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山西省支援湖北医疗队年龄最大的队员。今年55岁,是一名农工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学院麻醉学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
平日里,他是一名温文尔雅的医生和教师,低调内敛;战场上,他是一名直面病毒的勇士,智勇兼具。脱下“战袍”,他会把战场上的经验和感悟第一时间分享给同事和学生。
作为和平医院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他是医疗队的“主心骨”。
他说,“我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你中标了!”
2月1日晚10:30,李春雨正在家中准备长治医学院延期开学的网课,突然接到医院紧急电话,通知他次日一早驰援武汉。身为医学院教师的妻子和身为医生的女儿,没有任何阻拦。
尽管她们知道,武汉病毒肆虐,防护用品急缺,李春雨作为重症与麻醉科医生奔赴一线,要使用呼吸机,要进行气管插管,要进行风险等级最高的操作……
当时医疗队紧急出征,到哪所医院?状况如何?要去多久?一切都是未知数……
妻子和女儿默默地为他准备行囊。女儿故作轻松地调侃:“爸爸,你中标了!”她知道,父亲前几日递交了支援武汉的请战书,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匆忙。
李春雨的父母近80高龄,生活在老家。他出征武汉的事,没告诉父母,只告诉了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弟弟,弟弟叮嘱他每天报平安。提到父母,即便是通过微信聊天,我感觉到了一个男人极力压抑的哽咽……
“一个都不能少!”
李春雨作为队长,肩负着医疗队工作与生活的双重重担。刚到武汉时,他很少开电视。他不想看新闻,他觉得,内心的宁静是保持定力的最好办法。医疗队大部分是年轻的女同志,在高压力、高风险的陌生环境中工作,调整安抚队员情绪和保持队伍良好的士气,是他的首要责任。
到达武汉的第一天,医疗队的微信群里静悄悄,一如静谧严峻的武汉大街。早上7:30分,“大家早上好,一定吃好早饭,才能有好的免疫力……”春雨队长的贴心提醒,让整个医疗队活跃起来,一股暖流和力量在医疗队里传递。
因为出征武汉很仓促,当地后勤保障衔接不上,队员们到达后,不仅生活物品短缺,而且必要的医疗防护也跟不上。“这好比是上战场没武器,太危险了!”作为队长,他一方面和省卫健委领队协调,一方面联系院部支持,同时,发动队员群策群力,大家自力更生、密切配合,终于,在封城的武汉第一时间采购齐了的所有队员的生活用品。有了物品的保障,队员的心里踏实很多。
因为防控要求,每位队员必须独处一室,不能串门。晚上8点,医疗队微信群里春雨队长给大家加油打气,“大家一定做好防护,不能松懈,安安全全回去,一个也不能少!”
“安安全全回去,一个也不能少!”
二十余人齐刷刷的跟帖,像极了阅兵仪式的战士,又像一堵严严实实的生命防护墙。
医疗队有10名党员,成立了武汉临时党支部,赵娜任党支部书记,她说:“每次有重大事情,我们都请春雨队长参加,他人生阅历丰富,考虑问题周全,给我们很大帮助。”
“春雨队长像一位年长的大哥,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大家,在工作上也是我们的‘主心骨’。”医疗队副队长崔艳艳说。
对病患,总是细致入微
李春雨所在的病区主要收治重症病人。近期,收治了一位从院外转入的重症患者,病程已经一个多月。病人来时血压偏低、呼吸局促、心率达到每分钟120,双肺已经发白。李春雨通过调整血压、心率、镇静、改善睡眠,平衡氧供和氧耗等一系列措施,病人明显好转。
新冠病人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主要是细致观察、对症支持,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增强病人自身免疫力从而战胜病毒。每次查房,他都会对明显焦虑的病人着重开导,有时还会动员同病房恢复快的病人现身说法。
李春雨考虑问题细致入微。他曾接到一位即将出院患者女儿的电话,患者是一位67岁的老人,即将治愈出院。然而,老伴却因为心梗去世,女儿想在母亲出院前在医生的看护下将这个噩耗告诉母亲,母亲有冠心病,她担心母亲身体受不了。李春雨接到患者女儿的电话已经是下午5点了。他考虑漫长的夜晚对心脏病患者不适宜,于是作出调整,决定次日上午再告诉老人。后来,女儿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而老人也平稳出院。
和平医院医疗队所分管的院区,通常病人50人左右,迄今为止,没有一例死亡,大部分病人出院或转方舱医院。王辰院士曾到病区现场指导,强调气管插管站在病人的上风向,最大限度避免感染。李春雨目前还没有碰到过一例气管插管。从他的言语中,没有感受到庆幸和逃避,倒是有几分战士没能遇见顽敌的些许遗憾。
在前线,也不忘科研教学
李春雨出征武汉的第二天,女儿替父亲收了一封信,通知他们麻醉团队的文章被SCI接受和发表了!
“我爸喜欢动脑子,爱思考问题,他总能从一些细小的问题发现科研的方向。”
谈到科研,女儿对父亲非常佩服。
和春雨队长同在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崔艳艳,也很有感触。他们曾经一起探讨和平医院手术室石珂写在抗疫一线的论文,期间,李春雨掏出了手机,崔艳艳发现春雨队长的手机备忘录里记录了一些新冠病人的检查指标、治疗体会。新冠病人目前的救治尚处在摸索阶段,习惯用科研思维工作的李春雨本能地沉浸到了研究思考中。这一点,令崔艳艳肃然起敬。
“作为队长,与国内不同医院的团队合作,我体会到非技术性技能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重要性,比如团队合作、决策、沟通……。这些非技术性技能对一名优秀医学生的培养同等重要。”
工作间隙,李春雨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这次新冠期间积淀的生动丰富素材,从思想性、人文性等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他同时也惦记着麻醉学系学生的线上教学,通过微信群,他一直保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答疑。
在抗击新冠的战场上,他是白衣战士,脱下防护“战袍”,他依旧是医生和教师,救死扶伤与科研教学,不仅是他的责任,更像是融入生命里的永恒的追求。
结语
武汉医疗队是一支临时组建的队伍,大部分队员李春雨不认识。他的两个副队长赵娜、崔艳艳,也是第一次打交道,以前没有交集。
“医疗队非常团结,大家素质很高,我很感动。我盼着,有一天大家摘下口罩,我们一起合个影。”
“我只认识戴口罩的你们,摘了口罩,我都不认识了。”春雨队长的幽默真实而心酸。
前几日,医疗队员李菲成功改编抗疫歌曲《武汉,你好》,在朋友圈广为流传。春雨队长是一个有才情的人,他期待疫情结束,和队员们再创作一首《在那樱花盛开的地方》……(来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原标题:春风化雨润无声——记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李春雨
相关链接 | ||||||||||
|
|
||
|
||||||||||||||||
|
他是山西省支援湖北医疗队年龄最大的队员。今年55岁,是一名农工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学院麻醉学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
平日里,他是一名温文尔雅的医生和教师,低调内敛;战场上,他是一名直面病毒的勇士,智勇兼具。脱下“战袍”,他会把战场上的经验和感悟第一时间分享给同事和学生。
作为和平医院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他是医疗队的“主心骨”。
他说,“我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你中标了!”
2月1日晚10:30,李春雨正在家中准备长治医学院延期开学的网课,突然接到医院紧急电话,通知他次日一早驰援武汉。身为医学院教师的妻子和身为医生的女儿,没有任何阻拦。
尽管她们知道,武汉病毒肆虐,防护用品急缺,李春雨作为重症与麻醉科医生奔赴一线,要使用呼吸机,要进行气管插管,要进行风险等级最高的操作……
当时医疗队紧急出征,到哪所医院?状况如何?要去多久?一切都是未知数……
妻子和女儿默默地为他准备行囊。女儿故作轻松地调侃:“爸爸,你中标了!”她知道,父亲前几日递交了支援武汉的请战书,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匆忙。
李春雨的父母近80高龄,生活在老家。他出征武汉的事,没告诉父母,只告诉了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弟弟,弟弟叮嘱他每天报平安。提到父母,即便是通过微信聊天,我感觉到了一个男人极力压抑的哽咽……
“一个都不能少!”
李春雨作为队长,肩负着医疗队工作与生活的双重重担。刚到武汉时,他很少开电视。他不想看新闻,他觉得,内心的宁静是保持定力的最好办法。医疗队大部分是年轻的女同志,在高压力、高风险的陌生环境中工作,调整安抚队员情绪和保持队伍良好的士气,是他的首要责任。
到达武汉的第一天,医疗队的微信群里静悄悄,一如静谧严峻的武汉大街。早上7:30分,“大家早上好,一定吃好早饭,才能有好的免疫力……”春雨队长的贴心提醒,让整个医疗队活跃起来,一股暖流和力量在医疗队里传递。
因为出征武汉很仓促,当地后勤保障衔接不上,队员们到达后,不仅生活物品短缺,而且必要的医疗防护也跟不上。“这好比是上战场没武器,太危险了!”作为队长,他一方面和省卫健委领队协调,一方面联系院部支持,同时,发动队员群策群力,大家自力更生、密切配合,终于,在封城的武汉第一时间采购齐了的所有队员的生活用品。有了物品的保障,队员的心里踏实很多。
因为防控要求,每位队员必须独处一室,不能串门。晚上8点,医疗队微信群里春雨队长给大家加油打气,“大家一定做好防护,不能松懈,安安全全回去,一个也不能少!”
“安安全全回去,一个也不能少!”
二十余人齐刷刷的跟帖,像极了阅兵仪式的战士,又像一堵严严实实的生命防护墙。
医疗队有10名党员,成立了武汉临时党支部,赵娜任党支部书记,她说:“每次有重大事情,我们都请春雨队长参加,他人生阅历丰富,考虑问题周全,给我们很大帮助。”
“春雨队长像一位年长的大哥,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大家,在工作上也是我们的‘主心骨’。”医疗队副队长崔艳艳说。
对病患,总是细致入微
李春雨所在的病区主要收治重症病人。近期,收治了一位从院外转入的重症患者,病程已经一个多月。病人来时血压偏低、呼吸局促、心率达到每分钟120,双肺已经发白。李春雨通过调整血压、心率、镇静、改善睡眠,平衡氧供和氧耗等一系列措施,病人明显好转。
新冠病人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主要是细致观察、对症支持,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增强病人自身免疫力从而战胜病毒。每次查房,他都会对明显焦虑的病人着重开导,有时还会动员同病房恢复快的病人现身说法。
李春雨考虑问题细致入微。他曾接到一位即将出院患者女儿的电话,患者是一位67岁的老人,即将治愈出院。然而,老伴却因为心梗去世,女儿想在母亲出院前在医生的看护下将这个噩耗告诉母亲,母亲有冠心病,她担心母亲身体受不了。李春雨接到患者女儿的电话已经是下午5点了。他考虑漫长的夜晚对心脏病患者不适宜,于是作出调整,决定次日上午再告诉老人。后来,女儿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而老人也平稳出院。
和平医院医疗队所分管的院区,通常病人50人左右,迄今为止,没有一例死亡,大部分病人出院或转方舱医院。王辰院士曾到病区现场指导,强调气管插管站在病人的上风向,最大限度避免感染。李春雨目前还没有碰到过一例气管插管。从他的言语中,没有感受到庆幸和逃避,倒是有几分战士没能遇见顽敌的些许遗憾。
在前线,也不忘科研教学
李春雨出征武汉的第二天,女儿替父亲收了一封信,通知他们麻醉团队的文章被SCI接受和发表了!
“我爸喜欢动脑子,爱思考问题,他总能从一些细小的问题发现科研的方向。”
谈到科研,女儿对父亲非常佩服。
和春雨队长同在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崔艳艳,也很有感触。他们曾经一起探讨和平医院手术室石珂写在抗疫一线的论文,期间,李春雨掏出了手机,崔艳艳发现春雨队长的手机备忘录里记录了一些新冠病人的检查指标、治疗体会。新冠病人目前的救治尚处在摸索阶段,习惯用科研思维工作的李春雨本能地沉浸到了研究思考中。这一点,令崔艳艳肃然起敬。
“作为队长,与国内不同医院的团队合作,我体会到非技术性技能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重要性,比如团队合作、决策、沟通……。这些非技术性技能对一名优秀医学生的培养同等重要。”
工作间隙,李春雨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这次新冠期间积淀的生动丰富素材,从思想性、人文性等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他同时也惦记着麻醉学系学生的线上教学,通过微信群,他一直保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答疑。
在抗击新冠的战场上,他是白衣战士,脱下防护“战袍”,他依旧是医生和教师,救死扶伤与科研教学,不仅是他的责任,更像是融入生命里的永恒的追求。
结语
武汉医疗队是一支临时组建的队伍,大部分队员李春雨不认识。他的两个副队长赵娜、崔艳艳,也是第一次打交道,以前没有交集。
“医疗队非常团结,大家素质很高,我很感动。我盼着,有一天大家摘下口罩,我们一起合个影。”
“我只认识戴口罩的你们,摘了口罩,我都不认识了。”春雨队长的幽默真实而心酸。
前几日,医疗队员李菲成功改编抗疫歌曲《武汉,你好》,在朋友圈广为流传。春雨队长是一个有才情的人,他期待疫情结束,和队员们再创作一首《在那樱花盛开的地方》……(来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原标题:春风化雨润无声——记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李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