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文化的“活化石”:贾村碧霞宫传统庙会
发布时间: 2021-01-05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长治市潞城区翟店镇贾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也是潞城区翟店镇的第二大村,地处潞城区西南,紧邻长治市潞州区至潞城区的潞阳大道,交通十分便利。据1974年在贾村村南发掘的古墓碑记载可知,东魏天平年间(534—537)已有村庄。贾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遗存的古迹有:碧霞宫、玉皇庙、关帝庙、观音阁、三大士堂、三元宫、祖师庙、白衣堂、崔家祠堂,该村因流传久远的民间赛社文化,成为长治地区赛社文化、乐户文化、傩戏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华北第一社火”、国家非遗文化的“活化石”。

贾村碧霞宫传统的古庙会上,赛社活动基本是仿照宋时皇家帝王“圣节”寿宴的礼制,祭祀场面气派宏大,礼仪规矩繁缛冗沓,百余人的祭祀队伍各司其职,按部就班。每逢庙会闹赛社,不仅为主神碧霞元君庆寿,还要邀请百神共祀。

贾村的整个赛社活动,依传统礼规要进行五天。赛社活动中最主要的礼仪是“供盏”,这是完全模仿帝王寿宴的“盏次”进行的。赛社之日,每日早午晚要三次供盏。早上供“卯宴三盏”;中午供七盏或十二盏,也就是所谓的正赛;晚上供八盏,也就是三盏。每次供盏,顺序是先“一茶三酒”,再每盏两趟,即先果后食,每趟都要在神位前敬酒;供盏完毕后,还要再献一趟茶,供盏这才结束。在整个供盏的过程中,都是由“亭子”端祭盘,“帏子”执祭仗,一亭一帏对应一位尊神,人数由神位多少而定。供盏时,走在最前的是细乐队伍,共八人,紧随的是报食、亭帏、押盏人员,分列两行,俗称“东西两班”。供盏队伍按规定路线,靠东登阶而上,向西折旋而下,完全依听主礼先生的唱礼节次进行。

赛社中表演队戏是整个供盏礼仪中的精彩环节。表演队戏多由队舞变化而来,不仅要装扮各种人物,还添加历史故事、或传说故事;故事内容多是前行执“戏竹”者在一边讲说,也有由装扮的人物简单念诵。所表演的杂剧皆为赞体,一般是从唐宋“诗话”或“词话”借鉴或演变而来的,锣鼓击节,顺口诵唱。至今,民间遗存有古本《大会垓》《虎牢关》等。“院本”由唐宋时流行的“弄参军”形式演化而来,皆为调笑、插科打诨式的说白,今遗存《闹五更》《土地堂》等口授传本,以及《老王借担杖》等一些片断。赛社的音乐以上党吹打乐为主,乐曲分为单曲和套曲。单曲有《迎仙客》《欢倾怀》《寿南山》《朝天子》《普天乐》等,套曲有《太平鼓》《寿宴鼓》《十样锦》等。乐器分粗细两类,粗乐有大锣、大鼓、大夹板、大唢呐、铙钹、手锣等,细乐有唢呐、笙、横笛、挎鼓、小镲等。

庙会是民间大众化的狂欢活动。从贾村庙会上赛社队伍乐户与武戏表演的服饰和许多道具来看,都体现了民间传统工艺的粗犷品格与精美技艺以及民间百姓的狂欢心理。乐户穿戴的服饰(行头)样式比较特殊,是头戴七折八扣小帽,箍以额翼(又称花抿),上插雉尾,象征翼星崇拜;身穿前短后长的“龙褂”,从前面看似马褂,从后面看又像长袍;或穿有领无袖的“开氅”。演武戏的衣饰类似龙褂,腿前加战袍式贴片,腰系特制的“疙瘩带”。扮演“前行”者戴展角幞头,着红蟒乌靴,手执“戏竹”,仿佛宋代“参军色执竹竿拂子”。队戏舞蹈时,要戴仿古傩舞的面具,其形态是上党地区最常见的大头和尚、寿星、八仙、钟馗、监斋神、猿猴等。整个祭祀队伍的道具各有其名,制作工艺非常精细。

赛社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插祭”,也叫“面祭”或“花祭”,它既是赛社神场的布置设施,又是特别的祭祀用品,用面片雕镂、油炸,然后经过巧妙扎结,组成一个高宽如墙、状似层楼的面塑建筑,每层之间还插塑故事人物。这种奇异的面塑工艺,精细而古朴,实属罕见,堪称上党民间的赛社绝活!

贾村碧霞宫庙会上赛社活动于1944年中断。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庙会得以恢复,但赛社活动停止了。1985年,由山西省文化厅、山西大学等方面,与港台学者曾对长治一带的乐户做过较为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促成了贾村1997年的“仿古大赛”活动。此后,贾村恢复了传统庙会上的赛社,每年小办一次,1999年与2004年两次赛社规模较有变化。2005年,贾村赛社活动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贾村传统古庙会上迎神赛社活动的恢复,被专家学者誉为“迎神赛社的复活”,其代表性的大赛是在2006年8月“长治市国际非物质文化艺术节”期间,在贾村举行了“赛社和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齐聚了国内外专家学者150余人,被称为文化界一大盛事。赛社活动从8月12日开始至14日结束。

8月12日是头赛:迎神、圆神和下马仪式。迎神在上党民间也称上香会,即由赛庙的主神作为东道主,将应邀赴会的村社诸神请至神庙,接受民众的供盏排宴和礼乐祭祀。届时,主礼先生通过土地神代为邀请的方式,随着社火队伍到村社各神庙,将神主牌或神轿请到神场。其中,是社火队伍的巡游,包括了赛社演出时的各类形象和民间文艺的诸多形式。圆神仪式就是随着游行社火队伍,将到会的诸神,迎请到庙前圆神地,主礼先生及社首念诵《圆神文》,奉迎诸神,并呈献鼓乐技艺,圆场团拜,祈愿一年风调雨顺,和美安康。接着是下马仪式。神庙门前,随着主礼先生念诵《下马文》,轿马一一走过,以示临会诸神下马驻留、赴会登坛。

8月13日上午是正赛:梳妆打扮接二仙。首先是报晓、催寝、盥漱、接二仙奶奶仪式。接下来是迎寿、庆寿、放生仪式,祈愿诸神福寿天齐,人民物阜年丰。其中演出队戏《八仙庆寿》,表演时在八仙列队向寿星祝寿的简单情节中,用列队念诵韵语的形式,表达福寿康乐的美好祝愿。13日下午是末赛:主要是送神打彩仪式,一般在末赛日当晚或者次日早上举行。特别是次日送神,亦需供三盏,较为隆重,最后将神位背转送入大殿,向主神行礼以示恭送;打彩,即表示赛神如愿、人神妥安之意。

14日上午是乐户表演古曲吹奏:即特技展演赛社艺术。乐户表演的有:吹戏、卡戏及鼻吹等特技表演。上党地区不但保留下了乐户在戏曲、祭祀表演中使用的《礼节传簿》《唐乐星图》《周乐星图》《曲目文范》等重要文献,而且也保留了传统乐户数百年来口耳相传的多种套路的粗乐、细乐、队戏、参军戏、院本、杂剧、哑杂剧等多种音乐、歌舞、戏剧的表演形态。

贾村古庙会恢复赛社活动,某种意义上讲既为艺术节服务,更体现的是由纯粹的“乡赛”转变为文化展示,这在贾村的赛社史上是没有过的。是年,贾村迎神赛社以《民间社火》之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激动地说:“非常震撼!看到这么大规模、内容如此丰富的民间社火感到十分高兴!潞城贾村的赛社活动将宗教、祭祀、娱乐和民间戏剧艺术完美融合,非常精彩,可以说是农耕文化的集体体现,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民俗和文化价值。赛社活动总体上保持了很多原生态的东西,是华北民间第一社火。”

2008年潞城民间赛社文化研究基地在贾村成立,2009年由国家傩戏研究会会长曲六乙授牌定为中国傩戏研究基地。2012年5月24日,潞城赛社文化艺术节暨贾村民俗文化村建设启动仪式在贾村举行,这是继首次上党赛社文化艺术节之后,又一次赛社文化在贾村传统古庙会上的一次集中展示。

贾村碧霞宫古庙会赛社活动,实为上党地区赛社遗存的典型,也是宋元以来赛社文化的缩影,被专家学者誉为研究中国赛社文化和乐户制度的“活化石”。在新时代里,贾村传统庙会再度挖掘、发展、传承了潞城深厚的赛社文化,也为贾村赛社文化“活化石”注入了全新的解读!(来源:上党晚报)

原标题:贾村碧霞宫传统庙会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襄垣史北村:古村庙会 源远流长
· 神话传说:嶷神岭庙会
· 平顺县车当村药王庙庙会
· 关村三月三庙会
· 长治七月初一庙会——上党第一会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民俗
国家非遗文化的“活化石”:贾村碧霞宫传统庙会

长治市潞城区翟店镇贾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也是潞城区翟店镇的第二大村,地处潞城区西南,紧邻长治市潞州区至潞城区的潞阳大道,交通十分便利。据1974年在贾村村南发掘的古墓碑记载可知,东魏天平年间(534—537)已有村庄。贾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遗存的古迹有:碧霞宫、玉皇庙、关帝庙、观音阁、三大士堂、三元宫、祖师庙、白衣堂、崔家祠堂,该村因流传久远的民间赛社文化,成为长治地区赛社文化、乐户文化、傩戏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华北第一社火”、国家非遗文化的“活化石”。

贾村碧霞宫传统的古庙会上,赛社活动基本是仿照宋时皇家帝王“圣节”寿宴的礼制,祭祀场面气派宏大,礼仪规矩繁缛冗沓,百余人的祭祀队伍各司其职,按部就班。每逢庙会闹赛社,不仅为主神碧霞元君庆寿,还要邀请百神共祀。

贾村的整个赛社活动,依传统礼规要进行五天。赛社活动中最主要的礼仪是“供盏”,这是完全模仿帝王寿宴的“盏次”进行的。赛社之日,每日早午晚要三次供盏。早上供“卯宴三盏”;中午供七盏或十二盏,也就是所谓的正赛;晚上供八盏,也就是三盏。每次供盏,顺序是先“一茶三酒”,再每盏两趟,即先果后食,每趟都要在神位前敬酒;供盏完毕后,还要再献一趟茶,供盏这才结束。在整个供盏的过程中,都是由“亭子”端祭盘,“帏子”执祭仗,一亭一帏对应一位尊神,人数由神位多少而定。供盏时,走在最前的是细乐队伍,共八人,紧随的是报食、亭帏、押盏人员,分列两行,俗称“东西两班”。供盏队伍按规定路线,靠东登阶而上,向西折旋而下,完全依听主礼先生的唱礼节次进行。

赛社中表演队戏是整个供盏礼仪中的精彩环节。表演队戏多由队舞变化而来,不仅要装扮各种人物,还添加历史故事、或传说故事;故事内容多是前行执“戏竹”者在一边讲说,也有由装扮的人物简单念诵。所表演的杂剧皆为赞体,一般是从唐宋“诗话”或“词话”借鉴或演变而来的,锣鼓击节,顺口诵唱。至今,民间遗存有古本《大会垓》《虎牢关》等。“院本”由唐宋时流行的“弄参军”形式演化而来,皆为调笑、插科打诨式的说白,今遗存《闹五更》《土地堂》等口授传本,以及《老王借担杖》等一些片断。赛社的音乐以上党吹打乐为主,乐曲分为单曲和套曲。单曲有《迎仙客》《欢倾怀》《寿南山》《朝天子》《普天乐》等,套曲有《太平鼓》《寿宴鼓》《十样锦》等。乐器分粗细两类,粗乐有大锣、大鼓、大夹板、大唢呐、铙钹、手锣等,细乐有唢呐、笙、横笛、挎鼓、小镲等。

庙会是民间大众化的狂欢活动。从贾村庙会上赛社队伍乐户与武戏表演的服饰和许多道具来看,都体现了民间传统工艺的粗犷品格与精美技艺以及民间百姓的狂欢心理。乐户穿戴的服饰(行头)样式比较特殊,是头戴七折八扣小帽,箍以额翼(又称花抿),上插雉尾,象征翼星崇拜;身穿前短后长的“龙褂”,从前面看似马褂,从后面看又像长袍;或穿有领无袖的“开氅”。演武戏的衣饰类似龙褂,腿前加战袍式贴片,腰系特制的“疙瘩带”。扮演“前行”者戴展角幞头,着红蟒乌靴,手执“戏竹”,仿佛宋代“参军色执竹竿拂子”。队戏舞蹈时,要戴仿古傩舞的面具,其形态是上党地区最常见的大头和尚、寿星、八仙、钟馗、监斋神、猿猴等。整个祭祀队伍的道具各有其名,制作工艺非常精细。

赛社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插祭”,也叫“面祭”或“花祭”,它既是赛社神场的布置设施,又是特别的祭祀用品,用面片雕镂、油炸,然后经过巧妙扎结,组成一个高宽如墙、状似层楼的面塑建筑,每层之间还插塑故事人物。这种奇异的面塑工艺,精细而古朴,实属罕见,堪称上党民间的赛社绝活!

贾村碧霞宫庙会上赛社活动于1944年中断。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庙会得以恢复,但赛社活动停止了。1985年,由山西省文化厅、山西大学等方面,与港台学者曾对长治一带的乐户做过较为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促成了贾村1997年的“仿古大赛”活动。此后,贾村恢复了传统庙会上的赛社,每年小办一次,1999年与2004年两次赛社规模较有变化。2005年,贾村赛社活动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贾村传统古庙会上迎神赛社活动的恢复,被专家学者誉为“迎神赛社的复活”,其代表性的大赛是在2006年8月“长治市国际非物质文化艺术节”期间,在贾村举行了“赛社和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齐聚了国内外专家学者150余人,被称为文化界一大盛事。赛社活动从8月12日开始至14日结束。

8月12日是头赛:迎神、圆神和下马仪式。迎神在上党民间也称上香会,即由赛庙的主神作为东道主,将应邀赴会的村社诸神请至神庙,接受民众的供盏排宴和礼乐祭祀。届时,主礼先生通过土地神代为邀请的方式,随着社火队伍到村社各神庙,将神主牌或神轿请到神场。其中,是社火队伍的巡游,包括了赛社演出时的各类形象和民间文艺的诸多形式。圆神仪式就是随着游行社火队伍,将到会的诸神,迎请到庙前圆神地,主礼先生及社首念诵《圆神文》,奉迎诸神,并呈献鼓乐技艺,圆场团拜,祈愿一年风调雨顺,和美安康。接着是下马仪式。神庙门前,随着主礼先生念诵《下马文》,轿马一一走过,以示临会诸神下马驻留、赴会登坛。

8月13日上午是正赛:梳妆打扮接二仙。首先是报晓、催寝、盥漱、接二仙奶奶仪式。接下来是迎寿、庆寿、放生仪式,祈愿诸神福寿天齐,人民物阜年丰。其中演出队戏《八仙庆寿》,表演时在八仙列队向寿星祝寿的简单情节中,用列队念诵韵语的形式,表达福寿康乐的美好祝愿。13日下午是末赛:主要是送神打彩仪式,一般在末赛日当晚或者次日早上举行。特别是次日送神,亦需供三盏,较为隆重,最后将神位背转送入大殿,向主神行礼以示恭送;打彩,即表示赛神如愿、人神妥安之意。

14日上午是乐户表演古曲吹奏:即特技展演赛社艺术。乐户表演的有:吹戏、卡戏及鼻吹等特技表演。上党地区不但保留下了乐户在戏曲、祭祀表演中使用的《礼节传簿》《唐乐星图》《周乐星图》《曲目文范》等重要文献,而且也保留了传统乐户数百年来口耳相传的多种套路的粗乐、细乐、队戏、参军戏、院本、杂剧、哑杂剧等多种音乐、歌舞、戏剧的表演形态。

贾村古庙会恢复赛社活动,某种意义上讲既为艺术节服务,更体现的是由纯粹的“乡赛”转变为文化展示,这在贾村的赛社史上是没有过的。是年,贾村迎神赛社以《民间社火》之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激动地说:“非常震撼!看到这么大规模、内容如此丰富的民间社火感到十分高兴!潞城贾村的赛社活动将宗教、祭祀、娱乐和民间戏剧艺术完美融合,非常精彩,可以说是农耕文化的集体体现,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民俗和文化价值。赛社活动总体上保持了很多原生态的东西,是华北民间第一社火。”

2008年潞城民间赛社文化研究基地在贾村成立,2009年由国家傩戏研究会会长曲六乙授牌定为中国傩戏研究基地。2012年5月24日,潞城赛社文化艺术节暨贾村民俗文化村建设启动仪式在贾村举行,这是继首次上党赛社文化艺术节之后,又一次赛社文化在贾村传统古庙会上的一次集中展示。

贾村碧霞宫古庙会赛社活动,实为上党地区赛社遗存的典型,也是宋元以来赛社文化的缩影,被专家学者誉为研究中国赛社文化和乐户制度的“活化石”。在新时代里,贾村传统庙会再度挖掘、发展、传承了潞城深厚的赛社文化,也为贾村赛社文化“活化石”注入了全新的解读!(来源:上党晚报)

原标题:贾村碧霞宫传统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