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长治民政系统交出“满分答卷”
发布时间: 2021-09-03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牛丽丽)9月3日,记者从长治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获悉,市民政系统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进一步推动了长治高质量发展。

图为:长治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十三五”期间,城市低保平均标准每人增长到592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提高到5168元/年,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平均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7390元/年,分散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提高到6718.5元/年,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了有效衔接,健全完善了长治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等,在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助力脱贫攻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养老服务业发展迅猛。2019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示范市,2020年8月顺利通过民政部、财政部专家组验收。试点建成的4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深度融合模式受到群众认可。建立市级数字化居家和社区养老“1+N”监管服务平台,开通“12349民政公益热线”,推出135助餐服务、“520”助餐厅、“252”助餐、“353”助餐厅等多种助餐模式30余家。目前,全市护理型床位达到3193张,全市医养结合签约率、日间照料中心与卫生室融合发展签约率均达到100%,每周有三甲医院专家到养老机构巡回坐诊。积极培育一批康养小镇、康养社区、康养度假村,打造长治康养品牌。

深化民政领域移风易俗改革。2019年,长治市出台《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深化殡葬改革,编制完成《长治市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减免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项目(遗体火化、接运、冷藏)费用990元,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我管理作用,积极推行文明礼俗。

区划地名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于2018年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正式批复,形成4区8县新格局,解决了中心城区发展空间瓶颈问题,拉大了城市框架,辐射带动上党城镇群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了行政管理效能,拓展了生态发展宜居空间,为开发区空间调整深化助力,为长治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乡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于2021年2月得到省政府正式批复,乡级行政区划数量减少至128个,增加2个街道、8个镇。长治市作为全省唯一国家级地名地址库示范创建试点城市,地名地址数据库管理系统、门牌审批管理系统、门牌网上申报系统已投入使用。

创新推动“三社联动”基层治理服务能力提升。加大社区综合服务活动场所建设力度,提升社区供给能力,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先后成立了1个社会组织孵化指导中心、5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此外,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数提升到54万人,有效加快了志愿者队伍建设。

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逐步健全。2021年5月,市县两级政府全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6月在全省率先开通12345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并将社会散居孤儿和机构养育孤儿的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600元和1000元提高至1000元和1500元,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同时,也在全省率先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城乡居民医疗救治重点救助对象。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长治市民政系统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忠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凝心聚力展作为,砥砺奋进新征程,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长治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长治市教育系统交出亮眼“成绩单”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长治民政系统交出“满分答卷”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牛丽丽)9月3日,记者从长治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获悉,市民政系统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进一步推动了长治高质量发展。

图为:长治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十三五”期间,城市低保平均标准每人增长到592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提高到5168元/年,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平均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7390元/年,分散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提高到6718.5元/年,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了有效衔接,健全完善了长治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等,在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助力脱贫攻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养老服务业发展迅猛。2019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示范市,2020年8月顺利通过民政部、财政部专家组验收。试点建成的4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深度融合模式受到群众认可。建立市级数字化居家和社区养老“1+N”监管服务平台,开通“12349民政公益热线”,推出135助餐服务、“520”助餐厅、“252”助餐、“353”助餐厅等多种助餐模式30余家。目前,全市护理型床位达到3193张,全市医养结合签约率、日间照料中心与卫生室融合发展签约率均达到100%,每周有三甲医院专家到养老机构巡回坐诊。积极培育一批康养小镇、康养社区、康养度假村,打造长治康养品牌。

深化民政领域移风易俗改革。2019年,长治市出台《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深化殡葬改革,编制完成《长治市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减免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项目(遗体火化、接运、冷藏)费用990元,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我管理作用,积极推行文明礼俗。

区划地名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于2018年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正式批复,形成4区8县新格局,解决了中心城区发展空间瓶颈问题,拉大了城市框架,辐射带动上党城镇群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了行政管理效能,拓展了生态发展宜居空间,为开发区空间调整深化助力,为长治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乡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于2021年2月得到省政府正式批复,乡级行政区划数量减少至128个,增加2个街道、8个镇。长治市作为全省唯一国家级地名地址库示范创建试点城市,地名地址数据库管理系统、门牌审批管理系统、门牌网上申报系统已投入使用。

创新推动“三社联动”基层治理服务能力提升。加大社区综合服务活动场所建设力度,提升社区供给能力,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先后成立了1个社会组织孵化指导中心、5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此外,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数提升到54万人,有效加快了志愿者队伍建设。

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逐步健全。2021年5月,市县两级政府全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6月在全省率先开通12345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并将社会散居孤儿和机构养育孤儿的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600元和1000元提高至1000元和1500元,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同时,也在全省率先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城乡居民医疗救治重点救助对象。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长治市民政系统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忠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凝心聚力展作为,砥砺奋进新征程,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长治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