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2019长治发展新篇章——经济篇
发布时间: 2019-12-25   |  来源: 长治日报   |  编辑: 邢璐霞   |  责任编辑: 肖贵海
 
分享到:

时维辜月,序属隆冬。

清晨,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瞬间锦色遍布,长治迎来了新的一天——

黎城平顺的崇山峻岭间,长治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反射着阳光的光伏板漫山遍野,这些太行山脊的“蓝色铠甲”,用阳光的力量,点亮这片土地;

10条生产线全负荷运行,日产120万片才能满足订单需求,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2GW高效PERC电池项目产销两旺;

被评为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后,贝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走上融资担保绿色通道,翻过“融资难高地”,科技和智慧的力量成为实现智能化服务的动力源泉;

田园青烟起,荫城古镇街道上长满青苔的磨盘、各种明清老字号还是旧时模样,然而随着太行旅游品牌叫响,这座老城新面孔不断,“铁府”重焕生机;

……

灼灼岁序,日新月异。

回首这一年,三百多次日出日落中,长治儿女在这片土地上踏满奋斗的足迹,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韵律铿锵响亮。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总量有新增长,结构有新优化,效益有新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36.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6%;

1-10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1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85亿元,增速5.42%;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1.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5.5%;

……

数据之外,长治经济希望与挑战并存,挑战在于转型,我们在转型升级爬坡中,努力寻找新路径,创造新动能新活力;希望也在于转型,我们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新旧动能的转换中,不断磨砺长治经济的韧性,一系列积极变化,积累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

绿色发展,“好”的态势在确立

寒风袭过,微雪消融,冬日的长治精神抖擞,巍巍高山上苍劲的松树,披着墨绿的衣裳,如这松树一样,这片土地晕染着“绿”的底色。

这一年,我们用一场革命,点亮绿色发展之路——

潞宝集团百万吨甲醇三期、己内酰胺聚合项目竣工试产,万吨高端特色原料药、十万吨尼龙6新材料、500万吨焦化3个转型升级项目集中开工,实现了“由黑到白”的转型升级;

潞安集团引进美国AP氢能技术、德国阿斯彭斯氢燃料电池技术,与成功集团合作开发氢燃料电池、氢能源汽车和氢能加气设备等项目;

深紫外LED芯片二期等8个项目,高科LED外延芯片等6个项目为代表的国家级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利用工业尾气生产燃料乙醇试点启动,巨鹏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加快推进;

……

作为全国首批、山西唯一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今年以来,长治市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引领,以打造综合能源和能源装备两大“供应商”为目标,着力打造现代煤化工、光伏产业集群和全国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加快构建绿色电力、新能源、绿色焦化、现代煤化工新型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以绿色发展为基调,如今,长治市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已形成了以现代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光伏制造与应用、绿色农产品加工和现代商贸物流为主,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一年,我们用万千旖旎,诠释绿色发展之美——

壶山山脚,曾经难以治理的铁矿矿区摇身变成了温泉度假区,以壶山温泉度假区为代表,黎城县以铁矿为支柱的产业结构正蜕变为旅游产业为主的新格局;

欢乐太行谷、常平小镇、西堡花海……壶关县积极构造“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出30个新兴旅游点,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特色明显,乡村旅游发展卓有成效;

山巍巍,水潺潺,在平顺,通天峡二期续扩建、太行水乡旅游综合体、王家庄园、青草街中医药康养小镇等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大,旅游业态高度融合。

武乡县大型实景剧《太行山》、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太行飞吧”低空飞行等文旅融合项目品牌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沿着太行一号国家旅游专用公路前行,处处是美景,景景皆图画。

今年以来,长治市坚持“统筹协调、绿色发展”原则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长治市全域旅游进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轨道。长治市壶关、平顺、武乡、黎城四县先后分两批被原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其中壶关、平顺、武乡已于今年4月通过了省级初检,全域旅游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黎城县也于今年正式提出了验收申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长治段开工建设351公里,全省领先。“旅游+”“文化+”新业态激活了旅游产业发展新动能。

1—11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累计6561.52万人次,同比增长13.54%;旅游总收入累计656.95亿元,同比增长19.86%。绿水青山背后的附加值通过旅游产业得到释放,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强支柱,成为全市人民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

当我们聚焦经济发展质量,我们看到,长治市产业不断升级、效益连续提升的星火璀璨,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更足的发展成色更为喜人。

项目聚势,“新”的力量在成长

站在夕阳里看长治,吊塔林立的建设场景投映出这个城市最美的奋斗剪影。透过笔直的大道望去,全市各大工地奋战正酣。

在长治高新区漳泽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现代化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初具规模,一个以生产平板电脑、手机等5G智能终端产品及零部件为主的项目——长治5G电子智造基地在这里扎根,为这块曾经的荒芜之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待基地建成后,深圳美格智能家居、广东烨嘉光电、广东音域电子等12个项目将正式入驻基地,长治5G电子智造基地与高新区立讯精密电子、京凯达科技等电子科技企业将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弥补长治市电子信息产业短板。

唯美诺中小企业创业园二期工程企业独栋办公楼体上“封顶大吉”几个大字格外显眼,随着办公楼陆续封顶,已有16家企业通过推介会签约入驻。未来,唯美诺将着力解决入园企业资金、资源、产权三大困难,通过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帮助企业链接丰富资源和无限机遇。

这是一道风景线,更是一条发展线。与这一个个壮观场景相呼应的,是一组组令人振奋的“奋战”数据。

深入开展“5510”专题活动和百日百项开工行动,重点推进136个重大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确定12个省百日百项开工项目;

举办全市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168个项目,拉开了全市项目密集开工的序幕;

截至10月底,全市99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8.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52.53亿元的130.34%。其中:36项省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6.12亿元,完成率154.63%;63项市级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2.67亿元,完成率102.4%。截至目前,新建项目46个已开工43个,开工率93.4%;续建项目53个全部复工,复工率100%,省市重点工程充分发挥了对投资的引领作用。

今年以来,长治市以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围绕“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把项目谋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战场,深入谋划、培育了一批对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如果说项目建设是区域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那么招商引资就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长治市锁定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沪杭为轴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深为重点的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发达地区,持续创新招商机制,优化招商理念,提升招商服务,打造“政府+市场+金融+实务”系统招商新平台,将招商引资的发力点聚焦在“新”上,以新机制、新理念、新模式招引大项目、好项目蔚然成风——

组织招商小分队常驻北京、上海、深圳,开展项目对接洽谈,成功签约清控创新基地、京凯达新能源等项目115个,总投资542.9亿元;

参加厦洽会,成功签约15个转型发展项目,总投资123.7亿元;

举行长治市区块链产业生态建设研讨会,5个区块链产业项目现场签约;

参加第四届山西文博会,4个金额达58.5亿元文化产业项目成功签约;

……

围绕打造新兴产业集群、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长治市全力谋划、包装推介、招商引进,一批增动能、补短板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长治市大投资盘子逐渐做实。

截至10月底,全市拟实施建设项目1302项,总投资343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9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30.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276项,总投资55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4.4亿元;产业类项目495项,总投资189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3.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3.8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531项,总投资98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7.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92.7亿元。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透过项目建设的窗口,我们看到一个新旧动力此消彼长的长治,长治“新马达”蓄势待发。

创优环境,“进”的步伐在提速

司空见惯的键盘敲击声响起,一项项审批流程在鼠标点击中完成,2.5天办企业,这样的效率源于一张网。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投资审批、企业开办、项目管理都在轻快的敲击声中办结。这是长治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气象。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软实力,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项目就会在哪里扎根,创新活力就在哪里迸发,为了护航高质量经济发展,长治市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快进键”——

深化改革,打造转型发展升级“长治速度”。出台《长治市创优营商环境80条》,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构建全市“一个云、一张网、一个平台”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申报、统一受理、统一反馈、一网通办和全流程监督;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I技术创新权限审批模式,全方位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实现了办事企业“一次都不用跑”的不见面审批;推行“三十证合一”,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2.5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实施《柔性引才支持奖励办法(试行)》,按照项目业绩成果和取得的实际成效,对各类人才分层次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扶持,加强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开发,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进具体措施,从落户、就业、安居、补贴、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红利。

精准服务,滋润项目落地“长治热土”。长治市深入开展“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行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书记、市长带头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截至目前,深入项目现场208次,协调解决问题174个。3月底,长治市开通“长治项目通”服务平台,推行“秒批服务”,备案类项目实现了“一次都不用跑”,截至9月底,全市通过“长治项目通”出证达到385件,入驻企业307 家。通过联审联批会议纪要的方式对联审联批流程进行了再优化,截至9月底联审联批事项达308件;扎实开展“承诺制+先建后审”改革工作,借鉴湖北黄石经验,在高新区开展“承诺制+先建后审”改革试点,对符合准入条件及相关要求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承诺预办、先建后审”,大大缩短项目落地审批时限,打通了审批“最后一公里”。

聚焦难点,构建民企发展“长治洼地”。长治市坚持把培育扶持“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以“专精特新”经济引领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年来,按照《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配套措施》30条,明确设立了3000万元以上民营经济发展资金,新增市级应急周转资金2亿元,总规模达3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民营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创业、国际化发展、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和企业家素质提升;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为“专精特新”企业打通融资担保绿色通道,目前全市15家银行与95家民营企业达成意向金额62.81亿元。今年8月20日,长治市成功入选“国家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将连续3年(2019年—2021年)获得中央财政累计1.2亿元的奖励。

一年来,我们在希望与挑战中前行,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潜力,积蓄转型升级的活力,此时,长治向高质量发展的春潮正滚滚而来。(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贾奕)

原标题:向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



  相关链接
· 三峡新能源长子70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项目推进会召开
· 长子县签约三峡新能源70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项目
· 屯留区:翟卫华带队调研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 点亮太行: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平顺250MW项目上央视
· 长治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项目如期并网发电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新时代·2019长治发展新篇章——经济篇

时维辜月,序属隆冬。

清晨,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瞬间锦色遍布,长治迎来了新的一天——

黎城平顺的崇山峻岭间,长治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反射着阳光的光伏板漫山遍野,这些太行山脊的“蓝色铠甲”,用阳光的力量,点亮这片土地;

10条生产线全负荷运行,日产120万片才能满足订单需求,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2GW高效PERC电池项目产销两旺;

被评为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后,贝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走上融资担保绿色通道,翻过“融资难高地”,科技和智慧的力量成为实现智能化服务的动力源泉;

田园青烟起,荫城古镇街道上长满青苔的磨盘、各种明清老字号还是旧时模样,然而随着太行旅游品牌叫响,这座老城新面孔不断,“铁府”重焕生机;

……

灼灼岁序,日新月异。

回首这一年,三百多次日出日落中,长治儿女在这片土地上踏满奋斗的足迹,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韵律铿锵响亮。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总量有新增长,结构有新优化,效益有新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36.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6%;

1-10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1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85亿元,增速5.42%;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1.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5.5%;

……

数据之外,长治经济希望与挑战并存,挑战在于转型,我们在转型升级爬坡中,努力寻找新路径,创造新动能新活力;希望也在于转型,我们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新旧动能的转换中,不断磨砺长治经济的韧性,一系列积极变化,积累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

绿色发展,“好”的态势在确立

寒风袭过,微雪消融,冬日的长治精神抖擞,巍巍高山上苍劲的松树,披着墨绿的衣裳,如这松树一样,这片土地晕染着“绿”的底色。

这一年,我们用一场革命,点亮绿色发展之路——

潞宝集团百万吨甲醇三期、己内酰胺聚合项目竣工试产,万吨高端特色原料药、十万吨尼龙6新材料、500万吨焦化3个转型升级项目集中开工,实现了“由黑到白”的转型升级;

潞安集团引进美国AP氢能技术、德国阿斯彭斯氢燃料电池技术,与成功集团合作开发氢燃料电池、氢能源汽车和氢能加气设备等项目;

深紫外LED芯片二期等8个项目,高科LED外延芯片等6个项目为代表的国家级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利用工业尾气生产燃料乙醇试点启动,巨鹏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加快推进;

……

作为全国首批、山西唯一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今年以来,长治市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引领,以打造综合能源和能源装备两大“供应商”为目标,着力打造现代煤化工、光伏产业集群和全国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加快构建绿色电力、新能源、绿色焦化、现代煤化工新型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以绿色发展为基调,如今,长治市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已形成了以现代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光伏制造与应用、绿色农产品加工和现代商贸物流为主,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一年,我们用万千旖旎,诠释绿色发展之美——

壶山山脚,曾经难以治理的铁矿矿区摇身变成了温泉度假区,以壶山温泉度假区为代表,黎城县以铁矿为支柱的产业结构正蜕变为旅游产业为主的新格局;

欢乐太行谷、常平小镇、西堡花海……壶关县积极构造“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出30个新兴旅游点,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特色明显,乡村旅游发展卓有成效;

山巍巍,水潺潺,在平顺,通天峡二期续扩建、太行水乡旅游综合体、王家庄园、青草街中医药康养小镇等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大,旅游业态高度融合。

武乡县大型实景剧《太行山》、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太行飞吧”低空飞行等文旅融合项目品牌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沿着太行一号国家旅游专用公路前行,处处是美景,景景皆图画。

今年以来,长治市坚持“统筹协调、绿色发展”原则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长治市全域旅游进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轨道。长治市壶关、平顺、武乡、黎城四县先后分两批被原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其中壶关、平顺、武乡已于今年4月通过了省级初检,全域旅游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黎城县也于今年正式提出了验收申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长治段开工建设351公里,全省领先。“旅游+”“文化+”新业态激活了旅游产业发展新动能。

1—11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累计6561.52万人次,同比增长13.54%;旅游总收入累计656.95亿元,同比增长19.86%。绿水青山背后的附加值通过旅游产业得到释放,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强支柱,成为全市人民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

当我们聚焦经济发展质量,我们看到,长治市产业不断升级、效益连续提升的星火璀璨,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更足的发展成色更为喜人。

项目聚势,“新”的力量在成长

站在夕阳里看长治,吊塔林立的建设场景投映出这个城市最美的奋斗剪影。透过笔直的大道望去,全市各大工地奋战正酣。

在长治高新区漳泽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现代化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初具规模,一个以生产平板电脑、手机等5G智能终端产品及零部件为主的项目——长治5G电子智造基地在这里扎根,为这块曾经的荒芜之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待基地建成后,深圳美格智能家居、广东烨嘉光电、广东音域电子等12个项目将正式入驻基地,长治5G电子智造基地与高新区立讯精密电子、京凯达科技等电子科技企业将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弥补长治市电子信息产业短板。

唯美诺中小企业创业园二期工程企业独栋办公楼体上“封顶大吉”几个大字格外显眼,随着办公楼陆续封顶,已有16家企业通过推介会签约入驻。未来,唯美诺将着力解决入园企业资金、资源、产权三大困难,通过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帮助企业链接丰富资源和无限机遇。

这是一道风景线,更是一条发展线。与这一个个壮观场景相呼应的,是一组组令人振奋的“奋战”数据。

深入开展“5510”专题活动和百日百项开工行动,重点推进136个重大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确定12个省百日百项开工项目;

举办全市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168个项目,拉开了全市项目密集开工的序幕;

截至10月底,全市99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8.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52.53亿元的130.34%。其中:36项省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6.12亿元,完成率154.63%;63项市级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2.67亿元,完成率102.4%。截至目前,新建项目46个已开工43个,开工率93.4%;续建项目53个全部复工,复工率100%,省市重点工程充分发挥了对投资的引领作用。

今年以来,长治市以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围绕“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把项目谋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战场,深入谋划、培育了一批对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如果说项目建设是区域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那么招商引资就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长治市锁定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沪杭为轴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深为重点的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发达地区,持续创新招商机制,优化招商理念,提升招商服务,打造“政府+市场+金融+实务”系统招商新平台,将招商引资的发力点聚焦在“新”上,以新机制、新理念、新模式招引大项目、好项目蔚然成风——

组织招商小分队常驻北京、上海、深圳,开展项目对接洽谈,成功签约清控创新基地、京凯达新能源等项目115个,总投资542.9亿元;

参加厦洽会,成功签约15个转型发展项目,总投资123.7亿元;

举行长治市区块链产业生态建设研讨会,5个区块链产业项目现场签约;

参加第四届山西文博会,4个金额达58.5亿元文化产业项目成功签约;

……

围绕打造新兴产业集群、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长治市全力谋划、包装推介、招商引进,一批增动能、补短板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长治市大投资盘子逐渐做实。

截至10月底,全市拟实施建设项目1302项,总投资343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9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30.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276项,总投资55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4.4亿元;产业类项目495项,总投资189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3.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3.8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531项,总投资98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7.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92.7亿元。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透过项目建设的窗口,我们看到一个新旧动力此消彼长的长治,长治“新马达”蓄势待发。

创优环境,“进”的步伐在提速

司空见惯的键盘敲击声响起,一项项审批流程在鼠标点击中完成,2.5天办企业,这样的效率源于一张网。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投资审批、企业开办、项目管理都在轻快的敲击声中办结。这是长治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气象。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软实力,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项目就会在哪里扎根,创新活力就在哪里迸发,为了护航高质量经济发展,长治市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快进键”——

深化改革,打造转型发展升级“长治速度”。出台《长治市创优营商环境80条》,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构建全市“一个云、一张网、一个平台”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申报、统一受理、统一反馈、一网通办和全流程监督;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I技术创新权限审批模式,全方位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实现了办事企业“一次都不用跑”的不见面审批;推行“三十证合一”,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2.5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实施《柔性引才支持奖励办法(试行)》,按照项目业绩成果和取得的实际成效,对各类人才分层次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扶持,加强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开发,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进具体措施,从落户、就业、安居、补贴、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红利。

精准服务,滋润项目落地“长治热土”。长治市深入开展“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行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书记、市长带头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截至目前,深入项目现场208次,协调解决问题174个。3月底,长治市开通“长治项目通”服务平台,推行“秒批服务”,备案类项目实现了“一次都不用跑”,截至9月底,全市通过“长治项目通”出证达到385件,入驻企业307 家。通过联审联批会议纪要的方式对联审联批流程进行了再优化,截至9月底联审联批事项达308件;扎实开展“承诺制+先建后审”改革工作,借鉴湖北黄石经验,在高新区开展“承诺制+先建后审”改革试点,对符合准入条件及相关要求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承诺预办、先建后审”,大大缩短项目落地审批时限,打通了审批“最后一公里”。

聚焦难点,构建民企发展“长治洼地”。长治市坚持把培育扶持“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以“专精特新”经济引领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年来,按照《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配套措施》30条,明确设立了3000万元以上民营经济发展资金,新增市级应急周转资金2亿元,总规模达3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民营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创业、国际化发展、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和企业家素质提升;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为“专精特新”企业打通融资担保绿色通道,目前全市15家银行与95家民营企业达成意向金额62.81亿元。今年8月20日,长治市成功入选“国家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将连续3年(2019年—2021年)获得中央财政累计1.2亿元的奖励。

一年来,我们在希望与挑战中前行,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潜力,积蓄转型升级的活力,此时,长治向高质量发展的春潮正滚滚而来。(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贾奕)

原标题:向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