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女红代表性传承人张建旺
发布时间: 2021-02-19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一块普普通通的大花布,经农家妇女的巧手缝制,就变成了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吉祥物,这就是上党女红技艺的魅力。这种精湛手艺不仅让非遗文化融入百姓现代生活,也在民俗文化中留住了乡愁记忆。

而说起上党女红,就不得不提其代表性传承人张建旺。27年来,他不仅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转变产品设计思路,带着布老虎“走”出国门看世界,十二生肖“贺”新春,而且还将南北方文化交融,开发出生活化创意产品。

日前,记者走进张建旺创办的锦绣坊民间手工坊,听他讲述这里的非遗故事。

图为:锦绣坊布老虎做工精巧

带着布老虎走出国门看世界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建旺是地地道道的潞州区黄碾镇故南村人,为了让民俗文化的根不离乡土,他把已在大同创办8年的锦绣坊迁回家乡。除了十二生肖吉祥物,锦绣坊的当家绝活就是制作各种色彩鲜艳、活灵活现的布艺老虎。

故南村历史文化厚重,并且当地自古以来,就有崇虎、做虎的风习。张建旺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布虎村”的艺术氛围中,深受乡土技艺的浸染,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1994年,时年40岁的张建旺投资创办了锦绣坊。从此,聘请艺人,召集群众,张建旺开始了规模化、标准化制作布老虎。

锦绣坊制作的布老虎以大红、明黄为主色调,而且根据风俗,张建旺还把布老虎分为镇宅祛邪的“威风虎”、看门守户的“招财虎”、化难呈祥的“吉祥虎”等。尽管这些布老虎做得很精心,可是仍旧只是在省内被消费者熟知,直到2013年,在全省组织开展的“丝路行”活动中,张建旺带着他的布老虎走出了国门。

从北京到天津,从昆明到广州,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再到港澳地区,以及蒙古、柬埔寨、菲律宾、南非等地,虽说锦绣坊是“山西品牌行”大篷车中实力最小的商户,可是布老虎的影响力却一点儿也不小,吸引了成群结队的外国人购买。这一次,张建旺真正意识到,锦绣坊的布老虎在表现题材和大众审美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锦绣坊需要设计制作出更加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巧手制作“福牛”喜迎新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作为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每逢腊八节过后,城乡的大街小巷年味渐浓。很多人都会买一些生肖吉祥物摆件、挂件装饰家里,或者赠与亲朋好友,讨个吉祥如意的好彩头。眼下,锦绣坊制作的各类手工艺品正热卖,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等地的大批量订单不断。

当日,记者走进锦绣坊民间手工坊,一只只设计新颖别致的大花牛整齐地排列在制作间里,它们有的俏皮可爱,有的憨态可掬,一个个花色各异、形态万千,形象夸张的创作手法,颇具艺术美感,让人爱不释手。

这些布牛足足有十多个种类,福牛、花牛、吉祥牛等等,小到两三公分的饰品挂件、大到五六十公分的福牛,一应俱全,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溢满宽大的作坊。张建旺说,为了迎接辛丑牛年的到来,他从今年农历九月就开始创意设计与制作,在传承传统格调与乡土特色的同时,更加要烘托出浓浓的年味。

别看这些布牛个头不大,但是制作起来相对复杂,考验的是制作者的“综合实力”。画布样、上颜色、描纹路凭的是美术功底,缝布面、镶五官、剪福字靠的是扎实的针线活儿手艺,而里料填充饱满更要靠巧劲儿,所以要做好一只布牛,必须要技、美、劳兼具方可。

“我们现在销售的产品,已经是多次改良后的精品,尤其是我们将牛角和牛鼻设计得更立体,更加凸显吉祥物的神韵。”说话间,张建旺拿起两只不同的布牛进行对比。就在当天,远在澳门的客户还给张建旺发来信息,说锦绣坊的手工艺品在当地很受欢迎。张建旺说,锦绣坊与港澳台等地区的合作已经有十多年了,大家对上党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让他感到十分欣喜。

在整个布牛的制作过程中,牛角的缝制是最费功夫的一道程序,仅靠手工坊里的女工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张建旺把布牛的“零部件”分配给周边手巧的农家妇女,她们在家完成后即可按计件领取报酬。既不误做家务,又能挣到工钱,锦绣坊多年来一直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帮助周边农户尤其贫困户增加了家庭收入。

传承上党女红技艺创新产品设计

如果说布老虎、十二生肖承载了许多人儿时的记忆,那么时至今日,在长治很多地区依旧有巧妇绣女精于织绣,将上党女红的传统技艺与手法代代相传,如民间绣艺和绣品、布艺玩具类、民俗服饰类、潞绣技艺及绣品等。

上党女红技艺深厚,艺品风格独特,作品颜色以红、绿、黄、蓝为主调,呈现出喜庆祥和的民俗氛围。近年来,以锦绣坊为代表的女红艺品,因用色艳、形制古、品相好、风味足、乡情浓、技艺精而广受好评,为保护和弘扬上党女红技艺做出了很多贡献。在张建旺看来,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曾连续6年应邀到广州,参加当地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有时我们一天能销售万余元,整个活动期间,我们能完成全年四分之一的销量。”张建旺说,传统手工技艺首先在于传承,要保证它的原汁原味,其次要精于制作,产品价格要接地气,才会受市场欢迎。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广州的计划暂停,尽管有些遗憾,但是张建旺相信,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一定还会到更多地方去参展,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长治的非遗文化。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张建旺根据当前审美标准和文化需求,在与传统文化和技艺不相背离的前提下,不断创作新产品,力求用传统手工表现现代价值观。“比如说,我们以岭南文化元素为主,融入长治本土手工技艺,制作了工艺品挂件‘醒狮’,在万达广场精品销售专区每个售价为19.8元,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张建旺说道。

从一只布老虎、几双绣花虎头鞋开始创作,到成为省内传统文化产品品牌企业,锦绣坊逐步实现了由小作坊到产业化的转变。如今,锦绣坊设计制作的各类精品手工艺品已有300多种,成为全省规模较大的民间刺绣文化产业。对于未来企业的发展,张建旺信心十足,传承上党女红技艺,守护民俗文化,锦绣坊的国内外市场不可想象的大。(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丁德令图、姚林

原标题:工于精巧传承长治民俗文化——专访上党女红代表性传承人张建旺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省级非遗项目:潞城安陵寺祈福佛乐
· 长治3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单
· 沁源秧歌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 沁源“非遗+扶贫”让老百姓真正走上康庄大道
· 国家非遗文化的“活化石”:贾村碧霞宫传统庙会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人物
上党女红代表性传承人张建旺

一块普普通通的大花布,经农家妇女的巧手缝制,就变成了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吉祥物,这就是上党女红技艺的魅力。这种精湛手艺不仅让非遗文化融入百姓现代生活,也在民俗文化中留住了乡愁记忆。

而说起上党女红,就不得不提其代表性传承人张建旺。27年来,他不仅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转变产品设计思路,带着布老虎“走”出国门看世界,十二生肖“贺”新春,而且还将南北方文化交融,开发出生活化创意产品。

日前,记者走进张建旺创办的锦绣坊民间手工坊,听他讲述这里的非遗故事。

图为:锦绣坊布老虎做工精巧

带着布老虎走出国门看世界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建旺是地地道道的潞州区黄碾镇故南村人,为了让民俗文化的根不离乡土,他把已在大同创办8年的锦绣坊迁回家乡。除了十二生肖吉祥物,锦绣坊的当家绝活就是制作各种色彩鲜艳、活灵活现的布艺老虎。

故南村历史文化厚重,并且当地自古以来,就有崇虎、做虎的风习。张建旺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布虎村”的艺术氛围中,深受乡土技艺的浸染,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1994年,时年40岁的张建旺投资创办了锦绣坊。从此,聘请艺人,召集群众,张建旺开始了规模化、标准化制作布老虎。

锦绣坊制作的布老虎以大红、明黄为主色调,而且根据风俗,张建旺还把布老虎分为镇宅祛邪的“威风虎”、看门守户的“招财虎”、化难呈祥的“吉祥虎”等。尽管这些布老虎做得很精心,可是仍旧只是在省内被消费者熟知,直到2013年,在全省组织开展的“丝路行”活动中,张建旺带着他的布老虎走出了国门。

从北京到天津,从昆明到广州,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再到港澳地区,以及蒙古、柬埔寨、菲律宾、南非等地,虽说锦绣坊是“山西品牌行”大篷车中实力最小的商户,可是布老虎的影响力却一点儿也不小,吸引了成群结队的外国人购买。这一次,张建旺真正意识到,锦绣坊的布老虎在表现题材和大众审美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锦绣坊需要设计制作出更加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巧手制作“福牛”喜迎新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作为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每逢腊八节过后,城乡的大街小巷年味渐浓。很多人都会买一些生肖吉祥物摆件、挂件装饰家里,或者赠与亲朋好友,讨个吉祥如意的好彩头。眼下,锦绣坊制作的各类手工艺品正热卖,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等地的大批量订单不断。

当日,记者走进锦绣坊民间手工坊,一只只设计新颖别致的大花牛整齐地排列在制作间里,它们有的俏皮可爱,有的憨态可掬,一个个花色各异、形态万千,形象夸张的创作手法,颇具艺术美感,让人爱不释手。

这些布牛足足有十多个种类,福牛、花牛、吉祥牛等等,小到两三公分的饰品挂件、大到五六十公分的福牛,一应俱全,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溢满宽大的作坊。张建旺说,为了迎接辛丑牛年的到来,他从今年农历九月就开始创意设计与制作,在传承传统格调与乡土特色的同时,更加要烘托出浓浓的年味。

别看这些布牛个头不大,但是制作起来相对复杂,考验的是制作者的“综合实力”。画布样、上颜色、描纹路凭的是美术功底,缝布面、镶五官、剪福字靠的是扎实的针线活儿手艺,而里料填充饱满更要靠巧劲儿,所以要做好一只布牛,必须要技、美、劳兼具方可。

“我们现在销售的产品,已经是多次改良后的精品,尤其是我们将牛角和牛鼻设计得更立体,更加凸显吉祥物的神韵。”说话间,张建旺拿起两只不同的布牛进行对比。就在当天,远在澳门的客户还给张建旺发来信息,说锦绣坊的手工艺品在当地很受欢迎。张建旺说,锦绣坊与港澳台等地区的合作已经有十多年了,大家对上党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让他感到十分欣喜。

在整个布牛的制作过程中,牛角的缝制是最费功夫的一道程序,仅靠手工坊里的女工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张建旺把布牛的“零部件”分配给周边手巧的农家妇女,她们在家完成后即可按计件领取报酬。既不误做家务,又能挣到工钱,锦绣坊多年来一直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帮助周边农户尤其贫困户增加了家庭收入。

传承上党女红技艺创新产品设计

如果说布老虎、十二生肖承载了许多人儿时的记忆,那么时至今日,在长治很多地区依旧有巧妇绣女精于织绣,将上党女红的传统技艺与手法代代相传,如民间绣艺和绣品、布艺玩具类、民俗服饰类、潞绣技艺及绣品等。

上党女红技艺深厚,艺品风格独特,作品颜色以红、绿、黄、蓝为主调,呈现出喜庆祥和的民俗氛围。近年来,以锦绣坊为代表的女红艺品,因用色艳、形制古、品相好、风味足、乡情浓、技艺精而广受好评,为保护和弘扬上党女红技艺做出了很多贡献。在张建旺看来,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曾连续6年应邀到广州,参加当地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有时我们一天能销售万余元,整个活动期间,我们能完成全年四分之一的销量。”张建旺说,传统手工技艺首先在于传承,要保证它的原汁原味,其次要精于制作,产品价格要接地气,才会受市场欢迎。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广州的计划暂停,尽管有些遗憾,但是张建旺相信,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一定还会到更多地方去参展,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长治的非遗文化。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张建旺根据当前审美标准和文化需求,在与传统文化和技艺不相背离的前提下,不断创作新产品,力求用传统手工表现现代价值观。“比如说,我们以岭南文化元素为主,融入长治本土手工技艺,制作了工艺品挂件‘醒狮’,在万达广场精品销售专区每个售价为19.8元,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张建旺说道。

从一只布老虎、几双绣花虎头鞋开始创作,到成为省内传统文化产品品牌企业,锦绣坊逐步实现了由小作坊到产业化的转变。如今,锦绣坊设计制作的各类精品手工艺品已有300多种,成为全省规模较大的民间刺绣文化产业。对于未来企业的发展,张建旺信心十足,传承上党女红技艺,守护民俗文化,锦绣坊的国内外市场不可想象的大。(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丁德令图、姚林

原标题:工于精巧传承长治民俗文化——专访上党女红代表性传承人张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