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旁,千年浊漳河水缓缓流淌。
看得见的浊漳河,看不见的辛安泉。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从群众自发到村集体组织,西流南村沿河造地,一亩亩河滩地成了村里的“聚宝盆”。
地造出来了,该分,还是发展产业,让百姓享受红利?支村“两委”在思量之际,乡亲们找来了,都盯着河滩地。谁家生娃了,来找就分点河滩地给他种;路旁栽树遮阴,影响了谁家的产量,来找也分点河滩地给弥补;还有的老乡爱种地,自家的地不够种,也想种点河滩地……所有找到村里的,就分点种;没找的,还是种着自家分田到户的耕地。久而久之,村集体1361.99亩河滩地成了许多人“想种就种”的自由地。
最多的农户种了十几亩,少的也有几分地。本来是全村百姓共同的土地资源,却被部分农户分割耕种,成了部分村民嘴里的“唐僧肉”,村集体资源流失,形成巨大的人地矛盾,“不公平”在村民心里扎下了根。
导火索源于一笔46万元的围网封禁水源保护补偿资金。
2018年1月份,辛安泉水源地封禁水源保护补贴资金拨付到村。如何分?经过召开几次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最后决定围网保护区域内的600多亩河滩地,谁种着给谁发。
“按照每亩700元计算,多的村民发了七八千,少的只发了几十元,还有一分没发的。”
“老实人吃亏!”
“不公平,河滩地是大伙儿的,凭什么部分人占便宜!”……
难听话源源不断地向新上任不久的西流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庆祥涌来。“这笔糊涂账,如果就这样糊涂下去,乡亲们就是告状也告不到你,就看你现在要当‘清官’还是‘糊涂官’。”村里的老党员找到刘庆祥说。
当时,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西流南村刚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户确权1042.79亩耕地,集体确权1361.99亩河滩地。产权明晰了,村集体账上有1300多亩地,可是却找不到地,出现了“村集体明明有地却见不到收益”的尴尬局面。不止西流南村,很多农村都存在村集体资源承包经营权不规范等现象。
经过和潞城区农经中心多次沟通,辛安泉镇党委针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账面管理与实际管理不符的资源开展了全面清查,重点对未履约的集体资源和因多种历史原因分散在他人手中的集体资源进行清查和规范。
当时,集体资源全面清查,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关键举措,也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很多像刘庆祥一样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紧缩的眉头,打开了人地矛盾的“死结”。
借助集体资源全面清查,西流南村与所有农户签订合同,将村民承包地流转入股到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同时,将分散在部分村民手中的河滩地全部收回,也入股到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分红。
到手的“肥肉”,村民如何舍得将河滩地交回村集体?
“首先,村里给老百姓讲清楚,你种了这么多年村集体的河滩地,本身没交过一分钱承包费,已经受益了,没问你要钱就不错了。其次,你如果不愿参加这次土地流转,一方面不能领分红,另一方面按照规定只能种确权给你的承包地。如果要种河滩地,按照乡镇集体资源清查方案,每年要交承包费。哪头轻,哪头重,咋样最合算,老百姓会算账。”刘庆祥说。
一边是政策有规定,老百姓不得不服气,不得不执行;另一边西流南村每年进行两轮分红,极具“诱惑性”。第一轮是不按土地亩数、按土地产量保底分红,结合农村土地产量和《土地承包法》“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要求,对农户进行分红,每人每年保底分红630元;第二轮是受益分红,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红方案比例,进行二次分红,每股100元。
“西流南村村民入股土地面积,不作为入股份额确定依据,统筹考虑二轮承包分地时的人口数,以及本村产权制度改革时的农户股东人数来确定入股份额,‘就高不就低’,既尊重历史,又照顾现实,还确保了农户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如果二轮承包分地时人口多的,就按多的人口数分红;如果二轮承包分地时人口少,现在多了,就按现在的人口数分红。因此,阻力很小,只有3户犹豫。不过,经过区、乡镇、村三级干部做工作、讲政策,最后还是同意了。”潞城区农经中心主任张李春说。
“对农村集体机动地和‘四荒地’‘四旁树’等资源进行全面清查,明确权属、合同管理,条条框框都符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要求,也切合了广大农户的呼声和期盼。同时,借助中央省市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东风,打击了村霸、恶痞和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辛安泉镇党委书记魏江波是经管员出身,也是个“老乡镇”,对农业农村政策、乡村现实情况“门儿清”。
“通过土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资源清查,解决了人地矛盾,乡亲们再也不用为了土地的问题红脸了。”西流南村党支部副书记韩忠平说。
从一块块分散的小地到一片片齐整的大地,西流南村集体将土地统一经营,发展苗木花卉基地900亩、有机杂粮基地200亩、休闲采摘油桃园100亩、特色蔬菜种植园60亩,规划湿地公园600亩。同时,村集体牵头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具16台(套),承担本村、邻村和周边县区农村的农业生产托管任务。此外,村集体还与潞盈电子商务运营公司合作,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卖上好价钱。2018年,西流南村共分红762190元。去年,西流南村集体毛收入101万元。
以西流南村为蓝本,辛安泉镇大刀阔斧推进集体资源清查工作,摸清了各村集体资产家底,规范了承包经营合同,增加了农民资产性收入,盘活了农村集体资源,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潞城区辛安泉镇全面规范农村“三资”合同化管理的做法,为全市农村综合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 常珍珍)
原标题:从“一块地”到“一片地”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旁,千年浊漳河水缓缓流淌。
看得见的浊漳河,看不见的辛安泉。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从群众自发到村集体组织,西流南村沿河造地,一亩亩河滩地成了村里的“聚宝盆”。
地造出来了,该分,还是发展产业,让百姓享受红利?支村“两委”在思量之际,乡亲们找来了,都盯着河滩地。谁家生娃了,来找就分点河滩地给他种;路旁栽树遮阴,影响了谁家的产量,来找也分点河滩地给弥补;还有的老乡爱种地,自家的地不够种,也想种点河滩地……所有找到村里的,就分点种;没找的,还是种着自家分田到户的耕地。久而久之,村集体1361.99亩河滩地成了许多人“想种就种”的自由地。
最多的农户种了十几亩,少的也有几分地。本来是全村百姓共同的土地资源,却被部分农户分割耕种,成了部分村民嘴里的“唐僧肉”,村集体资源流失,形成巨大的人地矛盾,“不公平”在村民心里扎下了根。
导火索源于一笔46万元的围网封禁水源保护补偿资金。
2018年1月份,辛安泉水源地封禁水源保护补贴资金拨付到村。如何分?经过召开几次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最后决定围网保护区域内的600多亩河滩地,谁种着给谁发。
“按照每亩700元计算,多的村民发了七八千,少的只发了几十元,还有一分没发的。”
“老实人吃亏!”
“不公平,河滩地是大伙儿的,凭什么部分人占便宜!”……
难听话源源不断地向新上任不久的西流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庆祥涌来。“这笔糊涂账,如果就这样糊涂下去,乡亲们就是告状也告不到你,就看你现在要当‘清官’还是‘糊涂官’。”村里的老党员找到刘庆祥说。
当时,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西流南村刚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户确权1042.79亩耕地,集体确权1361.99亩河滩地。产权明晰了,村集体账上有1300多亩地,可是却找不到地,出现了“村集体明明有地却见不到收益”的尴尬局面。不止西流南村,很多农村都存在村集体资源承包经营权不规范等现象。
经过和潞城区农经中心多次沟通,辛安泉镇党委针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账面管理与实际管理不符的资源开展了全面清查,重点对未履约的集体资源和因多种历史原因分散在他人手中的集体资源进行清查和规范。
当时,集体资源全面清查,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关键举措,也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很多像刘庆祥一样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紧缩的眉头,打开了人地矛盾的“死结”。
借助集体资源全面清查,西流南村与所有农户签订合同,将村民承包地流转入股到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同时,将分散在部分村民手中的河滩地全部收回,也入股到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分红。
到手的“肥肉”,村民如何舍得将河滩地交回村集体?
“首先,村里给老百姓讲清楚,你种了这么多年村集体的河滩地,本身没交过一分钱承包费,已经受益了,没问你要钱就不错了。其次,你如果不愿参加这次土地流转,一方面不能领分红,另一方面按照规定只能种确权给你的承包地。如果要种河滩地,按照乡镇集体资源清查方案,每年要交承包费。哪头轻,哪头重,咋样最合算,老百姓会算账。”刘庆祥说。
一边是政策有规定,老百姓不得不服气,不得不执行;另一边西流南村每年进行两轮分红,极具“诱惑性”。第一轮是不按土地亩数、按土地产量保底分红,结合农村土地产量和《土地承包法》“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要求,对农户进行分红,每人每年保底分红630元;第二轮是受益分红,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红方案比例,进行二次分红,每股100元。
“西流南村村民入股土地面积,不作为入股份额确定依据,统筹考虑二轮承包分地时的人口数,以及本村产权制度改革时的农户股东人数来确定入股份额,‘就高不就低’,既尊重历史,又照顾现实,还确保了农户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如果二轮承包分地时人口多的,就按多的人口数分红;如果二轮承包分地时人口少,现在多了,就按现在的人口数分红。因此,阻力很小,只有3户犹豫。不过,经过区、乡镇、村三级干部做工作、讲政策,最后还是同意了。”潞城区农经中心主任张李春说。
“对农村集体机动地和‘四荒地’‘四旁树’等资源进行全面清查,明确权属、合同管理,条条框框都符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要求,也切合了广大农户的呼声和期盼。同时,借助中央省市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东风,打击了村霸、恶痞和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辛安泉镇党委书记魏江波是经管员出身,也是个“老乡镇”,对农业农村政策、乡村现实情况“门儿清”。
“通过土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资源清查,解决了人地矛盾,乡亲们再也不用为了土地的问题红脸了。”西流南村党支部副书记韩忠平说。
从一块块分散的小地到一片片齐整的大地,西流南村集体将土地统一经营,发展苗木花卉基地900亩、有机杂粮基地200亩、休闲采摘油桃园100亩、特色蔬菜种植园60亩,规划湿地公园600亩。同时,村集体牵头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具16台(套),承担本村、邻村和周边县区农村的农业生产托管任务。此外,村集体还与潞盈电子商务运营公司合作,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卖上好价钱。2018年,西流南村共分红762190元。去年,西流南村集体毛收入101万元。
以西流南村为蓝本,辛安泉镇大刀阔斧推进集体资源清查工作,摸清了各村集体资产家底,规范了承包经营合同,增加了农民资产性收入,盘活了农村集体资源,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潞城区辛安泉镇全面规范农村“三资”合同化管理的做法,为全市农村综合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 常珍珍)
原标题:从“一块地”到“一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