭道垃圾分类分选处置站已建成运行,灵空山镇的“绿色驿站”垃圾分类处置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其余乡镇的8个移动式生活垃圾压缩设备正在配备中。

同时,沁源县积极通过探索创新全范围推广、全智能分类、全天候监管、全资源利用的工作机制,建设了智慧监管平台,在县城建立了一套智能化的“生活垃圾分类信息管理系统”,探索构建了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全覆盖综合智慧监管平台。

一条条路线清晰、终点明确的分类处置路线,四类垃圾都有了各自的“好归宿”;从“脏、乱、差”到“净、畅、丽”,垃圾分类“沁源模式”已成为沁源县环保的一条新路子。

……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

如今放眼看沁源,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马路,跃动着畅达快捷的发展节奏;一块块绿意盎然的街头绿地,展示出清新靓丽的优美环境;一个个迅速崛起的高楼地标,彰显着经济快速腾飞的生动景象……沁源人的生活因城市的美丽而变得更加精彩,明天的沁源也必将变得更加富饶、幸福、美丽!(来源:沁源融媒 记者廉玉、崔俊)

原标题:精彩蝶变 绿色沁源绽芳华——沁源县城市建设发展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