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煤矿:“三个精准”打造全覆盖严要求常态化日常监督
发布时间:
2019-09-12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 编辑:
邢璐霞
| 责任编辑:
肖贵海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首要职责。尤其是在加强日常监督上下功夫,在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上下功夫,打造全覆盖、严要求、常态化日常监督。
图为:潞安集团李村煤矿
精准发力,织密日常监督“网络”
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对象大幅度增加,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日聚焦“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牢牢抓住管党治党责任的牛鼻子,扎实推进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把日常监督分到工作任务中、压到具体人头上,督促各责任主体真正把担子挑起来,把监督责任履行起来,种好“责任田”。 要监督基层单位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推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防止重大事项一把手一人说了算,减少决策过程中廉政风险。为落实党委在日常监督中的主责,必须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党委书记对干部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亲自谈,坚持函询结果要由党委书记签字把关,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通过这种方式,一些犯错误的干部得到教育,提醒和帮助,重新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的意见,制定政治生态分析、廉情抄告等配套工作办法。以廉情抄告为例,纪检监察机关在日常监督中发现问题后,及时向存在问题单位的上级分管领导进行抄报,推动相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监督责任履行到位。为防治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有去无回,实行廉情抄告回告机制,要求收到抄告的领导,及时督促分管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落实整改,并填写落实整改情况回告单,将整改情况回告纪委,从而形成完整的问题跟踪督查反馈链条。
精准施策,关口前移抓早抓小
在不放松后三种形态的同时,着力在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预防从前一种形态向后一种形态转变,又坚持治病救人,帮助犯错误的干部尽早认识错误加以挽救,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为增强日常监督的靶向治疗效果,在开展谈话函询时要做到理想信念宗旨、政治责任“两必谈”,做到不谈清不放过、有遗漏不放过、无承诺不放过,加大对谈话函询所作情况说明的核实和抽查力度,做好谈话函询对象思想政治工作,防止“一谈了之,一函了之”真正提升监督的效果和质量,让监督对象形成被监督的自觉。与以往的谈话相比,“两必谈”的突出特点就是唤醒了党员意识,强化了政治责任。过去,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谈话时,更侧重于围绕反映问题查清事实。而如今,“两必谈”更强调党性教育,更注重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谈话方式让党员干部明晰自身的首要政治责任是对党忠诚、政治过硬,牢固树立党的理想信念宗旨。
重温入党誓词、宣布处分决定、被处分人阅看处分决定、被处分人谈思想认识、向被处分人提意见和建议、制作处分宣布笔录——将处分宣布程序细化为“六个步骤”,对受处分同志进行帮扶,使处分决定从“一张纸”转化为政策感化“一堂课”,促使党员进一步知敬畏、有戒惧、守底线。正是通过日常监督关口前移的这些举措,不仅督促干部自觉履责,严格在法律、纪律和规矩框架内办事,同时也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从而有效保护和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精准画像,监督“螺丝”拧得更紧
利用廉政档案为“选种育苗”提供支撑,日常监督的重点,在于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廉政档案动态管理及运用,不定期梳理研判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等情况,探索“廉情”底数分析,精准“画像”,使廉政档案成为领导干部的“体检报告”。同时,发挥廉政档案关口作用,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对政治上有问题的一票否决,对廉洁上有硬伤的坚决排除,防止“带病提拔”。建立廉政档案数据库,对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述责述廉情况、因私出国境等信息进行录入,通过信息比对,可实现实时预警。
日常监督,重在发现问题,只发现不处置,日常监督就做了无用功。针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运用纪律检查意见和检查建议,督促及时处置、完善管理制度,真正让日常监督“长牙”“带电”。(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