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绿色立县”成果报道之一:郭道村告别煤烟和炉灰
发布时间: 2020-03-14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  编辑: 邢璐霞   |  责任编辑: 肖贵海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 晋升)“今年总算通上暖气了,过去6家人住一院子里,我们俩口子都上班,顾不上烧暖气,就一家一个小煤炉取暖做饭,院里的煤堆也堆不哈(下),满院是灰尘和烟味。天天提心吊胆的,老怕租住户不小心中煤烟出个啥事情,每天早上总得一家一家叫起床,咱才能放心去上班。现在有暖气了,真的是享福了”。郭道村村民邓俊峰这样说。春节前夕,雪后最冷的那几天,记者得知郭道村用上集中供热后,去进行了采访。

图为:郭道供热

郭道镇是山西沁源县的第二大镇,地处沁源县的中心位置。镇子的东北方向有道川,川里原有三个乡,合称“老东川”。“老东川”非常偏僻,人们为了生计和孩子上学,不少人都涌到了郭道镇郭道村这个镇子上,或打工或做生意或给上学的孩子做饭。由于外来的“老东川”人远远超过了本村人口,当地人就称郭道村为“川军集结地”。该村在册1452户、5000口人,但近年来常住人口超过1.4万,其中3000口是本村人,其余都是“老东川”来的暂住人口。由于外来人口多,居住拥挤,基本上每个小院里都是多户租赁合住,最多有住十来户的。由于小镇上人口密集,每户一个小煤炉一只小烟筒,还有单位冬天取暖靠小锅炉,排烟量非常大。据统计,小镇上共有1吨左右的锅炉59座。这些锅炉容量小、效率低、耗煤量大、污染严重。每到冬天,全镇子上的大小烟窗都尽情地排放,使小镇上空烟雾弥漫、小巷子里烟味浓浓、家家院子里街道上到处洒漏有煤粉和炉灰,垃圾乱倒随处可见。“脏、乱、差、烟味大”已经是人们对这个“川军集结地”的印象 。

图为:郭道村村民邓俊峰家再也不用煤炉做饭了

镇党委书记孙晓晔说,郭道村这个号称“川军集结地”的特殊小镇,外来人口多、人员杂、居住拥挤,煤炉取暖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近两年来,在“绿色立县 建设美丽沁源”战略引领下,我们遵照县委金所军书记来调研时“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困难和安全问题解决好”的指示,针对郭道镇的特殊情况,我们把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把“郭道镇大气污染治理清洁能源集中供热项目”确立为镇政府首抓的主要项目。在面对郭道镇距县城供热公司距离太远,乡村老旧房子多、供热户分散、集中供热面积小等原因造成的管道铺设成本高、资金压力太大、无法实现与县城联供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多方努力,采取“合作共赢”的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郭道镇大气污染治理清洁能源集中供热项目”,引来北京商家注册成立了沁源县沛泽供热有限公司。

截止2019年底,建成首站1座、换热站11座、铺设一次管网12810米、二次管网49240米,已投资4000多万。到2019年11月开通供热户共计1039户,供热面积达到254586平米。让80%的住户享受上了集中供热。公司负责人说,明年将实现全覆盖,并向周边各村延伸,争取让郭道镇全面实现集中环保供热。

该项目采取民营资本投资市政工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同时采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就是采用当地的明源焦化厂的发电余热作为热源进行供热,据说这两种方式在当地尚属首例,也是当地首家独立实现节能环保集中供热的农村。采用新型环保的“热电联产”供热方式,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环保集中供热后,郭道村里的小锅炉全部移除,群众都用上了电磁炉做饭。每年可节省标煤7424.31吨,减少Co2排放量19451.7吨,减少So2排放量63.11吨,减少NOx排放量54.94吨,减少炉渣排放量593.95吨,同时能减少排放粉尘颗粒物890.91吨,让环境明显改善。让郭道镇的天空晴了,空气新了,小镇也干净了。记者眼下的郭道镇,再也不见昔日烟雾蒙蒙的天,再也闻不到钻心刺鼻的烟味,再也见不到随处倾倒的炉灰和垃圾。 这个昔日的“川军集结地” 的变化令人惊艳。

一个叫孙俊英的大妹子,带着两个孩子在镇子上租房上学,接送完孩子还打份工。她说:“过去每天下班回来就是烧炉子倒炉灰,啥也顾不上,灰头土脑的,现在幸福多了,随时回家都暖和,不烧火就有精力辅导辅导孩子写作业,自己也总算能穿身干净衣服了,感到有点小幸福”。

“可暖和了,你们看,我们家还是挂着夏天的门帘”郭仙仙在门口一边揭门帘迎客,一边满心欢喜地对记者说。有了暖气,省钱又省事,政府真是给咱老百姓办好事了”。

从她们充满欢笑的脸上,记者读到了群众的幸福。也看到了沁源县“绿色立县”战略和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实惠。



  相关链接
· 沁源县审计局“五双手工作法”保障审计工作正能量
· 沁源:岳海莲被农工党省委会授予“重大贡献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 沁源县7家民营企业获得县委、政府重奖150万元
· 沁源县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助力春耕备耕和企业复工复产
· 沁源县委统战部律师服务团助力企业依法复工复产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沁源县
沁源“绿色立县”成果报道之一:郭道村告别煤烟和炉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 晋升)“今年总算通上暖气了,过去6家人住一院子里,我们俩口子都上班,顾不上烧暖气,就一家一个小煤炉取暖做饭,院里的煤堆也堆不哈(下),满院是灰尘和烟味。天天提心吊胆的,老怕租住户不小心中煤烟出个啥事情,每天早上总得一家一家叫起床,咱才能放心去上班。现在有暖气了,真的是享福了”。郭道村村民邓俊峰这样说。春节前夕,雪后最冷的那几天,记者得知郭道村用上集中供热后,去进行了采访。

图为:郭道供热

郭道镇是山西沁源县的第二大镇,地处沁源县的中心位置。镇子的东北方向有道川,川里原有三个乡,合称“老东川”。“老东川”非常偏僻,人们为了生计和孩子上学,不少人都涌到了郭道镇郭道村这个镇子上,或打工或做生意或给上学的孩子做饭。由于外来的“老东川”人远远超过了本村人口,当地人就称郭道村为“川军集结地”。该村在册1452户、5000口人,但近年来常住人口超过1.4万,其中3000口是本村人,其余都是“老东川”来的暂住人口。由于外来人口多,居住拥挤,基本上每个小院里都是多户租赁合住,最多有住十来户的。由于小镇上人口密集,每户一个小煤炉一只小烟筒,还有单位冬天取暖靠小锅炉,排烟量非常大。据统计,小镇上共有1吨左右的锅炉59座。这些锅炉容量小、效率低、耗煤量大、污染严重。每到冬天,全镇子上的大小烟窗都尽情地排放,使小镇上空烟雾弥漫、小巷子里烟味浓浓、家家院子里街道上到处洒漏有煤粉和炉灰,垃圾乱倒随处可见。“脏、乱、差、烟味大”已经是人们对这个“川军集结地”的印象 。

图为:郭道村村民邓俊峰家再也不用煤炉做饭了

镇党委书记孙晓晔说,郭道村这个号称“川军集结地”的特殊小镇,外来人口多、人员杂、居住拥挤,煤炉取暖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近两年来,在“绿色立县 建设美丽沁源”战略引领下,我们遵照县委金所军书记来调研时“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困难和安全问题解决好”的指示,针对郭道镇的特殊情况,我们把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把“郭道镇大气污染治理清洁能源集中供热项目”确立为镇政府首抓的主要项目。在面对郭道镇距县城供热公司距离太远,乡村老旧房子多、供热户分散、集中供热面积小等原因造成的管道铺设成本高、资金压力太大、无法实现与县城联供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多方努力,采取“合作共赢”的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郭道镇大气污染治理清洁能源集中供热项目”,引来北京商家注册成立了沁源县沛泽供热有限公司。

截止2019年底,建成首站1座、换热站11座、铺设一次管网12810米、二次管网49240米,已投资4000多万。到2019年11月开通供热户共计1039户,供热面积达到254586平米。让80%的住户享受上了集中供热。公司负责人说,明年将实现全覆盖,并向周边各村延伸,争取让郭道镇全面实现集中环保供热。

该项目采取民营资本投资市政工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同时采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就是采用当地的明源焦化厂的发电余热作为热源进行供热,据说这两种方式在当地尚属首例,也是当地首家独立实现节能环保集中供热的农村。采用新型环保的“热电联产”供热方式,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环保集中供热后,郭道村里的小锅炉全部移除,群众都用上了电磁炉做饭。每年可节省标煤7424.31吨,减少Co2排放量19451.7吨,减少So2排放量63.11吨,减少NOx排放量54.94吨,减少炉渣排放量593.95吨,同时能减少排放粉尘颗粒物890.91吨,让环境明显改善。让郭道镇的天空晴了,空气新了,小镇也干净了。记者眼下的郭道镇,再也不见昔日烟雾蒙蒙的天,再也闻不到钻心刺鼻的烟味,再也见不到随处倾倒的炉灰和垃圾。 这个昔日的“川军集结地” 的变化令人惊艳。

一个叫孙俊英的大妹子,带着两个孩子在镇子上租房上学,接送完孩子还打份工。她说:“过去每天下班回来就是烧炉子倒炉灰,啥也顾不上,灰头土脑的,现在幸福多了,随时回家都暖和,不烧火就有精力辅导辅导孩子写作业,自己也总算能穿身干净衣服了,感到有点小幸福”。

“可暖和了,你们看,我们家还是挂着夏天的门帘”郭仙仙在门口一边揭门帘迎客,一边满心欢喜地对记者说。有了暖气,省钱又省事,政府真是给咱老百姓办好事了”。

从她们充满欢笑的脸上,记者读到了群众的幸福。也看到了沁源县“绿色立县”战略和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