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军人陈国荣:一家三代出五了个兵
发布时间: 2019-10-08   |  来源: 沁源融媒   |  编辑: 邢璐霞   |  责任编辑: 肖贵海
 
分享到:

在沁源县交口乡白狐窑村,有这么一个平凡的家庭,却发生着不平凡的故事:

这是一个红色的革命家庭:爷爷是抗日民兵被日军杀害,父亲参加过淮海战役、抗美援朝,兄弟4人3个参军;

这是一个英雄的家庭:父亲曾荣立二等功,他曾千里驰援汶川地震灾区;

这是一个道德模范家庭:被县妇联评为“孝老爱亲最美家庭”;

这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家庭:父亲因爱学习得赠朱德总司令笔记本,夫妻二人“学习强国”积分排名全乡冠、亚军。

陈家三代出了五个兵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陈国荣是沁源县交口乡白狐窑村的一位农民,今年57岁。自其爷爷起至他这辈,陈家三代人出了5个兵。

这户红色家庭的历史要从陈国荣的爷爷陈四虎说起。当时陈四虎是位于交口马泉村唐家山民兵指挥部的一名民兵,主要负责后勤、站岗放哨等工作。1942年秋的一天,指挥部突然被日军包围,在掩护指挥部撤退过程中,不幸被日军杀害。“我爷爷牺牲时也就30来岁,正当年,当时的事情我们也都不很清楚,这些都是听爷爷一辈的同龄人讲起的。”陈国荣说。

父亲陈旺孩,1947年从沁源跟着太岳军区032纵队离开,年仅15岁。到过晋城、郑州、邯郸等地,参加过晋城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战役等。1954年10月复员回到家中,曾立二等功一次。

“我父亲眼睛不行,但每年国庆,都坚持听广播,雷打不动!记得我还小时,就常听父亲给我们兄弟讲当年行军的故事,讲当年的人和事,讲革命故事,很受影响。”从那时起,陈国荣的心中便被播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后来,大哥陈国平、陈国荣、弟弟陈国忠相继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军人。

在自家小卖部的外墙上,“光荣之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员家庭”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陈国荣告诉记者,部队就是一个大学堂、大熔炉,能让人走正路、蓄满正能量。部队生活虽然苦,但它组织性、纪律性强,能强心健体,培养人吃苦耐劳、不轻言放弃的品质。因此,在他看来,好男儿就得去当兵。

不顾个人安危千里驰援“汶川”

陈国荣是一个普通人,但2008年汶川地震让这个普通人成为乡亲们称赞的榜样,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

“祖国有难,我们义不容辞。”“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毅然奔赴灾区,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参加抗震救灾。

陈国荣是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说服家人驾着自家的农用车出发的。在他的农用车上,装着价值1.6万余元的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等食品,怀里揣着4000元路费。在日夜兼程2200余公里后,他终于到达救灾前线指挥部。登记后,陈国荣来不及休息,又加入成都市志愿者服务队。烈日下,他冒着高温,克服频频余震,为灾区运输帐篷、抢救灾民。因体力消耗很大,身体严重虚弱,加之家中来电,父亲生病,指挥部决定,让他返乡归家。5月17日,他驾车返程途中行至川陕交界处秦岭龙王潭隧道时,遇到余震,车被砸坏,自己也右臂骨折,脑震荡,胸及腿部严重压伤。救援人员将他送到宁陕县人民医院救治时,怕给当地添麻烦的陈国荣,却在负伤未痊愈的情况下,悄然离开医院返回了家乡。

同年8月3日,陈国荣在伤情好转后,专程去宁陕县感谢救治他的医护人员,并把工具车报废,将所得的2400元钱全部捐给了当地的“希望工程”。

他的事,没人知道。直到有一天,陕西一名记者的电话打到乡里……“中国好人”、道德楷模、助人为乐等荣誉接踵而来,他的事迹才广为人知。其事迹感人,在山西、陕西日报,山西、陕西电视台,黄河网等众多媒体广泛宣传,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面对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特等奖的荣誉,陈国荣表示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当问到“当时为什么决定去?”陈国荣说“没有理由,当时灾区有难,有能力的人理应站出来!”

乡亲们说,陈国荣回到村里后,重新开始了普通的生活。他从没有张扬过自己的事情,依然和家人勤俭度日,热心地帮助着每一位乡亲……

长篇报告文学《晋人援蜀记》中写到陈国荣时,有这么一段“救人于水火,助人于危难,不图回报,不图扬名,做的就是个应该!想当年,沁源成了日本人的据点,全县八万人,离家上山,把一个空城留给了侵略者,打了一场名垂史册的‘沁源围困战’,创造了敌占区‘无一人当汉奸’的英雄范例。这英雄的血直到今天,还在沁源人、山西人的身上流淌……”

当地出了名的敬老孝老家庭

陈爷爷几乎已无法正常交流,但当听到我们说儿媳妇韩巧灵时,陈爷爷说:“巧灵好,给我送开水、打扫家、扶我溜达……”

这么一句话,也让陈国荣两口子红了眼。

“我母亲去世20多年了,父亲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家里从来没有红过脸。”韩巧灵也说:“一直和公公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十多年来从来没有红过脸,发生过一次争吵,有事一块商量,一家人相处的十分和谐美满。我公公恓惶,也不挑吃喝,我做啥吃啥,从来没有过摩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年轻人则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嫌人多不方便,但她夫妻俩不这样认为。公公年纪大了,他们抚养儿女不容易,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父母给了他们生命,抚养他们成人,他们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公公老了,牙掉光了,硬东西吃不了,而孩子们都喜欢吃硬点的,韩巧灵一次要做两锅饭,还总是不厌其烦,想方设法做软和的、公公待见的饭菜。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韩巧灵却大方的给丈夫说宽心话:“没啥,不就是多洗几次锅嘛,只要咱爹吃的可口,我心里才踏实,觉得尽了儿媳妇的义务。”

在左邻右舍的心目中,陈国荣一家是有名的敬老孝老家庭。

有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句话在陈国荣夫妇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爹,喝口水,润润喉……慢点,再喝两口……”韩巧灵熟练地给老人喂起了水。“每天10点来钟,就得给父亲喝点水,领着去院里转转,老人就得多晒晒太阳,多锻炼锻炼!”韩巧灵边喂水边和我们拉起了家常。

“我爹有6个孩子,四儿两女,也都不在身边,老人年纪也越来越大,大哥走得早,我是家中老二,照顾父母义不容辞。这么多年来父亲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家有一老,甚有一宝嘛!”在平时,韩巧灵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可在孝敬公公身上,她却非常的大方。逢年过节,还为公公添上一两件新衣服,以表孝心。

正是韩巧灵这颗赤诚的爱心和无限的孝心,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好评,也因为她的孝心,2019年,她们家被县妇女联合会评为“孝老爱亲最美家庭”。

夫妻二人学习全乡前茅

爱学习,也是陈国荣一家的美好品质。

“1948年,在部队的父亲虽没读过书,但爱学习,一有时间就读书看报,一次朱德总司令路过看到正学习的父亲,当即拿出一本笔记本赠与他。现在笔记本还完好地保存在我侄儿手中,只可惜现在联系不上侄儿,要不能让你们看看……”

1月1日,中宣部推出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正式上线。

陈国荣听说后,急急忙忙跑回家,和媳妇一起下载安装了“学习强国”APP。每天,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看各地经济发展,学学农业技术……平时又要工作又要经营小卖部的陈国荣夫妇,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强国”的视频学习。清晨醒来后,夫妇两就会打开“学习强国”,读几篇文章,看几个短视频;闲暇时,便通过平台上的视频学习,了解党史,关注时事新闻,晚上休息前也会拿着手机刷刷文章,这逐渐成为了陈国荣夫妇的习惯。

“这夫妇两真算话,爱学习,现在在‘学习强国’APP排名中,可是全乡学习冠军和亚军呢!”白狐窑村委主任王广亮说道。

记者看到,陈国荣学习强国积分已有10543分,独占第一。

不仅陈国荣,媳妇韩巧灵在全乡的学习排名也是稳居第二。

“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都能从学习强国上学到,通过学习强国可以看到过去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欣欣向荣的发展变化,也能学到养殖、种植等方面的技术。最近通过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自己的思想都有了更大的进步!”陈国荣说道。(来源:沁源融媒)

原标题:平凡家庭不平凡——记沁源县白狐窑村陈国荣的一家



  相关链接
· 沁源县人民检察院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讲故事诗歌朗诵会
· 沁源县景凤乡第一届田园赏菊文化节将于10月2日重磅开幕
· 沁源县举行2019年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誓师大会
· 沁源县黑山羊美食节“喊”您来吃羊肉
· 沁源县表彰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