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绿色立县”成果报道之二:“沁才回巢”带领村民致富
发布时间: 2020-03-14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  编辑: 邢璐霞   |  责任编辑: 肖贵海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 晋升 通讯员 李秀文)近年来,在“绿色立县”战略引领下,沁源县郭道镇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沁才回巢”计划,通过召开“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座谈会,广泛宣传当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有识之士投资家乡建设家乡。成功引回在外经商多年的杨玉亮,在该镇龙门口村“回巢落地”,注册成立沁源县圣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为带领全村群众致富走出了第一步。

图为:养殖场

郭道镇龙门口村,位于沁源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50公里,距郭道镇20公里,全村由龙门口、陈家沟、大圪老三个自然村组成,在册有121户303口人,耕地600余亩,林地4万余亩。当地群众主要以种地、养殖、外出打工为生,生活都比较困难。在外经商打拼多年的杨玉亮在镇政府召开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座谈会上受邀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乡的他,看到了依然在脱贫路上奋斗的乡亲,看到了县委县政府“绿色立县”战略下发展沁源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家乡对投资沁源者的系列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的诚意。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来了。2017年4月,他回到家乡成立了沁源县圣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落地到目前,已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占地10.29亩,年存栏可达1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一个,土鸡散养基地一个。年可消化当地马铃薯15万余斤,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23人稳定脱贫,实现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解决本村及周边村58人的外出务工问题。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龙门口村委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与圣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联合运作,将进一步整合周边多种资源优势,依托“花坡旅游公路”的开通,和当地原生态的村落、特殊的山势气候、4万亩林地天然氧吧等独特优势,推动龙门口村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提档升级,将此区域逐步打造成一个集药食同源种植、生态牧场、创意农业园区、田园食宿和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

药食同源种植区:一是流转土地200亩,大量种植优质马铃薯、大豆、油菜、玉米和蔬菜,确保养猪场食料和有机肥料的循环利用;二是沿花坡旅游公路沿线300余亩的荒山荒地,用于种植连翘、金银花、金菊等观赏性中药材的种植。

生态牧场养殖区:一是租用龙门口村(西村沟)撂荒土地约30亩,扩建万头育肥猪养殖基地;二是规范化建设万只生态蛋鸡散养区;三是利用丰富林地资源,筹建百头肉牛放养场。

创意农业和品牌土特产生产区:结合地方传统技艺,挖掘地方农产品特色,注册独特土特产品牌,召集乐于乡村创业的有识之士,规划创意农业和品牌土特产品生产区。一是完成马铃薯淀粉生产线建设,实现马铃薯粉条、粉皮加工投产达效;二是保留村内石磨、石碾,复建老式粮食加工厂,唤醒乡村记忆;三是新建油料加工厂,用于菜籽、大豆油加工。

田园食宿区:一是依托4万亩林地天然氧吧、濒临花坡景区的区位优势、当地特殊气候、原生态村落土房、土炕特色和生态种植区,打造“夏住沁之源”式避暑圣地和民宿体验区,让游客不仅可观光、住宿、度假,还可以亲身体验采果、农作、游乐,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二是规划建设由生态餐厅、烧烤区、野餐区组成的田园美食区,让游客可在采摘区内采摘新鲜瓜果蔬菜,在加工区内自己动手烹饪喜欢的农家菜,也可以在露天烧烤区边欣赏田园风光边享受时尚美食。在重要节假日,也可以设置露宿营地,开辟田园野餐区,举办篝火晚会,让游客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纯净空气、泥土芬芳,感受漫步田野的惬意人生。

户外运动区:利用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全县不断开辟的自驾游线路,引进运营团队,建设户外运动区,开展如登山、徒步、山地自行车、攀岩、野外露营等户外活动,丰富生态田园综合体的项目内容,增强游客驻留的吸引力。



  相关链接
· 沁源县审计局“五双手工作法”保障审计工作正能量
· 沁源:岳海莲被农工党省委会授予“重大贡献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 沁源县7家民营企业获得县委、政府重奖150万元
· 沁源县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助力春耕备耕和企业复工复产
· 沁源县委统战部律师服务团助力企业依法复工复产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沁源县
沁源“绿色立县”成果报道之二:“沁才回巢”带领村民致富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 晋升 通讯员 李秀文)近年来,在“绿色立县”战略引领下,沁源县郭道镇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沁才回巢”计划,通过召开“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座谈会,广泛宣传当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有识之士投资家乡建设家乡。成功引回在外经商多年的杨玉亮,在该镇龙门口村“回巢落地”,注册成立沁源县圣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为带领全村群众致富走出了第一步。

图为:养殖场

郭道镇龙门口村,位于沁源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50公里,距郭道镇20公里,全村由龙门口、陈家沟、大圪老三个自然村组成,在册有121户303口人,耕地600余亩,林地4万余亩。当地群众主要以种地、养殖、外出打工为生,生活都比较困难。在外经商打拼多年的杨玉亮在镇政府召开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座谈会上受邀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乡的他,看到了依然在脱贫路上奋斗的乡亲,看到了县委县政府“绿色立县”战略下发展沁源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家乡对投资沁源者的系列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的诚意。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来了。2017年4月,他回到家乡成立了沁源县圣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落地到目前,已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占地10.29亩,年存栏可达1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一个,土鸡散养基地一个。年可消化当地马铃薯15万余斤,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23人稳定脱贫,实现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解决本村及周边村58人的外出务工问题。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龙门口村委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与圣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联合运作,将进一步整合周边多种资源优势,依托“花坡旅游公路”的开通,和当地原生态的村落、特殊的山势气候、4万亩林地天然氧吧等独特优势,推动龙门口村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提档升级,将此区域逐步打造成一个集药食同源种植、生态牧场、创意农业园区、田园食宿和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

药食同源种植区:一是流转土地200亩,大量种植优质马铃薯、大豆、油菜、玉米和蔬菜,确保养猪场食料和有机肥料的循环利用;二是沿花坡旅游公路沿线300余亩的荒山荒地,用于种植连翘、金银花、金菊等观赏性中药材的种植。

生态牧场养殖区:一是租用龙门口村(西村沟)撂荒土地约30亩,扩建万头育肥猪养殖基地;二是规范化建设万只生态蛋鸡散养区;三是利用丰富林地资源,筹建百头肉牛放养场。

创意农业和品牌土特产生产区:结合地方传统技艺,挖掘地方农产品特色,注册独特土特产品牌,召集乐于乡村创业的有识之士,规划创意农业和品牌土特产品生产区。一是完成马铃薯淀粉生产线建设,实现马铃薯粉条、粉皮加工投产达效;二是保留村内石磨、石碾,复建老式粮食加工厂,唤醒乡村记忆;三是新建油料加工厂,用于菜籽、大豆油加工。

田园食宿区:一是依托4万亩林地天然氧吧、濒临花坡景区的区位优势、当地特殊气候、原生态村落土房、土炕特色和生态种植区,打造“夏住沁之源”式避暑圣地和民宿体验区,让游客不仅可观光、住宿、度假,还可以亲身体验采果、农作、游乐,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二是规划建设由生态餐厅、烧烤区、野餐区组成的田园美食区,让游客可在采摘区内采摘新鲜瓜果蔬菜,在加工区内自己动手烹饪喜欢的农家菜,也可以在露天烧烤区边欣赏田园风光边享受时尚美食。在重要节假日,也可以设置露宿营地,开辟田园野餐区,举办篝火晚会,让游客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纯净空气、泥土芬芳,感受漫步田野的惬意人生。

户外运动区:利用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全县不断开辟的自驾游线路,引进运营团队,建设户外运动区,开展如登山、徒步、山地自行车、攀岩、野外露营等户外活动,丰富生态田园综合体的项目内容,增强游客驻留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