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上党的延安选择
发布时间: 2019-09-06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分享到:

决胜上党的延安选择

(文/葛良笔)

作为居于太行之巅、红色长治的人来说,延安是个令我向往的地方,因为延安是革命圣地,长治是抗战圣地。在庆祝建党98周年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镇机关组织的延安之旅,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等地,了解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的革命历史。

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安,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孕育了光照干秋的延安精神,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

延安地处陕甘宁边区,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彼时的陕北,北临长城,长城外是荒无人烟的的沙漠;西南、西北毗邻甘肃、宁夏,土地贫瘠、地广人稀;往南是关中平原,物产丰富,人口密集,但靠近国民党军的西北大本营西安。往东黄河对岸是山西,与延安在同一纬度且相距较近的是以长治为中心的山西上党地区。上党地区是太行、太岳等大山环绕的一块高地,有“上党从来天下脊”之称。这里雄踞华北,俯瞰中原,关山险固,易守难攻,自春秋战国以来,为历代建功立业者所倚重,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而且,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意志坚强,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是华夏文明的最早发祥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亡之际,中共中央在延安及时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民族迅速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全面抗战。并召开了延安干部紧急动员大会,整编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同时,致电蒋介石,红军主力将要全面投入抗日。

建立抗日根据地,延安首次选择上党

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明确了将红军的发展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在山西开辟新的根据地。1937年9月16日,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的八路军总部,率129师各部东渡黄河,奔赴上党,开辟以长治为中心的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从此,一曲响彻云霄的战歌在太行、太岳山野沟壑间唱响:“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抗战圣地,红色上党》一文描述了波澜壮阔的抗战场面:“一支中华民族的精英,带领英勇的八路军,以太行山为依托,凭借独特的自然天险,巧妙地运用战略战术,在高山谷地,通过伏击战、游击战、袭击战、保卫战等形式,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仅在华北战场就同日寇展开大小战斗10万余次,抗战史上著名的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袭击战、长乐滩围困战、关家垴伏击战、黄崖洞保卫战以及百团大战就发生在这里……”百团大战中,我八路军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黄崖洞保卫战激战八天八夜,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战争史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历时两年半的沁源围困战,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2700余次,击毙日军3078人,俘获日特汉奸245人。1944年1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向沁源军民致敬》,高度赞誉沁源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非凡表现:“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图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前的雕像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中日战局彻底扭转,我军转守为攻,日军节节败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古老的上党大地,由此成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仍然坚持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企图以内战方式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使中国社会倒退到抗战前的黑暗统治。8月下旬,蒋介石密令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派兵入侵上党地区,中共中央被迫奋起自卫,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不可避免。

寸土必争促和谈,延安再次选择上党

此时的上党,是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指挥129师创建的根据地,晋冀鲁豫解放区。

1945年8月16日,阎锡山命令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第19军、第61军一部和部分日伪军共1.7万人,从晋西南的临汾、浮山、翼城入侵上党,下旬占领了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太行军区部队包围的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地。蒋介石在与阎锡山相互策应的同时,还耍起了两面派手段,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支持毛泽东的重庆谈判,8月25日,刘伯承、邓小平从延安返回太行,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于保卫上党的指示,决定集中力量,先打入侵上党之敌。随即调集太行纵队的陈锡联部、太岳纵队的陈赓部、冀南纵队的陈再道部,3个军区的主力及地方兵团一部共3.1万人,于9月上旬打响了上党战役前战。太行纵队首先肃清了武乡的日伪军,又乘胜南下攻克了襄垣,随后在襄垣组织军队实弹演习,研究攻城和巷战经验,为决胜上党战役做充分准备。  

9月10日,上党战役正式打响,12日攻克屯留,17日攻克潞城,19日解放长子、壶关,使长治守城之敌完全陷于孤立。9月下旬,各路大军将长治城团团包围。同时,围城的太行、冀南部队攻占了长治城关多处据点。困守孤城的敌19军军长史泽波连电求援阎锡山,阎锡山急派第7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率2.2万多人前来救援,于28日进抵沁县以南。刘伯承、邓小平运用“围城打援”的战法,命令陈再道指挥部队南进佯攻长治,吸引敌援军南下,同时命令太行纵队全部和太岳纵队主力兼程北上歼灭援军。10月2日我军将敌援军合围于屯留老爷山,冀南部队也迅疾北上援战,3日向老爷山主阵地发起攻击,激战5天攻下老爷山,敌残部仓皇北逃到襄垣土落村,被我军围攻歼灭,彭毓斌自杀身亡。

援军被歼,长治守敌决定率部弃城西逃。刘、邓大军早有准备,太岳部队司令员陈赓立即指挥部队取捷径直指沁水以北的安泽县马壁村,协同跟踪部队于10月12日在沁河东岸的将军岭、桃川村一带围困史泽波万余人,激战6小时歼灭逃敌,史泽波被俘。至此,上党战役胜利结束。 

上党战役是解放区军民为保卫胜利果实打响的第一枪,也是解放战争的第一枪。不仅给予进犯太行区的阎锡山军以迎头痛击,保卫了上党地区,而且打击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斗争,促进了《双十协定》的签订。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对上党战役作了高度评价,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然而,《双十协定》签订后的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便悍然撕毁,集中兵力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全面内战。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我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胜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而取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张慧娜]

  相关链接
· 上党区召开会议研究欣隆电厂项目历史遗留问题
· 【寻找共和国同龄人】郭新虎:传承红色文化 “演奏”历史强音
· 红色地名:勿忘历史永记英烈
· 《中国共产党武乡县历史》编撰工作围绕“三要”开展
· 长治拍客:见证历史的旧报纸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历史
决胜上党的延安选择

决胜上党的延安选择

(文/葛良笔)

作为居于太行之巅、红色长治的人来说,延安是个令我向往的地方,因为延安是革命圣地,长治是抗战圣地。在庆祝建党98周年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镇机关组织的延安之旅,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等地,了解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的革命历史。

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安,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孕育了光照干秋的延安精神,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

延安地处陕甘宁边区,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彼时的陕北,北临长城,长城外是荒无人烟的的沙漠;西南、西北毗邻甘肃、宁夏,土地贫瘠、地广人稀;往南是关中平原,物产丰富,人口密集,但靠近国民党军的西北大本营西安。往东黄河对岸是山西,与延安在同一纬度且相距较近的是以长治为中心的山西上党地区。上党地区是太行、太岳等大山环绕的一块高地,有“上党从来天下脊”之称。这里雄踞华北,俯瞰中原,关山险固,易守难攻,自春秋战国以来,为历代建功立业者所倚重,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而且,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意志坚强,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是华夏文明的最早发祥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亡之际,中共中央在延安及时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民族迅速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全面抗战。并召开了延安干部紧急动员大会,整编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同时,致电蒋介石,红军主力将要全面投入抗日。

建立抗日根据地,延安首次选择上党

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明确了将红军的发展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在山西开辟新的根据地。1937年9月16日,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的八路军总部,率129师各部东渡黄河,奔赴上党,开辟以长治为中心的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从此,一曲响彻云霄的战歌在太行、太岳山野沟壑间唱响:“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抗战圣地,红色上党》一文描述了波澜壮阔的抗战场面:“一支中华民族的精英,带领英勇的八路军,以太行山为依托,凭借独特的自然天险,巧妙地运用战略战术,在高山谷地,通过伏击战、游击战、袭击战、保卫战等形式,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仅在华北战场就同日寇展开大小战斗10万余次,抗战史上著名的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袭击战、长乐滩围困战、关家垴伏击战、黄崖洞保卫战以及百团大战就发生在这里……”百团大战中,我八路军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黄崖洞保卫战激战八天八夜,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战争史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历时两年半的沁源围困战,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2700余次,击毙日军3078人,俘获日特汉奸245人。1944年1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向沁源军民致敬》,高度赞誉沁源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非凡表现:“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图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前的雕像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中日战局彻底扭转,我军转守为攻,日军节节败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古老的上党大地,由此成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仍然坚持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企图以内战方式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使中国社会倒退到抗战前的黑暗统治。8月下旬,蒋介石密令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派兵入侵上党地区,中共中央被迫奋起自卫,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不可避免。

寸土必争促和谈,延安再次选择上党

此时的上党,是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指挥129师创建的根据地,晋冀鲁豫解放区。

1945年8月16日,阎锡山命令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第19军、第61军一部和部分日伪军共1.7万人,从晋西南的临汾、浮山、翼城入侵上党,下旬占领了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太行军区部队包围的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地。蒋介石在与阎锡山相互策应的同时,还耍起了两面派手段,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支持毛泽东的重庆谈判,8月25日,刘伯承、邓小平从延安返回太行,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于保卫上党的指示,决定集中力量,先打入侵上党之敌。随即调集太行纵队的陈锡联部、太岳纵队的陈赓部、冀南纵队的陈再道部,3个军区的主力及地方兵团一部共3.1万人,于9月上旬打响了上党战役前战。太行纵队首先肃清了武乡的日伪军,又乘胜南下攻克了襄垣,随后在襄垣组织军队实弹演习,研究攻城和巷战经验,为决胜上党战役做充分准备。  

9月10日,上党战役正式打响,12日攻克屯留,17日攻克潞城,19日解放长子、壶关,使长治守城之敌完全陷于孤立。9月下旬,各路大军将长治城团团包围。同时,围城的太行、冀南部队攻占了长治城关多处据点。困守孤城的敌19军军长史泽波连电求援阎锡山,阎锡山急派第7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率2.2万多人前来救援,于28日进抵沁县以南。刘伯承、邓小平运用“围城打援”的战法,命令陈再道指挥部队南进佯攻长治,吸引敌援军南下,同时命令太行纵队全部和太岳纵队主力兼程北上歼灭援军。10月2日我军将敌援军合围于屯留老爷山,冀南部队也迅疾北上援战,3日向老爷山主阵地发起攻击,激战5天攻下老爷山,敌残部仓皇北逃到襄垣土落村,被我军围攻歼灭,彭毓斌自杀身亡。

援军被歼,长治守敌决定率部弃城西逃。刘、邓大军早有准备,太岳部队司令员陈赓立即指挥部队取捷径直指沁水以北的安泽县马壁村,协同跟踪部队于10月12日在沁河东岸的将军岭、桃川村一带围困史泽波万余人,激战6小时歼灭逃敌,史泽波被俘。至此,上党战役胜利结束。 

上党战役是解放区军民为保卫胜利果实打响的第一枪,也是解放战争的第一枪。不仅给予进犯太行区的阎锡山军以迎头痛击,保卫了上党地区,而且打击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斗争,促进了《双十协定》的签订。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对上党战役作了高度评价,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然而,《双十协定》签订后的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便悍然撕毁,集中兵力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全面内战。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我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胜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而取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