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临近,城市的街头早已挂起红艳艳的大灯笼,流光溢彩,绚丽喜庆。家家户户忙着扫除购物,准备过节。然而,90岁高龄的市民卢老先生却因病于1月13日住进了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这为老人准备开心过节的心境蒙上了一丝不快。
图为:厨师精心备菜
然而,出乎卢老先生意料的是,他在这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和精心的治疗。医护人员笑脸相迎,体贴周到,耐心照顾,老人的身体恢复得很快。最让卢老先生想不到的是,这里食堂的饭菜特别合他的胃口,本来他还担心不在家里,吃不到可口的饭菜了,没想到这里的一日三餐不仅花样翻新,而且味道家常,价格也不贵。吃得舒心舒适了,老人的心情也愉快起来。他找了好几个人,辗转联系到上党晚报,对记者说:“快过年了,我就想夸夸这里的食堂!”
1月20日,穿行人潮拥挤处处洋溢着节日气氛的城市街道,踏着尚未消融的洁白瑞雪,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专门服务患者和陪侍人员的营养餐厅。只见宽敞明亮的大厅干净整洁,原木色现代风格的餐桌椅摆放齐整,一尘不染。一排排红彤彤的灯笼高悬头顶,春节的气息扑面而来。坐在这里吃饭,单是那喜气洋洋的红灯笼,也总让人生起无限的温暖和希望吧。
靠北的一面墙是八个透明的购餐窗口,上面贴着各类菜式和主食的图片。馄饨、鸡汤、鱼汤、丸子汤、疙瘩汤……记者数了数,光汤就有十四五种。调和、豆浆、油条、拉面、炒刀削面、烙饼、花卷……就像长治任何一个普通人家的一日三餐菜谱,简单质朴,家常日子,要的就是一份舒服与贴心,这才是真正的烟火人间。
此时已过饭点,只有几个餐厅工作人员在静静地吃饭。听说有记者来采访,餐厅负责人老周火急火燎地跑来了。得知记者的来意,老周咧嘴笑了:“哎,其实也没啥,我们图得就是个病人满意嘛!”坐下来,老周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老周叫周文章,今年已经78岁了。老周是哈尔滨人,1963年,在东北铁路工程局四处二段一队当了一名炊事员,从此与餐饮结下不解之缘。铁路人东奔西跑,四海为家,老周也不例外。从东北到贵州,后来又到太原,1977年调到长治工作时,他已经将北方菜、南方菜都学了个遍。老周在市委党校食堂一干就是25年,他做的饭菜、周到的服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代表山西参加过全国后勤工作会议,介绍自己的经验做法。
2003年,退了休的老周到市人民医院承包了患者食堂,从此潜心经营,服务患者。“病人不容易,无论身体还是经济,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要时时处处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老周要求服务员必须对前来就餐的患者或家属态度好,他甚至规定,谁要和客人发生口角,就罚10元钱。在饭菜的质量上,周文章更是严格要求,精心把关,进的货必须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菜要新鲜,厨房必须按规定操作,每餐留样,绝不留剩饭剩菜。
病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所以老周在菜品的设置上也是费尽了脑筋。精心做汤,保证营养;夏天注重清淡凉爽,冬天要热乎舒服;月子餐、重病号餐各有侧重。价格方面也尽量不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一份小米稠饭带菜十多年都是一元钱,最近两年才调成了两元;一碗面六七元,最贵的菜也就五六元。有一次,老周看到一位客人只要了两个馒头吃,他就问为啥没要个菜,客人说家人正住院看病,手头钱太紧张了,老周听了二话没说,端了份菜就送给了客人。
就是凭着这份热心贴心暖心,食堂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每天客流量达到千余人次。
告别老周,记者又来到泌尿外科,见到了卢老先生。老先生精神矍铄,心情愉快,又一次夸赞起食堂:“我吃过许多餐厅的小米稠饭,哎,就数这儿的最好吃!还有小饺子、小汤圆、小丸子,都特别好吃!这儿的饭品种多,味道好,有干有稀,一日三餐不重样,服务又周到,真难为他们了!”
和卢老先生住同一个病房的马先生也连连点头:“家常味道,平民价格,不错不错!”
离开病房,已近中午,街头熙熙攘攘,节日的气氛更浓了,春天的气息也更浓了。(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 赵彦红 王伟鸿)
原标题:夸夸这家医院的食堂!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农历新年临近,城市的街头早已挂起红艳艳的大灯笼,流光溢彩,绚丽喜庆。家家户户忙着扫除购物,准备过节。然而,90岁高龄的市民卢老先生却因病于1月13日住进了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这为老人准备开心过节的心境蒙上了一丝不快。
图为:厨师精心备菜
然而,出乎卢老先生意料的是,他在这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和精心的治疗。医护人员笑脸相迎,体贴周到,耐心照顾,老人的身体恢复得很快。最让卢老先生想不到的是,这里食堂的饭菜特别合他的胃口,本来他还担心不在家里,吃不到可口的饭菜了,没想到这里的一日三餐不仅花样翻新,而且味道家常,价格也不贵。吃得舒心舒适了,老人的心情也愉快起来。他找了好几个人,辗转联系到上党晚报,对记者说:“快过年了,我就想夸夸这里的食堂!”
1月20日,穿行人潮拥挤处处洋溢着节日气氛的城市街道,踏着尚未消融的洁白瑞雪,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专门服务患者和陪侍人员的营养餐厅。只见宽敞明亮的大厅干净整洁,原木色现代风格的餐桌椅摆放齐整,一尘不染。一排排红彤彤的灯笼高悬头顶,春节的气息扑面而来。坐在这里吃饭,单是那喜气洋洋的红灯笼,也总让人生起无限的温暖和希望吧。
靠北的一面墙是八个透明的购餐窗口,上面贴着各类菜式和主食的图片。馄饨、鸡汤、鱼汤、丸子汤、疙瘩汤……记者数了数,光汤就有十四五种。调和、豆浆、油条、拉面、炒刀削面、烙饼、花卷……就像长治任何一个普通人家的一日三餐菜谱,简单质朴,家常日子,要的就是一份舒服与贴心,这才是真正的烟火人间。
此时已过饭点,只有几个餐厅工作人员在静静地吃饭。听说有记者来采访,餐厅负责人老周火急火燎地跑来了。得知记者的来意,老周咧嘴笑了:“哎,其实也没啥,我们图得就是个病人满意嘛!”坐下来,老周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老周叫周文章,今年已经78岁了。老周是哈尔滨人,1963年,在东北铁路工程局四处二段一队当了一名炊事员,从此与餐饮结下不解之缘。铁路人东奔西跑,四海为家,老周也不例外。从东北到贵州,后来又到太原,1977年调到长治工作时,他已经将北方菜、南方菜都学了个遍。老周在市委党校食堂一干就是25年,他做的饭菜、周到的服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代表山西参加过全国后勤工作会议,介绍自己的经验做法。
2003年,退了休的老周到市人民医院承包了患者食堂,从此潜心经营,服务患者。“病人不容易,无论身体还是经济,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要时时处处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老周要求服务员必须对前来就餐的患者或家属态度好,他甚至规定,谁要和客人发生口角,就罚10元钱。在饭菜的质量上,周文章更是严格要求,精心把关,进的货必须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菜要新鲜,厨房必须按规定操作,每餐留样,绝不留剩饭剩菜。
病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所以老周在菜品的设置上也是费尽了脑筋。精心做汤,保证营养;夏天注重清淡凉爽,冬天要热乎舒服;月子餐、重病号餐各有侧重。价格方面也尽量不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一份小米稠饭带菜十多年都是一元钱,最近两年才调成了两元;一碗面六七元,最贵的菜也就五六元。有一次,老周看到一位客人只要了两个馒头吃,他就问为啥没要个菜,客人说家人正住院看病,手头钱太紧张了,老周听了二话没说,端了份菜就送给了客人。
就是凭着这份热心贴心暖心,食堂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每天客流量达到千余人次。
告别老周,记者又来到泌尿外科,见到了卢老先生。老先生精神矍铄,心情愉快,又一次夸赞起食堂:“我吃过许多餐厅的小米稠饭,哎,就数这儿的最好吃!还有小饺子、小汤圆、小丸子,都特别好吃!这儿的饭品种多,味道好,有干有稀,一日三餐不重样,服务又周到,真难为他们了!”
和卢老先生住同一个病房的马先生也连连点头:“家常味道,平民价格,不错不错!”
离开病房,已近中午,街头熙熙攘攘,节日的气氛更浓了,春天的气息也更浓了。(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 赵彦红 王伟鸿)
原标题:夸夸这家医院的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