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斌:肩上担山知任重 志存云天砥砺行
发布时间: 2020-09-13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讯:日常工作中,建筑工地是他的“家”,每天从早忙到晚,问题逐个解决,工期按期推进。

遇到突发情况时,他是应急处置的总指挥兼带头人,夜幕中淋着雨一干就是七个小时。

繁忙工作之余,他善于学习借鉴先进施工工艺,并能结合实际进行再创新、再应用。

他叫韩斌,来自山西三建集团公司第一分公司,系蒲县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经理。

熟悉韩斌的人,为他做过这样的总结:勤奋敬业、勇于创新是他特有的人生标签。

从早到晚忙不停的项目经理

蒲县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是蒲县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20年城建重点工程之一,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总长1621米的地上道路工程,1433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雨污分流工程,以及3920米的供热管网和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等,总投资1.93亿元。工程竣工后,将解决周边1000余户居民的供热、供水问题,道路两侧架空线网全部入地,有效改善蒲县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蒲县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是我参加工作以来遇到的工期最紧、任务最重的一个项目,没有之一。”韩斌介绍,该项目于今年3月12日开工,为确保居民今冬取暖不受影响,项目部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一方面是赶工期,一方面是今夏降雨较多。为了挤时间、赶时间、抢时间,从项目启动伊始,韩斌就把“家”安在了项目上。除了回公司处理公务,他每天早上必定出现在工地上,晚上8点以后再组织召开碰头会解决当天遇到的问题、安排部署次日工作。

“需要韩经理处理的事情太多了。”一名项目技术员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是韩斌操心最多的。与此同时,很多看似琐碎却比较棘手的事情也需要他出面协调,比如说工地围挡被破坏了,社会车辆随意停放堵塞工地出入通道了,连夜协调当地职能部门移除管线……

“在项目上很忙也很累,但是我很喜欢这种工作状态。”韩斌认为,身为工程项目经理,处在兵头将尾这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锻炼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一方面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雨中拼命七个小时力保项目安全

对于搞建筑的人尤其是地下施工的人来讲,最难熬的莫过于雨季,最担心的莫过于强降雨。今年7月初,蒲县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就遭遇了强降雨袭击。

“那天,大概是晚上7点左右,快下班了。”韩斌回忆,强对流天气即将出现之时,他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立即召集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归位,做好应急准备。

由于蒲县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位于蒲县县城的低洼地带,土方开挖期间,下挖3米就已出现地下水。因此,在此之前,管沟内就有8台水泵用于抽排地下水。但是,那天的强降雨下了足足一个小时,所有水泵全开都无法应付快速汇集的雨水,300多米长的管沟内平均积水深度达到70厘米。

临时加了5台水泵,韩斌指导工人们把水泵逐台抬进管沟,效果依旧不明显。随即,韩斌又紧急调来两台6寸口径的大水泵。这种水泵,平时需要8个人一起发力才能抬起来,为抢时间,韩斌调来铲车、挖掘机,才把大水泵逐个放进管沟。

应急处置期间,山西三建集团同在蒲县的其他两个工程项目,在各自项目经理带领下,先后出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60余名紧急驰援。

“当时身上的衣服早已经湿透了,但是看到那么多同事过来帮忙,心里头特别温暖,应对强降雨天气的底气瞬间变得特别足。”韩斌回忆,那个晚上,他们为了在管沟边沿砌筑一条高约40厘米的挡水台,使用水泥就超过80吨。而且,大量水泥都是大家肩扛手抬,用手推车一车一车推进工地,可想而知大家的付出有多大。

全程指挥调度的同时,韩斌一刻也没有停下脚步。他一会儿跑前跑后确定排水出口位置,一会儿帮着“顺一顺”排水管,一会儿帮着敷设电线。直到次日凌晨2时,管沟内积水险情彻底消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拖着疲惫的身躯,又一次泡方便面充饥。

次日天亮后,蒲县一些居民惊奇地发现,一夜之间,综合管廊工程旁边的非机动车道上,多了一条300多米长的挡水台。了解情况后,一直关注工程进展的一个老同志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以前总担心你们的综合实力,现在放心了。你们一个晚上的拼搏,让我们见识了三建精神和三建速度。你们的凝聚力、战斗力,让我绝对相信你们有能力让我们今冬如期供暖。”

一次创新,实现工程时间和成本“双节约”

从2007年参加工作至今,韩斌经历了技术员、工长、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四个岗位的磨炼。13年的成长历程,让他深切体会到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

前文说过,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位于蒲县县城低洼地带,管沟需要开挖7.5米深,但在3米处就出现地下水,降水工作极端重要。

按照已有工艺,该项目需要采用“井点降水”,也就是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降水。这种工艺的缺点是消耗原材料多、耗费时间长。

此前,韩斌曾在互联网上看过南方城市施工队伍采用的一种降水工艺:明沟暗排。即:基坑开挖之后,在基坑底部中心位置开挖一条宽约1米的水沟,铺设无砂管,周边进行石子回填。

其实,使用“无砂管”可不是直接学来的经验,而是韩斌在明沟暗排工艺上的一次再创新。

明沟暗排工艺前期试验过程中,韩斌发现一个问题:采用石子回填的滤水性不是很好。为了解决这个“新”问题,他多方查找资料,同时向经验丰富的山西三建集团公司第一分公司副经理白广华等积极请教。最终,无砂管被选中并应用,使用效果非常好。

据了解,采用“明沟暗排”替代“井点降水”,节约直接成本20%以上,节约工程用时至少60%以上。

肩上担山知任重,志存云天砥砺行。这便是韩斌,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埋头苦干,却不曾虚度每一个朝夕,不曾辜负每一分韶华;坚守岗位,扎根一线,为建设经得起历史与良心检验的工程,为集团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山西三建晋城和平里:国企匠心筑就品质人居典范
· 山西三建集团:志愿服务点亮城市文明
· 山西三建第四分公司召开下半年工作会
· 山西三建建设第八分公司开展施工项目综合检查
· 山西三建建设第二分公司举办模板工程施工图绘图培训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山西三建
韩斌:肩上担山知任重 志存云天砥砺行

黄河新闻网讯:日常工作中,建筑工地是他的“家”,每天从早忙到晚,问题逐个解决,工期按期推进。

遇到突发情况时,他是应急处置的总指挥兼带头人,夜幕中淋着雨一干就是七个小时。

繁忙工作之余,他善于学习借鉴先进施工工艺,并能结合实际进行再创新、再应用。

他叫韩斌,来自山西三建集团公司第一分公司,系蒲县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经理。

熟悉韩斌的人,为他做过这样的总结:勤奋敬业、勇于创新是他特有的人生标签。

从早到晚忙不停的项目经理

蒲县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是蒲县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20年城建重点工程之一,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总长1621米的地上道路工程,1433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雨污分流工程,以及3920米的供热管网和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等,总投资1.93亿元。工程竣工后,将解决周边1000余户居民的供热、供水问题,道路两侧架空线网全部入地,有效改善蒲县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蒲县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是我参加工作以来遇到的工期最紧、任务最重的一个项目,没有之一。”韩斌介绍,该项目于今年3月12日开工,为确保居民今冬取暖不受影响,项目部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一方面是赶工期,一方面是今夏降雨较多。为了挤时间、赶时间、抢时间,从项目启动伊始,韩斌就把“家”安在了项目上。除了回公司处理公务,他每天早上必定出现在工地上,晚上8点以后再组织召开碰头会解决当天遇到的问题、安排部署次日工作。

“需要韩经理处理的事情太多了。”一名项目技术员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是韩斌操心最多的。与此同时,很多看似琐碎却比较棘手的事情也需要他出面协调,比如说工地围挡被破坏了,社会车辆随意停放堵塞工地出入通道了,连夜协调当地职能部门移除管线……

“在项目上很忙也很累,但是我很喜欢这种工作状态。”韩斌认为,身为工程项目经理,处在兵头将尾这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锻炼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一方面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雨中拼命七个小时力保项目安全

对于搞建筑的人尤其是地下施工的人来讲,最难熬的莫过于雨季,最担心的莫过于强降雨。今年7月初,蒲县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就遭遇了强降雨袭击。

“那天,大概是晚上7点左右,快下班了。”韩斌回忆,强对流天气即将出现之时,他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立即召集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归位,做好应急准备。

由于蒲县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位于蒲县县城的低洼地带,土方开挖期间,下挖3米就已出现地下水。因此,在此之前,管沟内就有8台水泵用于抽排地下水。但是,那天的强降雨下了足足一个小时,所有水泵全开都无法应付快速汇集的雨水,300多米长的管沟内平均积水深度达到70厘米。

临时加了5台水泵,韩斌指导工人们把水泵逐台抬进管沟,效果依旧不明显。随即,韩斌又紧急调来两台6寸口径的大水泵。这种水泵,平时需要8个人一起发力才能抬起来,为抢时间,韩斌调来铲车、挖掘机,才把大水泵逐个放进管沟。

应急处置期间,山西三建集团同在蒲县的其他两个工程项目,在各自项目经理带领下,先后出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60余名紧急驰援。

“当时身上的衣服早已经湿透了,但是看到那么多同事过来帮忙,心里头特别温暖,应对强降雨天气的底气瞬间变得特别足。”韩斌回忆,那个晚上,他们为了在管沟边沿砌筑一条高约40厘米的挡水台,使用水泥就超过80吨。而且,大量水泥都是大家肩扛手抬,用手推车一车一车推进工地,可想而知大家的付出有多大。

全程指挥调度的同时,韩斌一刻也没有停下脚步。他一会儿跑前跑后确定排水出口位置,一会儿帮着“顺一顺”排水管,一会儿帮着敷设电线。直到次日凌晨2时,管沟内积水险情彻底消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拖着疲惫的身躯,又一次泡方便面充饥。

次日天亮后,蒲县一些居民惊奇地发现,一夜之间,综合管廊工程旁边的非机动车道上,多了一条300多米长的挡水台。了解情况后,一直关注工程进展的一个老同志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以前总担心你们的综合实力,现在放心了。你们一个晚上的拼搏,让我们见识了三建精神和三建速度。你们的凝聚力、战斗力,让我绝对相信你们有能力让我们今冬如期供暖。”

一次创新,实现工程时间和成本“双节约”

从2007年参加工作至今,韩斌经历了技术员、工长、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四个岗位的磨炼。13年的成长历程,让他深切体会到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

前文说过,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位于蒲县县城低洼地带,管沟需要开挖7.5米深,但在3米处就出现地下水,降水工作极端重要。

按照已有工艺,该项目需要采用“井点降水”,也就是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降水。这种工艺的缺点是消耗原材料多、耗费时间长。

此前,韩斌曾在互联网上看过南方城市施工队伍采用的一种降水工艺:明沟暗排。即:基坑开挖之后,在基坑底部中心位置开挖一条宽约1米的水沟,铺设无砂管,周边进行石子回填。

其实,使用“无砂管”可不是直接学来的经验,而是韩斌在明沟暗排工艺上的一次再创新。

明沟暗排工艺前期试验过程中,韩斌发现一个问题:采用石子回填的滤水性不是很好。为了解决这个“新”问题,他多方查找资料,同时向经验丰富的山西三建集团公司第一分公司副经理白广华等积极请教。最终,无砂管被选中并应用,使用效果非常好。

据了解,采用“明沟暗排”替代“井点降水”,节约直接成本20%以上,节约工程用时至少60%以上。

肩上担山知任重,志存云天砥砺行。这便是韩斌,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埋头苦干,却不曾虚度每一个朝夕,不曾辜负每一分韶华;坚守岗位,扎根一线,为建设经得起历史与良心检验的工程,为集团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