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景凤乡以“六大工程”打造文旅强乡
发布时间:
2019-03-11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 编辑:
邢璐霞
| 责任编辑:
肖贵海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 晋升)2019年,沁源县景凤乡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系列会议精神和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新时代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文旅融合为先导,以产业转型为突破,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为重点,以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为目标,坚持“五大”发展思路、“五条”发展路径,重点实施六大强乡工程,不断拓展新时代“林海清泉、多彩景凤”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文旅融合发展强乡工程
稳步推进“全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和“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工作。以举办第五届“景凤好、好风景”生态运动帐篷节为契机,让全乡文旅活动“一月一活动,一月一主题”活动形成常态,让游客春天赏花,夏天观景,秋天采摘,冬天体验。突出社科农庄、圣普田园综合体、自驾游营地、谷远水寨、西沟森林人家项目建设,建成高标准民宿100个,带动建设农家乐100个,日接待能力达到500人以上。继续挖掘羊头山历史文化,北辛庄抗日英雄卫瑛、汝家庄二月二惨案、黎和平遥县政府旧址等红色文化,梨花泉、积善泉、巡河泉源头文化,保护和传承根雕、剪纸、打铁、泥塑等非物质文化,深入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提档升级乡村记忆馆建设。谋划举办省级、国家级的重大体育、文化、摄影、旅游等赛事活动,进一步拓展游客市场,扩大景凤知名度。。推动形成“全域旅游+全域度假+全域康养”大旅游格局,让更多游客留在景凤赏特色风情、品农耕文化、住农家小院、吃健康菜肴、享休闲养生、验生态运动、购绿色产品,真正让森林康养、文化旅游成为景凤乡战略性支柱产业。
高质量转型发展强乡工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无化肥农药乡镇”创建为抓手,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以打造“北药之首”为机遇,种植3000亩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中药材,推动高质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品牌建设工程,积极申报景凤黑山羊、土豆、党参等绿色品牌,加快“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工作,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士来乡创业、兴业。
生态文明建设强乡工程
提升绿化品位,强化增绿、增景、增量、增效,重点抓好500亩荒山绿化工程、西沟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程、全乡村庄绿化和庭院绿化工程、10公里通道绿化工程、600亩浅山花海建设工程、15万亩森林资源防护提质工程等“六大工程”,以村道、街巷、农家庭院、公共场所、环村地带为主,达到“推窗见绿、出门进林”的效果。持续打造乡风浓郁的森林乡村、森林小镇,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良、功能齐全的城乡森林康养体系,积极申创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湿地公园,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产权制度改革强乡工程
加快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行“三权分制”改革,理顺权属,持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推行土地入股、森林入股和移民搬迁后的自然村庄入股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盘活闲置资源,实现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真正让群众分享资产收益、三权分制改革带来的红利。
基础设施建设强乡工程
加强交通基础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主动对接职能部门,构建全乡公路循环网络,协调完成景漳线、汝庄线建设工程和全乡22公里防火通道建设,实施韩家庄村街巷硬化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万元实施紫红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投资30万元新建景凤村蓄水池工程。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加大源头保护,做好水源涵养区生态修复工作,落实“河长制”,做到“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切实加强河流管理与保护。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做好沁河之源水文章,让水流旺起来,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
乡村振兴富民强乡工程
突出规划引领。坚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步骤,继续重点打造黎和村示范村,汝家庄、景凤、马家峪3个重点村,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要素,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和措施,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确保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全部落实落处。抓好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社科农庄、卧龙农林牧、圣普科技、顺和合作社、百川种植、溢兴养殖等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企业。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农村300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建设1-2个垃圾处理阳光堆肥房,同步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加大农村民居改造和村庄特色风貌的修复,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卫生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建设具有景凤特色的美丽乡村。聚力乡风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好“十个一”工程,建设一个乡村记忆馆(村史馆)、打造一个革命教育基地、建成一个文化礼堂(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成立一个新乡贤工作室、创办一所农民讲习所(乡村小夜校)、打造一组文化墙、组建一支秧歌队、培育一个网红、编撰一本乡村志、创作整理一部民间故事集,让文化氛围浸润每一个农民,让风清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聚力治理有效。要在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上下功夫,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抓紧实施“雪亮工程”,加快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聚力生活富裕。实施脱贫巩固提升工程。坚持脱贫不脱举措。继续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扶贫政策,持续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兜底扶贫”等工程,重点在脱贫产业上下功夫,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就业和发展产业增收。要从把握方向、教育引导、帮扶方式、能力提升、需求对接、示范引领和落实政策7个方面,全面构建农民群众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会做、有钱能做、有人领做“五有”机制,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