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6日,四川省成都市。
金牛区某棚户区旁的一条便道上,一位戴口罩的年轻男子悠闲地踱着步,似乎在欣赏街景。马路对面,一名身材健硕的中年人隐没在人群中。两人相望于道,偶尔目光相接,便不露痕迹地交换一下暗语手势。
这两个神秘人,是长子县公安局刑警。他俩和战友们已经在这个距家乡千里之外的地方整整蹲守了两天,而他们要抓捕的,是一个26年前犯下命案潜逃至今的逃犯。
图为:潜逃26年的犯罪嫌疑人终落网
血案,发生在26年前
在岁月的流变中,一些沉下去的,隐在深处的东西,是我们想要从时光的长河里打捞出来的。发生在26年前的那起命案,对于长子民警和受害者家人来说,就像横亘在身体上的一道巨大伤口,无法愈合。
1994年6月5日凌晨,家住丹朱镇的王某保被残忍杀害,长子警方立即赶到案发地展开侦查。经法医鉴定,被害人脖颈处的创口为利器所致,而随后的调查走访结果显示,疑凶是与死者同村的男子王某国,时年26岁,因事发生争执后,他藏身于受害人家的床下,趁其熟睡窜出报复行凶,后被另处别室的死者家属发现仓惶逃遁。
警方火速追捕,但王某国已失去踪影。专案民警随即将协查通报发往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请求协助抓捕,同时围绕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关系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当时民警没有想到,追捕之路困难重重,这场“猫抓老鼠”的较量持续了26年。
彼时,长子县街面尚无监控,无法追索嫌疑人的行动轨迹,更要命的是,民警几经努力,仍找不到一张清晰的嫌疑人照片。据侦查,王某国性格孤僻且执拗,朋友寥寥,加之此人龅牙凸嘴,对自己的相貌十分自卑,因此极反感照相。作案前,王某国还特意将与他人的唯一合影索回并销毁,这使得警方的缉凶工作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悬而未决的案件,就这样成了长子县公安局老刑侦们及所有后来人的一块心病。“这些年,我们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每次核查线索少则一星期,长则几个月。”刑警大队大队长赵志飞说。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落空,民警早就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回了。仅去做王某国亲属的思想工作,至少去了几十趟,可嫌疑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这场漫长的刑侦接力,就这样在民警们无声的坚持中延续。期间,办案人员陆续退休、调离,但专案组一直都在。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将凶手绳之以法,这是对逝者最真诚的告慰,更是公安机关必须履行的职责使命。
天理昭彰
2019年6月,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云剑”专项行动,强力缉捕在逃人员,王某国再次被列为重点攻坚对象。其实,早在2016年8月,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王全林便多次安排部署命案积案的侦破工作,要求针对逃犯的特点一案一专班,仔细研究抓捕对策,并制定详细的追逃方案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命案积案侦破和命案逃犯的抓捕工作力度。
在充分运用传统侦查手段的同时,专案民警把高科技追逃与传统追逃结合起来,筛选有用信息,深度挖掘有价值线索。在市公安局相关业务部门的支持下,政委范倩率领专案民警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研判,同时对之前获取的各类案件资料信息进行长时间的再梳理、再核实,结果发现,一名远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土桥乡的52岁男子王某庆,与犯罪嫌疑人有着某种关联。
消息传来,整支警队都沸腾了。3月3日,赵志飞、田新明、郭鹏程、范柯岩、王凯敏组成抓捕组奔赴成都,由于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出发时除了必备的防护物品,他们带了两箱方便面,接下来的好几顿饭,民警们吃的都是泡面。
经过两昼夜的蹲守布控,3月6日22时许,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抓捕民警在一个棚户区内将“王某庆”控制,这个操着一口蹩脚四川话的中年男子极力辩解,赵志飞断喝:“说长子话!”嫌疑人如同被雷击中一般,张大了嘴表情愕然,稍顷嗫嚅道:“我知道你们是哪里的警察了,我就是王某国。”在就地突审中,王某国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只不过在问及受害者的姓名时,他忽地怔住,想了几秒钟才不自信地说出。此刻,罪恶过往,已恍若隔世。
3月8日上午,长子县公安局举行欢迎仪式,迎接“1994.6.5”命案专案组凯旋。受害者家属送来锦旗,向民警26年的不懈坚守致谢,虽然亲人已远去,但一股暖意让她们泪如雨下。
苟活
重新回到家乡,回到罪恶生涯的终结地,王某国说自己终于“解脱了”。当举起屠刀的那一刻,这个男人不是凝视深渊的人,他就是深渊。
王某国落网,这是对26年前那桩罪孽的完满终结。虽然,人们想了解他深藏的“潜逃人生”,但于王某国而言,在26年前的那个暗夜,他的人生已彻底溃败。真实的王某国,不情愿地消失在阳光下生活,之后的日子里,他了无生趣如“亡魂般游荡”。
王某国说,由于是逃犯,没有身份证,正规用人单位招工根本不敢去,只能四处打零工,找最苦最累的活干,有时被骗要不到工钱也不敢报警。26年前的血腥一幕深刻地潜伏在王某国的记忆里,时不时跳出来吓他一跳,于是他孑然一身离群索居,时常躲在破败的暂住地,煮些挂面放点盐聊以果腹。即使生病,王某国也不去医院。一次他患了阑尾炎,居然躺在床上靠吃药硬挺了过来。
病痛、饥饿,王某国尚能忍受,最难忍受的是孤独、寂寞和对亲人的思念,他说对不起年迈的母亲,他想吃她做的长子炒饼。某年的3月,实在承受不了煎熬的王某国鼓足勇气,决定潜回家看看。匪夷所思的是,潜逃期间从不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的王某国,竟然沿着铁路从四川步行了三个多月回到长子县,匆匆一瞥又慌忙徒步折返。
漫长的26年,足以成人成树。然而可惜的是,这26年来,王某国却没有回头,只能潜逃四海,亡命天涯。在他的潜逃人生里,心有不安,终究也只是偷生苟活。
26年如一梦,王某国害怕梦醒,却也期待梦醒。因为,对于真实的人生来讲,终归要面对现实。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所以,“这一天”总会到来,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誓言铮铮
“这起案件是长子县全体公安民警的心结,更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思及过往,王全林喉头哽咽,“公安民警的使命初心就是要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我们做到了,也应该做到!”
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苍天知道,哪有什么天网,有的不过是几代民警缜密侦查接力追捕的足迹;都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可岁月知道,哪有什么天时,有的不过是几代民警决不放弃的耐心与毅力。
成功锁定并抓获嫌疑人,是因为公安机关26年的“不抛弃、不放弃”还是因为刑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事实上,若是没有公安民警使命必达的决心和意志,再高的科技也难能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科技总会落后于需求,在刑事侦查上更是如此,在科技尚未照进现实的这一段“空窗期”,永不言弃才是侦破命案积案的关键。
所以,26年来的锲而不舍艰苦攻坚,是每一位民警用自己的生命、忠诚和热血,守护着一个关于“人民”的铮铮誓言。(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 许福勇)
原标题:追逃二十六载
相关链接 | ||||||||||
|
|
||
|
||||||||||||||||
|
2020年3月6日,四川省成都市。
金牛区某棚户区旁的一条便道上,一位戴口罩的年轻男子悠闲地踱着步,似乎在欣赏街景。马路对面,一名身材健硕的中年人隐没在人群中。两人相望于道,偶尔目光相接,便不露痕迹地交换一下暗语手势。
这两个神秘人,是长子县公安局刑警。他俩和战友们已经在这个距家乡千里之外的地方整整蹲守了两天,而他们要抓捕的,是一个26年前犯下命案潜逃至今的逃犯。
图为:潜逃26年的犯罪嫌疑人终落网
血案,发生在26年前
在岁月的流变中,一些沉下去的,隐在深处的东西,是我们想要从时光的长河里打捞出来的。发生在26年前的那起命案,对于长子民警和受害者家人来说,就像横亘在身体上的一道巨大伤口,无法愈合。
1994年6月5日凌晨,家住丹朱镇的王某保被残忍杀害,长子警方立即赶到案发地展开侦查。经法医鉴定,被害人脖颈处的创口为利器所致,而随后的调查走访结果显示,疑凶是与死者同村的男子王某国,时年26岁,因事发生争执后,他藏身于受害人家的床下,趁其熟睡窜出报复行凶,后被另处别室的死者家属发现仓惶逃遁。
警方火速追捕,但王某国已失去踪影。专案民警随即将协查通报发往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请求协助抓捕,同时围绕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关系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当时民警没有想到,追捕之路困难重重,这场“猫抓老鼠”的较量持续了26年。
彼时,长子县街面尚无监控,无法追索嫌疑人的行动轨迹,更要命的是,民警几经努力,仍找不到一张清晰的嫌疑人照片。据侦查,王某国性格孤僻且执拗,朋友寥寥,加之此人龅牙凸嘴,对自己的相貌十分自卑,因此极反感照相。作案前,王某国还特意将与他人的唯一合影索回并销毁,这使得警方的缉凶工作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悬而未决的案件,就这样成了长子县公安局老刑侦们及所有后来人的一块心病。“这些年,我们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每次核查线索少则一星期,长则几个月。”刑警大队大队长赵志飞说。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落空,民警早就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回了。仅去做王某国亲属的思想工作,至少去了几十趟,可嫌疑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这场漫长的刑侦接力,就这样在民警们无声的坚持中延续。期间,办案人员陆续退休、调离,但专案组一直都在。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将凶手绳之以法,这是对逝者最真诚的告慰,更是公安机关必须履行的职责使命。
天理昭彰
2019年6月,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云剑”专项行动,强力缉捕在逃人员,王某国再次被列为重点攻坚对象。其实,早在2016年8月,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王全林便多次安排部署命案积案的侦破工作,要求针对逃犯的特点一案一专班,仔细研究抓捕对策,并制定详细的追逃方案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命案积案侦破和命案逃犯的抓捕工作力度。
在充分运用传统侦查手段的同时,专案民警把高科技追逃与传统追逃结合起来,筛选有用信息,深度挖掘有价值线索。在市公安局相关业务部门的支持下,政委范倩率领专案民警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研判,同时对之前获取的各类案件资料信息进行长时间的再梳理、再核实,结果发现,一名远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土桥乡的52岁男子王某庆,与犯罪嫌疑人有着某种关联。
消息传来,整支警队都沸腾了。3月3日,赵志飞、田新明、郭鹏程、范柯岩、王凯敏组成抓捕组奔赴成都,由于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出发时除了必备的防护物品,他们带了两箱方便面,接下来的好几顿饭,民警们吃的都是泡面。
经过两昼夜的蹲守布控,3月6日22时许,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抓捕民警在一个棚户区内将“王某庆”控制,这个操着一口蹩脚四川话的中年男子极力辩解,赵志飞断喝:“说长子话!”嫌疑人如同被雷击中一般,张大了嘴表情愕然,稍顷嗫嚅道:“我知道你们是哪里的警察了,我就是王某国。”在就地突审中,王某国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只不过在问及受害者的姓名时,他忽地怔住,想了几秒钟才不自信地说出。此刻,罪恶过往,已恍若隔世。
3月8日上午,长子县公安局举行欢迎仪式,迎接“1994.6.5”命案专案组凯旋。受害者家属送来锦旗,向民警26年的不懈坚守致谢,虽然亲人已远去,但一股暖意让她们泪如雨下。
苟活
重新回到家乡,回到罪恶生涯的终结地,王某国说自己终于“解脱了”。当举起屠刀的那一刻,这个男人不是凝视深渊的人,他就是深渊。
王某国落网,这是对26年前那桩罪孽的完满终结。虽然,人们想了解他深藏的“潜逃人生”,但于王某国而言,在26年前的那个暗夜,他的人生已彻底溃败。真实的王某国,不情愿地消失在阳光下生活,之后的日子里,他了无生趣如“亡魂般游荡”。
王某国说,由于是逃犯,没有身份证,正规用人单位招工根本不敢去,只能四处打零工,找最苦最累的活干,有时被骗要不到工钱也不敢报警。26年前的血腥一幕深刻地潜伏在王某国的记忆里,时不时跳出来吓他一跳,于是他孑然一身离群索居,时常躲在破败的暂住地,煮些挂面放点盐聊以果腹。即使生病,王某国也不去医院。一次他患了阑尾炎,居然躺在床上靠吃药硬挺了过来。
病痛、饥饿,王某国尚能忍受,最难忍受的是孤独、寂寞和对亲人的思念,他说对不起年迈的母亲,他想吃她做的长子炒饼。某年的3月,实在承受不了煎熬的王某国鼓足勇气,决定潜回家看看。匪夷所思的是,潜逃期间从不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的王某国,竟然沿着铁路从四川步行了三个多月回到长子县,匆匆一瞥又慌忙徒步折返。
漫长的26年,足以成人成树。然而可惜的是,这26年来,王某国却没有回头,只能潜逃四海,亡命天涯。在他的潜逃人生里,心有不安,终究也只是偷生苟活。
26年如一梦,王某国害怕梦醒,却也期待梦醒。因为,对于真实的人生来讲,终归要面对现实。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所以,“这一天”总会到来,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誓言铮铮
“这起案件是长子县全体公安民警的心结,更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思及过往,王全林喉头哽咽,“公安民警的使命初心就是要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我们做到了,也应该做到!”
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苍天知道,哪有什么天网,有的不过是几代民警缜密侦查接力追捕的足迹;都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可岁月知道,哪有什么天时,有的不过是几代民警决不放弃的耐心与毅力。
成功锁定并抓获嫌疑人,是因为公安机关26年的“不抛弃、不放弃”还是因为刑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事实上,若是没有公安民警使命必达的决心和意志,再高的科技也难能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科技总会落后于需求,在刑事侦查上更是如此,在科技尚未照进现实的这一段“空窗期”,永不言弃才是侦破命案积案的关键。
所以,26年来的锲而不舍艰苦攻坚,是每一位民警用自己的生命、忠诚和热血,守护着一个关于“人民”的铮铮誓言。(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 许福勇)
原标题:追逃二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