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长治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创新工作岗”创建活动,鼓励企业创新领域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拓展。截至2018年底,已在全市转型、新兴企业生产一线,命名53个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立872个“创新工作岗”。
(网络配图)
在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成长,实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长治市总工会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在持续开展命名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的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创新工作岗”创建活动,在全市转型、新兴企业生产一线建立“创新工作岗”,选树优秀技能人才,鼓励技术团队创新创效,鼓励企业创新领域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拓展。目前,建立“创新工作岗”872个,评比命名“市级创新工作岗”50个,创新成果投入生产应用574项,形成以“创新工作岗”为点,“创新工作室”为面,点面结合、相互促进的全市职工创新工作格局。
“原来需要五六个人,现在只需两个人,就能顺利自移皮带,皮带缓冲架也便于维护,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效益显著增长。”说起技术创新,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综采二队副队长王海川就滔滔不绝。这位出身农村、外表普通的矿山工人,是身怀60多项自主发明,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技术能人,多项革新项目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为煤矿节约资金达300多万元。常村煤矿综采二队组建了由王海川领衔的35人的工作团队,下设机电、生产两个职工创新工作小组,创新性地开展技术创新等工作。创新工作加上团队的力量发挥出惊人的效果,近两年来,“王海川创新工作岗”完成技术创新20多项,其中6项获得了各级各类奖项,2项获得了国家实用性专利,提升了本质安全型和自动化矿井建设,每年创收价值在500万元以上,节约资金接近200万元。
如今,在长治,一大批像王海川这样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匠们”组建起的“创新工作岗”,在技术创新、团队引领、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加快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同时,长治市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为主战场,把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服务全局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开展了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发挥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在改革创新中的排难攻坚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学知识、比技能、练本领的热情,推动技术工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学技能、爱钻研、求创新的氛围下,长治市“五小”竞赛成果达850项、创造经济效益3.45亿元、“五小”项目获得专利75项,有力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也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深入一线、深入人心。1月4日,一批“创新工作室”领头人通过组织报送和个人推荐,进入“三晋工匠年度人物”参评队列。(来源:山西日报 记者 尚慧辉)
原标题:【三晋工匠推选进行时】长治市在转型一线建立“创新工作岗”
相关链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