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咩……”听着羊倌的声声叫唤,一只只通体雪白的羔羊从圈内鱼贯而出;“啪啪啪……”伴随着声声清脆的鞭响,羊群瞬时化作一支“整齐”的队伍走上出村的道路。
羊倌名叫张玉勤,今年60岁,是武乡县洪水镇熬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多年前,好学肯干的张玉勤买了5辆大车跑运输,他很快掌握了诀窍,年底的时候挣了不少钱,日子过得很是红火。好景不长,由于车况的问题,张玉勤把挣的钱全赔进去了,这一赔,他一直没有翻过身来。想着两个儿子将来还要成家,张玉勤东拼西凑地借了点钱在镇里开了个副食店,种了10亩玉米,勉强度日,但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好不容易把借的钱都还完了,妻子和大儿子却接连得了脑梗,副食店没人照看只能关门,家里的地也荒了。为了给妻儿看病,张玉勤家人又返贫了,这次成了村里典型的贫困户。
熬垴村地处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耕地少,底子薄,自然条件差。这几年,靠着整村推进项目,村里通了水泥路,建了卫生所,修了文化大院。生活虽说方便了,但致富门路依然很窄。
“我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75人,县乡村干部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村党支部书记张庆云说,刚开始召集大家商量发展养殖业,贫困户一致同意养羊,26户贫困户按人头每人补1000元缺口资金。比如张玉勤家4口人就能补4000元,买10只羊需要6000元,他自己只用掏2000元。
熬垴村的贫困户们很快就领到了260只“扶贫羊”。但养羊不仅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精细活。谁来管理成了大难题。“让玉勤当羊倌吧,他本来就懂养殖技术,而且又认真,我信得过他。”人群中,不知谁说了一句,大家一呼而应。最终张玉勤当选了“扶贫羊倌”,成了贫困户的“免费代言人”。由他负责栏圈建设,防疫消毒,解决了贫困户们的后顾之忧。为了掌握更多养殖技术,张玉勤购买了有关书籍,开始学习养殖技术,并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每天一大早,把家里安顿好,他就打开羊圈带着羊满山跑。
“羊天生好动,吃草也是边走边吃,活动量很大,也很挑食,放在圈里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产绒量低、产肉量少的后果。”张玉勤说,到了冬天,羊每天还要另外吃辅食,大家就商量用玉米、红薯等饲养羊,26户贫困户每天按时按点把羊要吃的辅食送去羊圈。
不光养羊有了收入,地里的庄稼也没有耽搁。今年春天,张玉勤家的10只羊变成了20只羊。“好日子还长着哩!”张玉勤扬起的眉梢、眯着的眼睛、咧开的嘴角和愉悦的声音,感染着周围的人。(来源:长治日报)
原标题:“扶贫羊”让老张摘穷帽
相关链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