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长治一脱贫放羊汉捐10000元积蓄
发布时间: 2020-02-07   |  来源: 长治日报   |  编辑: 邢璐霞   |  责任编辑: 肖贵海
 
分享到:

2月4日下午3时,市文明办工作人员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我是郑寿堂,是上党区的一名道德模范。我想为咱们抗击疫情捐款。”

郑寿堂是贫困户,却决定捐款1万元。为了凑够这个数,他取出了平时辛苦积攒下的9000元积蓄,又卖掉了三只羊。

蓬乱的灰白色头发,黝黑的脸上皱纹堆叠,粗糙的双手布满老茧……风霜的印记“刻满”全身。这是2月6日,记者见到郑寿堂时对他的第一印象。

郑寿堂家的院落不大。屋里除了两张木板床、一排老式沙发和几个木头箱柜,再也数不出其他像样的家具。妻子是聋哑人,郑寿堂的二嫂有智力障碍,看到有陌生人来,她们显得很是紧张,躲在郑寿堂的身后,怯怯地看着。

“谢谢你们来看我,这是我应该做的,没啥!”郑寿堂爽朗的话语间透着笑意。

今年61岁的郑寿堂,是上党区八义镇八义村人。因为家境困难,12岁起就以给别人放羊为生。后来,在外打工的郑寿堂娶了媳妇,日子一直过得很清苦。20多年前,他的二哥不幸意外去世,留下了妻子和还在上学的儿子。“我实在不忍心。”看着茫然无措的娘儿俩,郑寿堂毅然决定回到八义村,承担起照顾嫂子和侄儿的重担,“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

为了生计,郑寿堂从银行贷款5000元买了羊,干起了放羊的老本行。养着十几只羊,种着4亩玉米地,再加上给四邻八村打些散工,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的收入,就是一家人全部的生活来源。“够花了!”他乐呵呵地说,“玉米卖了换面吃,衣服、鞋子都是好心人捐的。生活紧巴不要紧,只要平安健康比啥都强。”虽然饱经沧桑,郑寿堂却硬是把日子过得别有滋味、其乐融融。

郑寿堂一家的故事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他本人更是被评为县级道德模范。“都是党的政策好!”采访中,郑寿堂一个劲儿地念叨。他掰着指头,细数着这些年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两口子被纳入低保救助,二嫂纳入了五保户,村干部帮助翻修了老房,逢年过节都会收到政府送来的米、面、油、大衣、被子……这些“好”已经扎根在了他的心头。他念着、谢着,一遍又一遍。

日子一天天宽裕,但郑寿堂依旧节省。可就是这么一个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的人,却大方地捐出了多半积蓄。“我每天都看新闻,看到全国都在为抗击疫情努力,就想着自己也做点儿事。”质朴的话语让人不禁动容,郑寿堂说:“咱得到党这么多恩惠,终于有机会回报,这个时候不站出来啥时候站出来?”

几经辗转,郑寿堂终于联系到市文明办。得知情况后,市文明办立即展开联系,经过协调,2月5日上午,市红十字会接收了郑寿堂的1万元捐款。

“我是一名道德模范,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

“以后还捐吗?”

“捐!只要有需要,就捐。”

“没钱了怎么办?还怎么捐?”

“没钱就去挣,我会养羊,总能挣到钱。”

……

如果还要继续追问清贫的郑寿堂为何毫无犹豫捐出大半积蓄,或许可以从他一直教导孩子们的话中找寻到答案:“咱要永远记得党对咱的好,要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来源:长治日报)

原标题:“只要有需要,我还捐!”



  相关链接
· 上党区:樊培元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 上党区进一步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 张驰、段尧刚实地调研上党区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 郜双庆深入上党区调研“菜篮子”生产保供稳市工作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抗击疫情!长治一脱贫放羊汉捐10000元积蓄

2月4日下午3时,市文明办工作人员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我是郑寿堂,是上党区的一名道德模范。我想为咱们抗击疫情捐款。”

郑寿堂是贫困户,却决定捐款1万元。为了凑够这个数,他取出了平时辛苦积攒下的9000元积蓄,又卖掉了三只羊。

蓬乱的灰白色头发,黝黑的脸上皱纹堆叠,粗糙的双手布满老茧……风霜的印记“刻满”全身。这是2月6日,记者见到郑寿堂时对他的第一印象。

郑寿堂家的院落不大。屋里除了两张木板床、一排老式沙发和几个木头箱柜,再也数不出其他像样的家具。妻子是聋哑人,郑寿堂的二嫂有智力障碍,看到有陌生人来,她们显得很是紧张,躲在郑寿堂的身后,怯怯地看着。

“谢谢你们来看我,这是我应该做的,没啥!”郑寿堂爽朗的话语间透着笑意。

今年61岁的郑寿堂,是上党区八义镇八义村人。因为家境困难,12岁起就以给别人放羊为生。后来,在外打工的郑寿堂娶了媳妇,日子一直过得很清苦。20多年前,他的二哥不幸意外去世,留下了妻子和还在上学的儿子。“我实在不忍心。”看着茫然无措的娘儿俩,郑寿堂毅然决定回到八义村,承担起照顾嫂子和侄儿的重担,“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

为了生计,郑寿堂从银行贷款5000元买了羊,干起了放羊的老本行。养着十几只羊,种着4亩玉米地,再加上给四邻八村打些散工,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的收入,就是一家人全部的生活来源。“够花了!”他乐呵呵地说,“玉米卖了换面吃,衣服、鞋子都是好心人捐的。生活紧巴不要紧,只要平安健康比啥都强。”虽然饱经沧桑,郑寿堂却硬是把日子过得别有滋味、其乐融融。

郑寿堂一家的故事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他本人更是被评为县级道德模范。“都是党的政策好!”采访中,郑寿堂一个劲儿地念叨。他掰着指头,细数着这些年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两口子被纳入低保救助,二嫂纳入了五保户,村干部帮助翻修了老房,逢年过节都会收到政府送来的米、面、油、大衣、被子……这些“好”已经扎根在了他的心头。他念着、谢着,一遍又一遍。

日子一天天宽裕,但郑寿堂依旧节省。可就是这么一个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的人,却大方地捐出了多半积蓄。“我每天都看新闻,看到全国都在为抗击疫情努力,就想着自己也做点儿事。”质朴的话语让人不禁动容,郑寿堂说:“咱得到党这么多恩惠,终于有机会回报,这个时候不站出来啥时候站出来?”

几经辗转,郑寿堂终于联系到市文明办。得知情况后,市文明办立即展开联系,经过协调,2月5日上午,市红十字会接收了郑寿堂的1万元捐款。

“我是一名道德模范,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

“以后还捐吗?”

“捐!只要有需要,就捐。”

“没钱了怎么办?还怎么捐?”

“没钱就去挣,我会养羊,总能挣到钱。”

……

如果还要继续追问清贫的郑寿堂为何毫无犹豫捐出大半积蓄,或许可以从他一直教导孩子们的话中找寻到答案:“咱要永远记得党对咱的好,要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来源:长治日报)

原标题:“只要有需要,我还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