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振兴村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振兴村对标新要求,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
位于山西东南部长治县境内的振兴村,地处太行西麓,上党南缘,四周群山环绕、翠绿掩映、气候宜人,素有“无扇之城”之称。全村总面积6.6 平方公里,农业人口 2309人,职工3000人,下设1个集团公司,5个子公司,总资产25.9 亿元,年工农业生产总值6亿元。
图为:振兴村
村庄蝶变:十年磨一剑,乡村换新颜
振兴村原名关家村,过去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子。村民生活在落差100米的山坡与山沟里,村民祖祖辈辈过着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增收难的苦日子。如今全体村民在村党总支带领下,以党的建设为中心、以旅游富民为方向 、以经济强村为目标,村民的小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来,振兴村先后解决辖区内及周边村剩余劳动力3000 余人,村民人均收入由2007 年的 6500 元到现在翻了四倍,达到 26000元;由原来的一个小山村,兼并了三个行政村,流转土地四个村,土地面积3 万余亩;职工人均收入翻了十五倍,达到56900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 、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一带一路精品文旅特色小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中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中国避暑小镇、中国生态休闲乡村旅游胜地等多项荣誉。
图为:振兴夜景—梦幻灯光秀
发展历程:一村带多村,转型搞旅游
近年来,振兴村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抓住该村优秀的田园风光及厚重的乡情乡韵特色,坚持以“特”为先、以“文”为魂、以“旅”为径,实现了文化内涵与经济产业相共生,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映衬,走出了一条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新路子。
2007 年振兴村举行了新农村建设开工奠基仪式。村党总支一班人带领村民们投工投劳、修街建路、改河挖山、新建房屋。同年7月,成立长治县振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 6331 亩,中药材种植、核桃经济林、油葵种植初具规模;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建成红色收藏馆、红色广场、中国名村文化展示馆等 19 个旅游景点;建设了智能温室连栋大棚和文体中心、改善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实现农民就地进城、劳力就地就业、孩子就地入学、群众就地就医、产业多元发展,同时建立五大社会保障机制:即就业均等机制、医疗保障机制、教育免费机制、养老保障机制、社会福利机制,使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2012 年振兴村瞄准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规划建设了振兴雄山欢乐谷、振兴民俗文化村、振兴农业博览园三大旅游板块。实施了三大绿化工程,山坡植绿工程、身边增绿工程、庭院披绿工程。保护恢复古建院落,新建具有北方民居特色民居,将古建院落和新建民居开发为民俗酒店,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传承。
振兴村按照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蔬果采摘、农艺博览的发展方向,采用公司+农业+农户的形式,建设特色化农庄,规模化种植基地,农艺博览园,推出了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产品、体验农事活动等旅游项目,鼓励农民建设农家乐,民俗养生会所,并逐渐成为村里一大主导产业。年接待游客超过5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00 余万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参与性、积极性,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振兴乡村:奋斗新时代,迈向共富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岀后,振兴村将每年的10月18 日作为振兴村的一个特别的纪念日,届时还将举办“振兴论坛”。纵观振兴村现如今取得的成绩,归根结底是始终以党建统领乡村振兴,以经济发展带动乡风文明。按照总支抓大事、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的原则,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方方面面,探索党建进村民小组、党建进企业、党建进网格等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形成良性的沟通互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步伐。
在创业阶段,振兴人以党的建设统领安全生产,以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在发展阶段,振兴人以党的建设统领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在转型阶段,振兴人以党的建设为中心,以乡村旅游为方向,以经济富民为目标,城乡统筹振兴试验区变更为振兴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两学一做、三基建设 、党日活动唱响了振兴主旋律,总支抓大事、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传递了振兴正能量。
“与乡村振兴战略同名同姓是振兴人的自豪,更是振兴人的责任。”振兴人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换挡加速,乘势而上,让乡村振兴真正成为振兴村的一张名片!(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山西省长治县振兴村:与“乡村振兴”同名同姓 是荣光更是动力
相关链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