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县耽车村庙会里的缕缕乡愁
发布时间: 2020-07-07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平顺县北耽车乡有北耽车村和南耽车村,位于太行水乡风景区中段,两村相隔一条浊漳河,很早以前本是一个村,北耽车村原来的歇马殿,村北原来阁庙前的大柏树都是两村共有的,村里种的地也是你村有我,我村有你。

因耽车村明朝属黎城县漳源乡管辖,光绪年间《黎城县志》记载,五美里的27个村,漳河北岸者有湾里等16村,漳河南岸者有安乐等10村。惟耽车跨河两岸,土人别为南北耽车。

南耽车村后有富有传奇色彩的南垴山,古时称明山。南垴山上有一片很大的原始森林,登上南垴山,就会发现,山脚下土地肥沃,却不长松也不长柏;山后是阴坡,保墒耐旱,没有多少松树和柏树。惟独山岭的娲皇宫前后长满了葱茏的松树和柏树。娲皇宫前有一株高大奇树,树是三四个人抱不过来的白皮松,生长着两个树冠:一个是松树,一个是柏树;底层为松树叶,上层为柏树叶,本是同干生,树叶迥相异,人们称呼这树为“松裹柏”。南垴山头有女娲庙,老百姓称为奶奶庙,两村的三月初八庙会十分有名。

“奶奶”庙会实际上是女娲庙会。

女娲行宫碧霞神

女娲的传说,在中国古代很著名,传说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立极造物,别男女,通婚姻,造笙簧,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的崇敬与怀念。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女娲是有盖世之功的女性神圣,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功德“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根祖文化。

河北省涉县索堡镇唐王峧山腰有娲皇宫,俗称“奶奶顶”,娲皇宫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娲字的读音实质上说明了女娲氏的事迹,生火做饭向来是女人的事情,古人记录到女娲氏时,在“呙”字上配上一个女字符号而造出“娲”字,正是家庭主妇的形象。

耽车女娲庙位于村东沟南垴山的山头,最高处古有山神庙,现已不存。女娲庙传说是涉县索堡女娲庙的行宫。山门有灵官庙,负责通风报信和保卫之职,上首配神书吏,下首配神鬼捉。主庙为一进院落,大门处是四大天王。中间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像都有。东偏殿主神为女娲圣母,左右分别为碧霞元君和紫霞元君,据说村里供奉祭奠的神是碧霞元君。上首配神为糠仙奶奶、痘仙奶奶、眼光奶奶、忌风奶奶,下首四个配像为送子爷爷、张生爷爷、乳母奶奶、接生奶奶。东配房为关圣帝庙。释迦牟尼佛靠背有一小楼,供奉观世音菩萨。

女娲庙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嘉庆24年(1819年)《重修明山古庙碑记》记载:“天仙圣母,以天做室,碧霞为宫;娲皇圣母,炼石补天,彩悬云霄;子孙圣母,顾复保赤,繁衍昌宗,要皆辅世佑民,赐福消灾。所以古圣天敕封而神也。”

耽车女娲庙除供奉女娲外,村里供奉祭奠的神主要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是道教女神的尊称。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至今许多村民在过年和庙会时都要到女娲庙中烧香,祈求平安。

传说这座庙最初并不建在这里,而是在北耽车村东的山上。周边的村担心风水不好,耽车村民计划把庙搬迁到这里。商议已定,只待动工。一天早晨,早起的村民意外地发现村里的骡马牛浑身是汗,好像干了一夜的活儿,心中疑惑不解,出了门才发现庙已搬到了南垴山顶上。原来是女娲在夜晚动用了村里的牲口,将庙搬到了这里。

三月初八古庙会

庙会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固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故名。庙会一开,八方来拜,敬神上香,祈愿还家。庙会是与文化娱乐有关的节日活动,有各类民间艺人进行表演,多是一年一度。耽车古庙会就属此类。

每年三月初八,耽车村娲皇行宫(奶奶庙)庙会在当地很有名气,是有名的“迎神赛会”,是祈求平安活动的重要内容,传承几百年,解放前还有大型迎神祭祀活动。

每年三月初七与初八交接的子时,传说女娲亲临耽车村,三月初八庙会由此而来。

据年老的村民讲,庙会由附近20个村庄集体举办,各社首轮流执事。正月一过,附近各村庄在社首的统一安排下,开始筹备祭拜活动,只等三月。

以前行宫祭拜的程序是这样的。三月初七下午,20个村社组织参与祭神、社火、故事(表演为主的民间娱乐活动)人员,在北耽车村最大的戏台(现在是乡政府所在地)齐聚。下午三时(未时),祭拜迎神队伍出发,最前面的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值日官,礼仪官由十里八村中德高望重、年龄较大、能和女娲对话的男性担当,身穿红色古戏装,头戴红色无翅帽,手拿黄卷,两侧紧随两个护官人。接下来是迎神的轿子神轿,也叫神住楼,是迎接女娲下山的交通工具。我家还有神住楼的微型木雕。神轿四周配有五色丝和金箔丝线彩带,有8个大人抬着(寓意八抬大轿),大人身穿彩戏装,头戴无沿黄色帽,紧随神轿的是乐队,用二胡、唢呐、锣鼓等吹奏着欢快的曲子。社首们身穿齐整干净的衣服,行进在队伍的后面。

接下来是社火演出,主要有扛妆、故事、旱船、高跷、武术等,每个村庄至少出一个节目,每个节目前面至少有八竿五色彩旗开道,社火节目边走边演,伴有鞭炮的鸣响。社火节目一般顺序为:故事最前,武术最后,其他节目在中间。故事是由善男信女装扮成各路神仙和戏剧人物,多为《梁山好汉劫法场》等,还有武术兵器(棍棒、流星锤等)表演,上演《杨家将》等,节目的最后是十里八村的敬神上香人员,善男信女带着水果馒头、五牲供品,祭拜队伍一般在酉时左右到达女娲庙。

初七晚上到初八凌晨交接的子时,在女娲奶奶庙前,祭祀活动开始。值日官主持祭祀仪式,在大殿前面朗声宣读,大意是三月初八黄道吉日,愿女娲保佑五谷丰登,人人健康,永世太平。当值社首走上祭台,三拜九叩,参加祭拜活动的百姓也随社首一起烧香,供品为三斤白面做成的大面羊。接着为女娲奶奶表演社火节目,演出期间穿插有负责说话的代言人,他们不断替女娲奶奶说话,大意是哪里旱哪里涝,哪里有瘟疫,哪里有配方可以治等等,有时还可以现场为百姓治病。社火节目于初八申时结束。

接着开始迎驾,女娲主神脚边有小的女娲像叫行神,社首行拜礼后虔诚地向女娲行礼,将行神“请”入神轿里,善男信女按着来时的顺序,鸣放鞭炮,边行边演,请到北耽车村戏台,供奉在戏台对面的歇马殿,正对戏台看戏。这是女娲奶奶到人间的主要活动之一。

初十午时,将行神按迎神时的顺序上山,安放主神脚下,社首百姓烧香叩头完成送神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迎神送神活动不举行了,但庙会从未间断。人们沉浸在戏曲的故事中,享受着庙会的乐趣,传承着古代的文明。

庙会留住乡愁记忆

从我记事起,村里三月初八的庙会就一直伴随着我。许多村民每年早早地到奶奶庙烧香。村里每年要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去“写戏”,就是约定一个剧团在庙会时唱戏三天或五天。几十年来,上党落子、上党梆子、豫剧等轮番上演。唱戏,几十年前在现乡政府所在地的古戏台上进行,后来该处改建为办公楼后,就采用临时搭台的办法,在村西头用木头等搭起简易戏台,会后即拆,再后来在村西盖起了砖石舞台,固定在此一年一度约会角儿。唱戏所谓酬神,实际上也让整日劳作的村民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有段二淼、申忠国、郭明娥等本地大腕也在此登台表演。

近年来在唱戏的同时,村里还集体组织或村民自发闹起了红火:踩高跷、敲锣鼓、扭秧歌,上自年过八旬的老人,下至不满十龄的儿童,时有登台,热闹异常。今年因疫情影响,没有唱戏,没有红火。许多村民在微信群里期盼着明年大闹一场。

在没有网购,生产生活用品不方便购买的往昔年代,庙会也是物资交流会。届时,专门赶会的货郎、卖食品的厨师、给人拔牙的大夫等,满满占据了大街两旁。各色帐篷点缀其间,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四村八庄的村民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享受多时没尝的美味。既过了戏瘾,又选购了所需物品,一派祥和的人间烟火图景。平时在外打拼的游子,庙会期间也争取回到故乡的怀抱,畅谈在外的酸甜苦辣,追忆村里“七滩八庙九圪堆”的传说。

村东古歇马殿,近几年成了展览馆,上面一副对联“周唐秦宋装饰复见古,礼乐诗书传统在于今”,正是庙会古今传承的写照。今年,村里的文化广场正式奠基,新时代有了文化活动中心,但古老的庙会文化将一直传承下去。(来源:上党晚报)

原标题:平顺县耽车村“奶奶”庙会


[编辑:张乐]

  相关链接
· 长治拍客:荫城古镇“八月初一”庙会
· 长治市司法局开展“送法进庙会”系列宣传活动
· 平顺县车当村药王庙庙会
· 长子县尧庙会的“前世今生”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民俗
平顺县耽车村庙会里的缕缕乡愁

平顺县北耽车乡有北耽车村和南耽车村,位于太行水乡风景区中段,两村相隔一条浊漳河,很早以前本是一个村,北耽车村原来的歇马殿,村北原来阁庙前的大柏树都是两村共有的,村里种的地也是你村有我,我村有你。

因耽车村明朝属黎城县漳源乡管辖,光绪年间《黎城县志》记载,五美里的27个村,漳河北岸者有湾里等16村,漳河南岸者有安乐等10村。惟耽车跨河两岸,土人别为南北耽车。

南耽车村后有富有传奇色彩的南垴山,古时称明山。南垴山上有一片很大的原始森林,登上南垴山,就会发现,山脚下土地肥沃,却不长松也不长柏;山后是阴坡,保墒耐旱,没有多少松树和柏树。惟独山岭的娲皇宫前后长满了葱茏的松树和柏树。娲皇宫前有一株高大奇树,树是三四个人抱不过来的白皮松,生长着两个树冠:一个是松树,一个是柏树;底层为松树叶,上层为柏树叶,本是同干生,树叶迥相异,人们称呼这树为“松裹柏”。南垴山头有女娲庙,老百姓称为奶奶庙,两村的三月初八庙会十分有名。

“奶奶”庙会实际上是女娲庙会。

女娲行宫碧霞神

女娲的传说,在中国古代很著名,传说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立极造物,别男女,通婚姻,造笙簧,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的崇敬与怀念。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女娲是有盖世之功的女性神圣,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功德“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根祖文化。

河北省涉县索堡镇唐王峧山腰有娲皇宫,俗称“奶奶顶”,娲皇宫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娲字的读音实质上说明了女娲氏的事迹,生火做饭向来是女人的事情,古人记录到女娲氏时,在“呙”字上配上一个女字符号而造出“娲”字,正是家庭主妇的形象。

耽车女娲庙位于村东沟南垴山的山头,最高处古有山神庙,现已不存。女娲庙传说是涉县索堡女娲庙的行宫。山门有灵官庙,负责通风报信和保卫之职,上首配神书吏,下首配神鬼捉。主庙为一进院落,大门处是四大天王。中间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像都有。东偏殿主神为女娲圣母,左右分别为碧霞元君和紫霞元君,据说村里供奉祭奠的神是碧霞元君。上首配神为糠仙奶奶、痘仙奶奶、眼光奶奶、忌风奶奶,下首四个配像为送子爷爷、张生爷爷、乳母奶奶、接生奶奶。东配房为关圣帝庙。释迦牟尼佛靠背有一小楼,供奉观世音菩萨。

女娲庙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嘉庆24年(1819年)《重修明山古庙碑记》记载:“天仙圣母,以天做室,碧霞为宫;娲皇圣母,炼石补天,彩悬云霄;子孙圣母,顾复保赤,繁衍昌宗,要皆辅世佑民,赐福消灾。所以古圣天敕封而神也。”

耽车女娲庙除供奉女娲外,村里供奉祭奠的神主要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是道教女神的尊称。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至今许多村民在过年和庙会时都要到女娲庙中烧香,祈求平安。

传说这座庙最初并不建在这里,而是在北耽车村东的山上。周边的村担心风水不好,耽车村民计划把庙搬迁到这里。商议已定,只待动工。一天早晨,早起的村民意外地发现村里的骡马牛浑身是汗,好像干了一夜的活儿,心中疑惑不解,出了门才发现庙已搬到了南垴山顶上。原来是女娲在夜晚动用了村里的牲口,将庙搬到了这里。

三月初八古庙会

庙会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固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故名。庙会一开,八方来拜,敬神上香,祈愿还家。庙会是与文化娱乐有关的节日活动,有各类民间艺人进行表演,多是一年一度。耽车古庙会就属此类。

每年三月初八,耽车村娲皇行宫(奶奶庙)庙会在当地很有名气,是有名的“迎神赛会”,是祈求平安活动的重要内容,传承几百年,解放前还有大型迎神祭祀活动。

每年三月初七与初八交接的子时,传说女娲亲临耽车村,三月初八庙会由此而来。

据年老的村民讲,庙会由附近20个村庄集体举办,各社首轮流执事。正月一过,附近各村庄在社首的统一安排下,开始筹备祭拜活动,只等三月。

以前行宫祭拜的程序是这样的。三月初七下午,20个村社组织参与祭神、社火、故事(表演为主的民间娱乐活动)人员,在北耽车村最大的戏台(现在是乡政府所在地)齐聚。下午三时(未时),祭拜迎神队伍出发,最前面的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值日官,礼仪官由十里八村中德高望重、年龄较大、能和女娲对话的男性担当,身穿红色古戏装,头戴红色无翅帽,手拿黄卷,两侧紧随两个护官人。接下来是迎神的轿子神轿,也叫神住楼,是迎接女娲下山的交通工具。我家还有神住楼的微型木雕。神轿四周配有五色丝和金箔丝线彩带,有8个大人抬着(寓意八抬大轿),大人身穿彩戏装,头戴无沿黄色帽,紧随神轿的是乐队,用二胡、唢呐、锣鼓等吹奏着欢快的曲子。社首们身穿齐整干净的衣服,行进在队伍的后面。

接下来是社火演出,主要有扛妆、故事、旱船、高跷、武术等,每个村庄至少出一个节目,每个节目前面至少有八竿五色彩旗开道,社火节目边走边演,伴有鞭炮的鸣响。社火节目一般顺序为:故事最前,武术最后,其他节目在中间。故事是由善男信女装扮成各路神仙和戏剧人物,多为《梁山好汉劫法场》等,还有武术兵器(棍棒、流星锤等)表演,上演《杨家将》等,节目的最后是十里八村的敬神上香人员,善男信女带着水果馒头、五牲供品,祭拜队伍一般在酉时左右到达女娲庙。

初七晚上到初八凌晨交接的子时,在女娲奶奶庙前,祭祀活动开始。值日官主持祭祀仪式,在大殿前面朗声宣读,大意是三月初八黄道吉日,愿女娲保佑五谷丰登,人人健康,永世太平。当值社首走上祭台,三拜九叩,参加祭拜活动的百姓也随社首一起烧香,供品为三斤白面做成的大面羊。接着为女娲奶奶表演社火节目,演出期间穿插有负责说话的代言人,他们不断替女娲奶奶说话,大意是哪里旱哪里涝,哪里有瘟疫,哪里有配方可以治等等,有时还可以现场为百姓治病。社火节目于初八申时结束。

接着开始迎驾,女娲主神脚边有小的女娲像叫行神,社首行拜礼后虔诚地向女娲行礼,将行神“请”入神轿里,善男信女按着来时的顺序,鸣放鞭炮,边行边演,请到北耽车村戏台,供奉在戏台对面的歇马殿,正对戏台看戏。这是女娲奶奶到人间的主要活动之一。

初十午时,将行神按迎神时的顺序上山,安放主神脚下,社首百姓烧香叩头完成送神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迎神送神活动不举行了,但庙会从未间断。人们沉浸在戏曲的故事中,享受着庙会的乐趣,传承着古代的文明。

庙会留住乡愁记忆

从我记事起,村里三月初八的庙会就一直伴随着我。许多村民每年早早地到奶奶庙烧香。村里每年要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去“写戏”,就是约定一个剧团在庙会时唱戏三天或五天。几十年来,上党落子、上党梆子、豫剧等轮番上演。唱戏,几十年前在现乡政府所在地的古戏台上进行,后来该处改建为办公楼后,就采用临时搭台的办法,在村西头用木头等搭起简易戏台,会后即拆,再后来在村西盖起了砖石舞台,固定在此一年一度约会角儿。唱戏所谓酬神,实际上也让整日劳作的村民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有段二淼、申忠国、郭明娥等本地大腕也在此登台表演。

近年来在唱戏的同时,村里还集体组织或村民自发闹起了红火:踩高跷、敲锣鼓、扭秧歌,上自年过八旬的老人,下至不满十龄的儿童,时有登台,热闹异常。今年因疫情影响,没有唱戏,没有红火。许多村民在微信群里期盼着明年大闹一场。

在没有网购,生产生活用品不方便购买的往昔年代,庙会也是物资交流会。届时,专门赶会的货郎、卖食品的厨师、给人拔牙的大夫等,满满占据了大街两旁。各色帐篷点缀其间,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四村八庄的村民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享受多时没尝的美味。既过了戏瘾,又选购了所需物品,一派祥和的人间烟火图景。平时在外打拼的游子,庙会期间也争取回到故乡的怀抱,畅谈在外的酸甜苦辣,追忆村里“七滩八庙九圪堆”的传说。

村东古歇马殿,近几年成了展览馆,上面一副对联“周唐秦宋装饰复见古,礼乐诗书传统在于今”,正是庙会古今传承的写照。今年,村里的文化广场正式奠基,新时代有了文化活动中心,但古老的庙会文化将一直传承下去。(来源:上党晚报)

原标题:平顺县耽车村“奶奶”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