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侯虎 生机勃勃越千年
发布时间: 2020-10-30   |  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

憨态可掬的形态,色彩鲜明的装扮,简单质朴的工艺,虎虎生威的造型里积淀着千年的智慧,虎气腾腾的意象中凝结着岁月的洗礼,虎头虎脑的可爱中蕴含着匠心的巧思。黎侯虎作为黎城民间手工技艺的缩影,集刺绣、布艺、剪纸、书画于一身,汇历史传说、图腾崇拜、信仰审美为一体,带着万千百姓渴望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传承在上党大地太行山中。从1998年黎侯虎登上戊寅年生肖邮票,到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只有着近三千年历史的“中国第一虎”已蜚声海外!

图为:李小梅缝制黎侯虎

图为:憨态可掬的黎侯虎

一只有颜值的虎

黎城,是一处坐落在大山中的小城,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依清漳河、浊漳河而卧太行。据在此出土的西周黎侯国君墓文物考证出,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方水土,孕育出黎侯虎传承地之一北桂花村古朴自然的一方文化。

农家小院的屋中,山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小梅正领着村妇们制作布艺黎侯虎。有的在剪样,有的在缝合,有的在做布艺的小部件,还有的在进行最后的整形和包装。做成的黎侯虎,昂首挺胸,敦厚健壮,憨态可掬,或虎的威风,或虎的可爱,透着简约质朴的美。在李小梅眼里,黎侯虎都活在一针一线里,虎眼炯炯,虎须颤颤,虎头上的“王”字充满张力,个个“生龙活虎”一般。

李小梅介绍,在上党农村,老百姓给孩子做满月过生日必送黎侯虎,由长辈把“虎”放到小孩怀中,意谓祝福小孩像虎一样健壮,像虎一样有胆识。由小孩母亲再把“虎”放在小孩身旁,虎头对着小孩身体,意谓“虎”能护佑孩子健康成长。从明清至今,在黎城当地和周边地区,婚礼嫁娶或是开业乔迁,黎侯虎都是必备礼品。当地方言的“虎”与“福”谐音,植根于黎城人生活中的黎侯虎,便赋予了镇宅祛邪、赐福增寿、安家生财、祈福平安的美好寓意。

一只有匠心的虎

李小梅的家,就是一个黎侯虎的世界。一坐在工作台前,拿起针线的李小梅便如身边堆着的布老虎一样神采奕奕,飞针走线间充满活力。一把剪刀、一根尺子、一枚银针、一条丝线、一块布料、一双巧手,经过精心选料、画样裁剪、拼缝成形、填装缝合、贴纹缝尾、五官装饰等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出一只黎侯虎。

李小梅拿出红、黄两种布料,黄布作虎身,红布作虎肚,在民间,这两种颜色的布料代表吉祥和喜庆。用黄色棉布作布老虎的底色,腹颔配以红布,增添了欢快之感。她比着设计好的图样熟练地裁剪着,虎身的花纹细碎,她裁剪得很小心,虎的鼻、眉、眼,也要一点点剪出来。她用大块红黄布将虎身严严实实缝起来,再往其中填实蓬松棉,成形的虎呼之欲出。虎体前后是两朵旋风状花纹,虎蹄足端处是篆书体“心”字花纹,虎背上树杈形的波状黑色花纹既表现出虎的皮毛生成特征,又依形而变产生一种动感,赋予虎体写意而活泼的王者气度。

“欢不欢,看五官”,李小梅说要想让黎侯虎活起来,五官设计装点一定要巧妙。她制作的虎面很特别,眼睛以桃形为基形,选黑、白、红三色布次第装饰,眼珠以金属泡盖钉镶嵌,下睑和睫毛饰以长平针和盘针,眉毛则为青缎边花瓣状;鼻子选用绿色绸子包填而成,表面上看似树叶,内里填充朱砂等物,有避邪之意;虎嘴巴张着,口中为红色,牙齿以白布剪镶;虎须本是刚硬的,这里却用剪纸的方法剪出一枝兰花,熨帖在老虎的嘴角,使之一反凶猛之态而显出喜善之像;直矗的两耳与向上卷曲的虎尾,立体而乖巧,更添几分灵动之象;最后把那个特有的“王”字醒目地摆布在老虎的脑门上后,一只威风凛凛的黎侯虎就做成了。

一只有故事的虎

黎城除了布老虎,还有虎头鞋、虎头帽、虎肚兜等,逢年过节家家门上贴虎符,搬家暖房摆放虎形器镇宅,婚礼、满月、成年人礼俗都要送黎侯虎。在黎城,虎文化、虎元素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黎侯虎何时诞生?与商周时期的古黎国有哪些历史渊源?黎城的一些民俗和老虎有哪些不解之缘?

李小梅的父亲李有奇,很早就开始关注黎侯虎文化和开发黎侯虎产品,对黎侯虎的传说、来历颇有研究。他介绍,商周时期古黎国的都城就在今天的黎城,黎国的图腾就是老虎。《尚书》中记载的“西伯戡黎”战事,反映了历史传说和黎侯虎的渊源。相传两千多年前,周文王攻打黎国久攻不下,军中谋士献计称,黎国藏有庇佑百姓的玉石虎,如能盗来定能获胜。于是周文王依计而行,果然获胜,黎国就此土崩瓦解,黎国君亦流亡别国。灭黎后,周文王与献计谋士相继去世,民间传说他们是因残杀众多黎民百姓而遭天谴。周武王继位后,听闻此事违反了天意,就把逃到邻国的黎侯国君请回来,并归还玉石虎,重建了新的黎侯国。后世黎侯国百姓纷纷用不同材料制作出各种老虎,缅怀黎侯国君,保佑平安,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2006年,黎城县西关村西周古墓考古挖掘时,出土了包括著名的玉石虎在内的大量虎形器,佐证了黎侯虎的历史基因,考证出虎形器是当时社会风俗与精神信仰的重要特征,在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祭祀、军事活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黎侯国女孩从小就要学做针线活,缝制黎侯虎便是一项重要技能。黎城民间有玉石、草编、剪纸、根雕、刺绣等材质多样的虎形器,但最具代表性、最富有文化传统价值的当数布艺黎侯虎。几千年来,黎侯人对虎的喜爱有增无减,老虎的造型也逐渐定型,从凶悍威严的形象演变为今天憨态可掬的吉祥外表。1997年国家邮政部门为发行虎年生肖邮票,在全国各地征集老虎图案样品。黎城妇女缝制的“黎侯虎”被选送到北京参加评选,在众多省、市送交的30多种图案样品中,“黎侯虎”以极具观赏性的独特造型和富有民间文化色彩的风格被选中,1998年被国家邮电部选为虎年生肖邮票发行。从此,“黎侯虎”的形象走进千家万户。

黎侯虎名扬海内外,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被称为“中华第一虎”。自从“黎侯虎”生肖邮票发行之后,黎侯虎有了更大的市场需求。“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馆送出去的一万个黎侯虎礼品,都是我们做的。”李小梅说起当时的情景,犹有自豪感。

一只有理想的虎

李小梅出生在1973年,黎侯虎几乎伴随着她的整个人生。年幼时,看着家中长辈一针一线缝制布老虎。长大后,从长辈手中接过针线,学着制作布老虎,并且越做越好,成了黎城县有名气的制作能手。1998年虎年生肖邮票发行后,李小梅和她的黎侯虎愈加出名。

如何将黎侯虎发展成文化产业,让这项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一直是李小梅心头的挂念。她说:“我家的院子被省里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我想让更多的人学会做黎侯虎。”以往,做黎侯虎惯用的填充物是木屑,李小梅改成了蓬松棉,把原来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黎侯虎经过优化设计,统一为固定的样式,使黎侯虎的制作和加工趋向规范。为了发展制作队伍,她义务培训周边村镇的妇女们,不仅手把手地教授技艺,还免费提供原材料,对完成培训的人进行奖励,使制作队伍遍布全县200多个行政村,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组织培训,组织生产,组织销售,全县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的妇女就有两千多人,手工熟练的女性一年就能依靠黎侯虎增收2万元。

2010年,李小梅成为山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她带着黎侯虎多次参加省内外的文博会,参观考察其他非遗项目传承成果和经验,极力为黎侯虎注入品牌元素,将黎侯虎形象应用在多种生活用品上,把古朴的形式与现代的特色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喜欢黎侯虎,得到黎侯虎的庇佑,以此促进黎侯虎制作技艺的良性传承。

黎侯虎,鲜艳的绚丽中散发着纯朴的乡村气息,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持久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来源:山西日报)

原标题:黎侯虎 生机勃勃越千年


[编辑:王露一]

  相关链接
· 长治市级非遗项目:武乡“开花调”
· 62项目94人21单位!长治市非遗保护队伍再扩充
· 首届山西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长治市非遗参展
· 2020年非遗项目驻场演出于11月1日盛装开幕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非遗
黎侯虎 生机勃勃越千年

憨态可掬的形态,色彩鲜明的装扮,简单质朴的工艺,虎虎生威的造型里积淀着千年的智慧,虎气腾腾的意象中凝结着岁月的洗礼,虎头虎脑的可爱中蕴含着匠心的巧思。黎侯虎作为黎城民间手工技艺的缩影,集刺绣、布艺、剪纸、书画于一身,汇历史传说、图腾崇拜、信仰审美为一体,带着万千百姓渴望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传承在上党大地太行山中。从1998年黎侯虎登上戊寅年生肖邮票,到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只有着近三千年历史的“中国第一虎”已蜚声海外!

图为:李小梅缝制黎侯虎

图为:憨态可掬的黎侯虎

一只有颜值的虎

黎城,是一处坐落在大山中的小城,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依清漳河、浊漳河而卧太行。据在此出土的西周黎侯国君墓文物考证出,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方水土,孕育出黎侯虎传承地之一北桂花村古朴自然的一方文化。

农家小院的屋中,山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小梅正领着村妇们制作布艺黎侯虎。有的在剪样,有的在缝合,有的在做布艺的小部件,还有的在进行最后的整形和包装。做成的黎侯虎,昂首挺胸,敦厚健壮,憨态可掬,或虎的威风,或虎的可爱,透着简约质朴的美。在李小梅眼里,黎侯虎都活在一针一线里,虎眼炯炯,虎须颤颤,虎头上的“王”字充满张力,个个“生龙活虎”一般。

李小梅介绍,在上党农村,老百姓给孩子做满月过生日必送黎侯虎,由长辈把“虎”放到小孩怀中,意谓祝福小孩像虎一样健壮,像虎一样有胆识。由小孩母亲再把“虎”放在小孩身旁,虎头对着小孩身体,意谓“虎”能护佑孩子健康成长。从明清至今,在黎城当地和周边地区,婚礼嫁娶或是开业乔迁,黎侯虎都是必备礼品。当地方言的“虎”与“福”谐音,植根于黎城人生活中的黎侯虎,便赋予了镇宅祛邪、赐福增寿、安家生财、祈福平安的美好寓意。

一只有匠心的虎

李小梅的家,就是一个黎侯虎的世界。一坐在工作台前,拿起针线的李小梅便如身边堆着的布老虎一样神采奕奕,飞针走线间充满活力。一把剪刀、一根尺子、一枚银针、一条丝线、一块布料、一双巧手,经过精心选料、画样裁剪、拼缝成形、填装缝合、贴纹缝尾、五官装饰等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出一只黎侯虎。

李小梅拿出红、黄两种布料,黄布作虎身,红布作虎肚,在民间,这两种颜色的布料代表吉祥和喜庆。用黄色棉布作布老虎的底色,腹颔配以红布,增添了欢快之感。她比着设计好的图样熟练地裁剪着,虎身的花纹细碎,她裁剪得很小心,虎的鼻、眉、眼,也要一点点剪出来。她用大块红黄布将虎身严严实实缝起来,再往其中填实蓬松棉,成形的虎呼之欲出。虎体前后是两朵旋风状花纹,虎蹄足端处是篆书体“心”字花纹,虎背上树杈形的波状黑色花纹既表现出虎的皮毛生成特征,又依形而变产生一种动感,赋予虎体写意而活泼的王者气度。

“欢不欢,看五官”,李小梅说要想让黎侯虎活起来,五官设计装点一定要巧妙。她制作的虎面很特别,眼睛以桃形为基形,选黑、白、红三色布次第装饰,眼珠以金属泡盖钉镶嵌,下睑和睫毛饰以长平针和盘针,眉毛则为青缎边花瓣状;鼻子选用绿色绸子包填而成,表面上看似树叶,内里填充朱砂等物,有避邪之意;虎嘴巴张着,口中为红色,牙齿以白布剪镶;虎须本是刚硬的,这里却用剪纸的方法剪出一枝兰花,熨帖在老虎的嘴角,使之一反凶猛之态而显出喜善之像;直矗的两耳与向上卷曲的虎尾,立体而乖巧,更添几分灵动之象;最后把那个特有的“王”字醒目地摆布在老虎的脑门上后,一只威风凛凛的黎侯虎就做成了。

一只有故事的虎

黎城除了布老虎,还有虎头鞋、虎头帽、虎肚兜等,逢年过节家家门上贴虎符,搬家暖房摆放虎形器镇宅,婚礼、满月、成年人礼俗都要送黎侯虎。在黎城,虎文化、虎元素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黎侯虎何时诞生?与商周时期的古黎国有哪些历史渊源?黎城的一些民俗和老虎有哪些不解之缘?

李小梅的父亲李有奇,很早就开始关注黎侯虎文化和开发黎侯虎产品,对黎侯虎的传说、来历颇有研究。他介绍,商周时期古黎国的都城就在今天的黎城,黎国的图腾就是老虎。《尚书》中记载的“西伯戡黎”战事,反映了历史传说和黎侯虎的渊源。相传两千多年前,周文王攻打黎国久攻不下,军中谋士献计称,黎国藏有庇佑百姓的玉石虎,如能盗来定能获胜。于是周文王依计而行,果然获胜,黎国就此土崩瓦解,黎国君亦流亡别国。灭黎后,周文王与献计谋士相继去世,民间传说他们是因残杀众多黎民百姓而遭天谴。周武王继位后,听闻此事违反了天意,就把逃到邻国的黎侯国君请回来,并归还玉石虎,重建了新的黎侯国。后世黎侯国百姓纷纷用不同材料制作出各种老虎,缅怀黎侯国君,保佑平安,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2006年,黎城县西关村西周古墓考古挖掘时,出土了包括著名的玉石虎在内的大量虎形器,佐证了黎侯虎的历史基因,考证出虎形器是当时社会风俗与精神信仰的重要特征,在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祭祀、军事活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黎侯国女孩从小就要学做针线活,缝制黎侯虎便是一项重要技能。黎城民间有玉石、草编、剪纸、根雕、刺绣等材质多样的虎形器,但最具代表性、最富有文化传统价值的当数布艺黎侯虎。几千年来,黎侯人对虎的喜爱有增无减,老虎的造型也逐渐定型,从凶悍威严的形象演变为今天憨态可掬的吉祥外表。1997年国家邮政部门为发行虎年生肖邮票,在全国各地征集老虎图案样品。黎城妇女缝制的“黎侯虎”被选送到北京参加评选,在众多省、市送交的30多种图案样品中,“黎侯虎”以极具观赏性的独特造型和富有民间文化色彩的风格被选中,1998年被国家邮电部选为虎年生肖邮票发行。从此,“黎侯虎”的形象走进千家万户。

黎侯虎名扬海内外,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被称为“中华第一虎”。自从“黎侯虎”生肖邮票发行之后,黎侯虎有了更大的市场需求。“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馆送出去的一万个黎侯虎礼品,都是我们做的。”李小梅说起当时的情景,犹有自豪感。

一只有理想的虎

李小梅出生在1973年,黎侯虎几乎伴随着她的整个人生。年幼时,看着家中长辈一针一线缝制布老虎。长大后,从长辈手中接过针线,学着制作布老虎,并且越做越好,成了黎城县有名气的制作能手。1998年虎年生肖邮票发行后,李小梅和她的黎侯虎愈加出名。

如何将黎侯虎发展成文化产业,让这项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一直是李小梅心头的挂念。她说:“我家的院子被省里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我想让更多的人学会做黎侯虎。”以往,做黎侯虎惯用的填充物是木屑,李小梅改成了蓬松棉,把原来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黎侯虎经过优化设计,统一为固定的样式,使黎侯虎的制作和加工趋向规范。为了发展制作队伍,她义务培训周边村镇的妇女们,不仅手把手地教授技艺,还免费提供原材料,对完成培训的人进行奖励,使制作队伍遍布全县200多个行政村,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组织培训,组织生产,组织销售,全县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的妇女就有两千多人,手工熟练的女性一年就能依靠黎侯虎增收2万元。

2010年,李小梅成为山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她带着黎侯虎多次参加省内外的文博会,参观考察其他非遗项目传承成果和经验,极力为黎侯虎注入品牌元素,将黎侯虎形象应用在多种生活用品上,把古朴的形式与现代的特色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喜欢黎侯虎,得到黎侯虎的庇佑,以此促进黎侯虎制作技艺的良性传承。

黎侯虎,鲜艳的绚丽中散发着纯朴的乡村气息,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持久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来源:山西日报)

原标题:黎侯虎 生机勃勃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