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此生终圆阅兵梦
“爸,我这辈子要是能参加阅兵,就值了!”2015年,是王康当兵的第二年,他跟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
图为:王康(左二)在阅兵方队中
2019年10月1日,在国庆70周年阅兵中,王康作为战略支援部队方队的一员,昂首阔步走过北京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孩子当天下午2点多回到的住地,跟我们视频的时候特别激动,什么都还没说就哭了。”王康的父亲王虎存告诉记者,直到二十几分钟后,王康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才重新与家人视频。王康跟父亲说,“我的梦圆了,我接受住了考验,圆满完成任务。”
1995年出生的王康,是潞州区西白兔乡中村人,从小就喜欢军人,刚会走路说话时只要看到电视上有军人站军姿、敬军礼、踢正步,就要跟着一起做。王虎存当时就在心里暗暗琢磨,“这孩子以后说不定要当兵。”
王康高中毕业那年,王虎存在网上看到征兵信息,就询问起王康的意见。“那天我就站在院子里,跟王康说,‘现在开始征兵了,你有什么想法?’”王虎存回忆道,王康丝毫没有犹豫,坚定地说,“去!”
就这样,王康经过层层考核,顺利进入了憧憬已久的军营,来到千里之外的新疆。几年来,他不断挑战自己,一次次自动申请到更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和磨砺。王虎存说,王康从来没叫过一声苦,还参与过当地的抗洪抢险。
今年初,当得知国庆阅兵选拔的消息后,王康第一时间递交申请,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核选拔,如愿走进阅兵场。
10月1日这一天,王虎存全家坐在一起观看了阅兵式,全家人拿着手机一边录一边在电视上找王康。“找见了!孩子黑了也瘦了,但是特别精神。”王虎存笑呵呵地说,家里人不仅把录的视频都发给了他,还特意截了图片。村里的乡亲们也都替王虎存一家高兴,大家伙儿都说这是全村的骄傲。“咱们国家真的强大了,王康赶上了好时候。”王虎存感慨道。
“我和他妈妈年纪大了,其实心里也想他能在身边,但是有国才有家,舍小家是为了顾大家,报效祖国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王虎存的声音里满是骄傲与自豪,“把他交给国家,我们放心!”
牛东:阅兵场上搏青春
图为:牛东在训练场留影
步伐铿锵、目光坚定。10月1日,手持81式自动步枪的长治小伙牛东作为预备役部队方队一员,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1996年出生的牛东,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曾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队员,服役期间多次执行迎接外国元首等重大任务。接到这次任务是在今年2月24日,距离他退伍已两年多,当时的他已成为北京国际国宾礼仪公司一名优秀的职员,为了专心投入训练,他决定辞去工作。
七八月的北京,午后地面温度高达50℃,在进行高强度训练的同时,战友们还要抵抗高温。“衣服每天是湿的,裤子在不停地滴水,可即使是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我和战友们一刻也不敢放松。”牛东说道。
在严格的训练中,他踢坏了3双皮鞋,甚至险些出现意外。
一天夜里,队友开柜子不小心磕碰到牛东的脚,本来训练需穿小一号鞋,脚就受罪,结果这么一碰,第二天,牛东的右脚小趾变成了青紫色。即便如此,牛东还是咬着牙挺了过去,因为他不想被“打”到预备人员中。
对于端枪方队来说,最难的莫过于“三把枪”。“提枪、端枪、放枪是我们的‘三把枪’,我们必须做到掏枪一致,声音一致,为此大家每天要进行成百上千次的训练。”说话时,牛东总会不自觉地去摸那些茧子。
每每累到极点时,牛东都会在心里默默鼓励自己不能放弃。就这样,经过层层选拔,他所在的预备役部队方队除2名领队外,上千人初训,最终只留下了350人。25人一排,共有14排,牛东的位置是第7排右二。
“9月30日晚,寝室8点半就熄灯了,但是我和很多战友都彻夜未眠。10月1日凌晨3点,我们吃过早餐就向长安街出发了。”他说,那天清晨大伙儿出奇地安静,那一刻,似乎静默胜过千言万语。
到达集结地,受阅方队在天安门前热身,牛东所在方队来回走了两遍。9点,正式列队,一个多小时后,阅兵开始。“我有点紧张,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稳住,光荣地完成使命。”牛东说。在600多公里外的长治,牛东的父母和弟弟紧盯着电视寻找他的身影,全家人满怀骄傲欢喜。
阅兵仪式开始,天安门广场的华表之间,分毫不差的96米、128步正步,牛东为七个多月的不懈奋斗画上圆满句号。同时,他也再次被邀请回原单位工作。现在他又有了新梦想,牛东说,希望再过十年,自己仍能参加国庆阅兵。(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解婷 丁德令)
原标题:阅兵式上的长治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