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韩利萍:土豆里“切”出的大国工匠
发布时间: 2019-03-06   |  来源: 黄河新闻网   |  编辑: 邢璐霞   |  责任编辑: 肖贵海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 刘亚男)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3月4日起,黄河新闻网推出系列女性人物报道,讲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的奋斗事迹,感人故事。

图为:韩利萍

韩利萍是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数控铣工,今年她再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除了多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韩利萍还有着“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荣誉称号。

论起技术“出身”,韩利萍并无惊艳的高等学历傍身。她1991年高中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是一名最基础的铣工。由于没有上过技校,未曾受过正规训练,最初韩利萍连图纸都看不懂。看不懂图纸就干不好活,干不好活师傅就训的狠,为这个,韩利萍没少哭鼻子。

初入职场虽然屡屡碰壁,但韩利萍没有灰心丧气。有一次在家做晚饭,韩利萍突然想起白天加工的一份图纸,手里的菜刀就不自觉地跟着思绪游走了起来,把土豆切成了不明形状的一个一个小块儿。土豆块“点”醒了韩利萍,“这些土豆萝卜切出零件的模型,正好可以帮助自己直观地理解图纸啊!”韩利萍笑着说,“从那一天起,我家的餐桌上每天都有一道这样造型怪异的菜。”

谁成想,这些萝卜土豆堆里,日后却成就了一个“大国工匠”呢?

2000年,韩利萍所在的公司引进第一台数控铣床。当时没有人能操作这样的一台新机器,韩利萍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拿下数控编程操作,韩利萍需要从弄懂每一个指令代码功能开始,她翻着说明书在机床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解决宏程序的逻辑问题,她骑车一个多小时跑到职业院校去请教老师;为了攻克零件的加工变形问题,她通宵达旦反复做切削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韩利萍完成了一项项的技术创新攻关,使公司数控加工能力产生了3个乘数效应,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数控加工队伍。最终,韩利萍也成长为国家航天制造战线上精通操作、编程和工艺的复合型高技能领军人才。

在航天领域有这样一句话:“成功就是差一点的失败,失败就是差一点的成功”,韩利萍负责精加工的火箭发射平台支撑装置控制阀体类零件必须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我们熟知的长征七号火箭在起飞之前是靠着分布在圆周范围内4个支撑臂在平台上站立的,4个支点调平精度必须高度一致,如果出现1°偏差,将会导致高50多米,重达600多吨的火箭偏离发射中心872mm,产生20%的过载,直接导致火箭发射无法精确入轨。

韩利萍和她的同事们负责加工的控制阀的加工精度是影响系统精度的关键环节,阀体类零件孔系多达70多种,且在内部复杂交错,每一个阀孔的加工精度都必须控制在2丝以内,也就是说,它的公差相当于人头发丝1/3的这样一个范围以内,精度高、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韩利萍反复调整加工方案、不断优化切削参数、摸索刀具磨损规律。她说,“那段时间走路也在琢磨、睡觉也琢磨,甚至吃饭时突然想到新点子,撂下碗筷就要跑回单位做试验,家人还以为我魔障了”。

就这样,通过近3个月的反复试验、摸索,在大量的切削数据中,韩利萍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整理出各种刀具的磨损曲线,确定提出了新的工艺方案,同时调整了新的工艺方案,一举解决了一次交验合格率仅为20%的难题,在长征七号、长征五号、长二F在内的多种控制阀体加工中,充分证明了提出和解决方案的正确性,为我国中、大型火箭发射平台制造注入了创新元素。

2012年,以韩利萍名字命名的“韩利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工作室聚焦制约航天型号科研生产瓶颈难题,实现技术革新300余项,成功申报并获得11项国家专利,培训交流400余次,平均提高效率40%以上。工作室成员多次包揽山西省、集团技能大赛冠亚季军,涌现出了一批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三晋技术能手,成为公司 “攻坚克难的基地、技术交流的平台、人才培养的摇篮”。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像韩利萍这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追梦人,已成为新时代的巾帼英模。



  相关链接
·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韩利萍:托起航天强国梦
· 长治:韩利萍程玉珍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党代表归来话落实】韩利萍为广大妇女宣讲十九大精神
· 韩利萍: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责无旁贷
· 采访|访十九大代表、长治清华机械厂韩利萍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