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的“最美兵哥哥”牛何松
发布时间: 2019-07-30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  编辑: 邢璐霞   |  责任编辑: 肖贵海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牛何松,壶关县后脑村的普通村民,在日前举行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并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

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接见牛何松(视频截图)

牛何松是一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22年军旅生涯中,多次立功受奖。退役后,面对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顶着各方压力,自掏腰包带头开山修路,在村口的荒山陡坡中开辟了一条旅游路,硬是办成了村里人几代人想办却办不成的事。

如今,这条70米长的山间石阶路通了,太行山大峡谷青龙峡景区和后脑村连起来了,农家乐开起来了,土特产卖出去了,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

带领修路的牛何松,在数不清的荣誉中,他用一种朴素的人生态度,努力践行着自己的革命人生信念,坚持“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无愧于“最美兵哥哥”、无愧于“人民子弟兵”。

图为:牛何松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记者第一次见到牛何松时,石阶路还未完全修好。当时,他正带着村民修建观景台,一声一声的号子声,轰隆隆的凿石声,乡亲们扑下身子齐发力的喘息声,与群山巍峨的太行山大峡谷相交融,勾勒出一幅初春美景图。视线里,那个最瘦弱,最卖力,最不喊累的,就是牛何松了。记者说明来意后,牛何松的脸上泛出了腼腆,不自觉地说道,“我根本没有做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孩子有学上,社会就有希望;石板路通了,人气就旺了,村民就富了。”

牛何松是一名有22年军龄、多次参加过抗洪抢险和森林灭火等大项任务的退伍军人。他的家乡,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后脑村,地处太行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闭塞落后,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尽管后脑村地处太行山大峡谷青龙峡景区上游,但因道路不便,游客每次至此只能望而却步,村民无奈,只能守着景区美景过眼瘾。

2018年2月,转业后的牛何松凭借一技之长,被聘入晋中日报从事记者一职。在采访中,牛何松亲眼所见当地贫困村一步步变好,村民一点点致富,他深受启发。于是,毅然决然辞去这份“体面”的工作,离开在晋中生活、上学的妻儿,回到家乡,开山修路!

图为:退伍不褪色的“兵哥哥”牛何松

当年9月3日,牛何松几经思虑,在朋友圈发出了《致后脑村父老乡亲的一封求助信》和《关于在后脑村先行试点开发旅游的意见和建议》,号召村民穿上劳动服、戴上厚手套、拿起镰刀、扛上铁锹,开辟出一条从青龙潭瀑布通往后脑村的旅游线路,打通脱贫路的最后500米。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村民们该如何修建?若不是亲眼所见,定不会觉得500米有多高,有多远。从去年9月份开始,牛何松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简单早饭后,就扛起铁锹开始修路。过人高的荆条枯枝,又滑又陡的土坡,山上一块块长约两三米、重达两三百斤的巨石就地取材当做原材料,被切割成一块块台阶石,这里地势陡峭,大型工具无法施展,只能靠人力开山敲石、运石。修路期间,牛何松每天对着一面“立下愚公移山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红旗敬礼,时刻鞭策,时刻警醒。

图为:牛何松和村民一起搬运石头

可是,陡坡上的石板路,哪有那么轻松。一方面,修路早期乡亲们不看好,还有人直说他“傻”, 放着享福日子不过,非来这深山里受罪。另一方面,牛何松每天与巨石为伴,身体严重透支。有次一块巨石从坡上滚下,差点将在坡下干活的牛何松砸中;还有一次,由于腰部长期负荷过重,牛何松在劳动时疼的直不起腰,去医院一查,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医生明确告诫,如若不卧床休养,腰很难痊愈。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难的日子,慢慢过去了。牛何松立誓修通石板路的“愚公志”被村民认可,被众人得知。于是,村上六七十岁的老大爷举起了铁锤参与砸石,农家妇女过来帮忙除草,各种捐款纷至沓来,还有放弃打工的村民回来参与到开山修路中。终于,2018年12月18日,这条470米长、由359个石头台阶组成的石板路终于修建完成。牛何松还自掏腰包补差额,为村民发放了工资。

图为:牛何松背着钻头去修路

修好了路?未来呢?面对记者的疑问,牛何松脱口而出,“可干的事情还多呢,我还想修个博物馆,带领村民开设农家乐,搞村容村貌建设。你看,这里,就是我设计的观景台,以后游客就能在这看到青龙峡全貌,这里,就是凿石头时特意设计的平面,以后能在这修个小景观,这里……”他兴致勃勃,满眼期待。

其实,牛何松所做的,远不止修路这么简单。从1995年入伍开始,他捐资助学坚持22年,累计捐款10多万元,长期资助失学儿童12名,遍布全国4省6市,捐献希望小学1所,用默默地付出,书写了当代军人的铁骨柔情。无论是小学时就开始受到牛何松资助,直到大学毕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方圆圆,还是为背着父亲上学的“最美女孩”赵青雪中送炭,或是以“紫弟斌”的名义默默捐助的希望小学……一桩桩、一件件、一条条、一页页,牛何松的汇款单犹如锦旗,鲜艳而耀眼。40岁的太行男人,40岁的人民子弟,终不负他的座右铭:我是人民子弟兵,我要为家乡做点事!



  相关链接
· 最美转业军人:牛何松
· 【改革创新 山西榜样】“雷锋标兵”牛何松:瘦弱肩膀凿通家乡致富路
· 北京长治企业商会孟晓波向“当代愚公”牛何松捐赠5万元
· 牛何松:瘦弱肩膀凿通家乡致富路
· “雷锋标兵”牛何松:瘦弱肩膀凿通家乡致富路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